郑才俊
,
何鉴
,
赵伟明
,
叶俊
,
黄达
,
张晓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咔唑和噁二唑基团构成的,具有双极载流子传导特性的新型主体材料C1PBD.通过对C1PBD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证明这种新型的双极主体材料可以用作为蓝色荧光器件的主体材料.利用传统蓝色荧光掺杂材料TBPe,制备了C1PBD作为主体材料的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器件开启电压约为3.2 V,最大电流效率达到2.26 cd/A,器件表现出稳定的蓝色发光,CIE值稳定在(0.14,0.14),展现了C1PBD作为主体材料的良好性能.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
双极主体材料
,
蓝色荧光
何鉴
,
刘红梅
,
郑才俊
,
王静
,
张晓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采用旋涂法将一组带烷氧基的苯基蒎烯吡啶铱(Ⅲ)配合物(Ir(RO-pppy)3)磷光材料掺杂到PVK中,制作出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40 nm)/PVK0.7:PBD0.3:(x%.)Ir-complex(80 nm)/CsF(1.5 nm)/Mg:Ag(200 nm).实验结果表明,带有长烷氧基链配体的铱(Ⅲ)配合物能表现出更好的器件行为,当掺杂浓度为3.2%时,器件的最高发光效率达19.9 cd/A(7.8 lm/W,9.1V),CIE为(0.20,0.56);器件最大亮度为15700 cd/m2(8.4V).通过对这组铱(Ⅲ)配合物的光物理行为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考察了主体材料与配合物之间的能级配置以及能量转移的机理.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
磷光材料
,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
能量转移
刘红梅
,
郑才俊
,
何鉴
,
张晓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以小分子化合物CDBP[4,4'-bis(carbazol-9-yl)-9,9-dimethyl-fluorene]为主体材料,Ir(pppy)3[tris(5-phenyl-10,10-dimethyl-4-aza-tricycloundeca-2,4,6-triene)Iridium(Ⅲ)]为磷光客体材料,采用溶液法和真空蒸镀法相结合的制备工艺,制作了小分子磷光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表明,通过器件结构的优化,Ir(pppy)3(重量百分比为2)掺杂的多层绿光电致发光器件效率达22.0 cd/A,最大亮度达到26600 cd/m2,这一结果可与当今基于真空蒸镀的小分子或基于溶液法的高分子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相媲美.本工作为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成本,扩展溶液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工艺中材料的选择范围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磷光电致发光
,
旋转涂膜
,
真空镀膜
刘红梅
,
尹名
,
汪鹏飞
,
何鉴
,
张晓宏
,
张新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将磷光客体掺入PVK:PBD主体材料中是获得高效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PhPLED)的有效途径.然而,分别掺杂Ir(pppy)3、Ir(F-pppy)3和Ir(F2-ppPY)3三种磷光客体的PhPLED器件性能件却显著不同.我们分别模拟主-客体间能量转移和客体直接捕获电子空穴对两种机制,研究了三种客体材料的磷光发射及其衰减过程.研究表明: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客体高效率的载流子捕获是实现Ir配合物掺杂的PhPLED器件性能优良的主要机制,PVK较低的三重态能级使其无法成为蓝光磷光电致发光器件的主体,在PVK中掺入PBD的方法,则进一步降低了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级,这是蓝光磷光电致发光器件运行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高分子磷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技术和新型磷光主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
磷光电致发光
,
时间分辨光谱
,
主-客体能量转移
,
电荷捕获
何鉴
,
盛瑞隆
,
穆启道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浸没式光刻技术是在原干法光刻的基础上采用高折射率浸没液体取代原来空气的空间,从而提高光刻分辨率的一种先进技术. 此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当前IC产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浸没式光刻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浸没式光刻胶遇到的挑战及要求;对浸没式光刻胶主体树脂、光致产酸剂及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浸没式光刻胶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及初步预测.
关键词:
浸没式光刻
,
光刻胶
,
主体树脂
,
光致产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