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捕收剂RL在铝土矿浮选中的应用

张国范 , 卢毅屏 , 欧乐明 , 冯其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及叶腊石等单矿物在RL为捕收剂时的浮选特性,考察了各种调整剂、难免离子对浮选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工混合矿和实际矿石的分离试验.实际矿石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L为捕收剂,碳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精矿中Al2O3和SiO2的品位分别为70.74%和6.37%(精矿铝硅比为11.11),Al2 O3的回收率达到90.52%.

关键词: 捕收剂 , 调整剂 , 难免离子 , 浮选特性 , 铝土矿

一维氧化硅/银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消光性能

刘琨 , 冯其明 , 欧乐明 , 赵明君 , 肖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预处理-化学镀法在氧化硅纳米线表面包覆银层,制备出具有一维核-壳结构的氧化硅/银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Ag(NH3)2+浓度为0.05~0.25 mol/L时,可在氧化硅纳米线表而彤成银包覆层,随着银氨离子浓度的增加,其厚度从数十纳米增加到上百纳米;银壳层由大小不一、纯度很高、面心立方结构的银纳米粒子紧密堆积而成;一维氧化硅/银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实测值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采用离散偶极近似理论模拟计算的理论光谱很接近;可见光区的吸收峰和近红外区的吸收峰分别来源于核-壳纳米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偶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银层厚度的增加使近红外区的吸收峰发生明显蓝移.

关键词: 氧化硅/银 , 一维核-壳纳米结构 , 化学镀 , 消光性能 , 离散偶极近似

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机理

张国范 , 冯其明 , 卢毅屏 , 欧乐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油酸钠为捕收剂, 研究了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 并对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控制, 在pH 4~7范围内, 为化学反应起主要作用, 在pH 7~10以形成离子-分子缔合物为主要因素; 在以油酸钠为捕收剂时, 矿物表面活性Al3+ 数量的不同导致了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 这为铝土矿正浮选脱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捕收剂 , 一水硬铝石 , 高岭石 , 油酸钠 , 离子分子缔合物

氧化硅/金纳米壳层的制备及其在纳米医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刘琨 , 冯其明 , 李文杰 , 陈云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1038

氧化硅/金纳米壳层因具有由其核/壳相对尺寸所决定的特殊光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所以在纳米医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氧化硅/金纳米壳层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相关的制备方法, 评述了在纳米医学中的重要应用,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硅/金 , nanoshells , core-shell , nanomedicine

含钒石煤的氧化焙烧机理

何东升 , 冯其明 , 张国范 , 欧乐明 , 卢毅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等技术对石煤氧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考察焙烧对钒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在氧化焙烧过程中,有机质和黄铁矿首先被氧化,含钒伊利石晶体结构在750~850 ℃被破坏,V(Ⅲ)和V(Ⅳ)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钒浸出率达到最大值;当焙烧温度高达1 050 ℃时,物料烧结使钒被包裹,这是在1 050 ℃焙烧后钒浸出率急剧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石煤 , , 氧化 , 焙烧 , 浸出

一水硬铝石(α-AlOOH)及其(010)表面的密度泛函研究

冯其明 , 陈远道 , 卢毅屏 , 陈云 , 欧乐明 , 张国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赝势的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一水硬铝石(α-AlOOH)晶体及其(010)表面的原子和电子结构.研究表明: GGA-PBE几何优化得到的晶体结构参数与实验测定数据相符; 通过体相原子间重叠布局分析确定了α-AlOOH(010)表面最容易解理的位置; 通过一系列测试计算选择原子层数为4, 真空层厚度为7.5的slab模型模拟α-AlOOH(010)表面, 结果表明表面原子发生弛豫, 且驰豫表面的表面能为0.491J/m2; 根据表面态密度分析、表面原子排布情况和前线轨道理论推测, 阴离子捕收剂很难与一水硬铝石(010)的表面Al原子间发生化学作用, 却容易与水硬铝石(010)的表面H原子相互作用.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 一水硬铝石(α-AlOOH) , 体相 , (010)表面

纤蛇纹石的盐酸浸出及其动力学模型研究

杨艳霞 , 冯其明 , 刘琨 , 王丽

材料导报

研究了纤蛇纹石盐酸浸出过程中影响浸出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浓度2 mol/L,温度95~100℃,浸出时间3 h,液固比60.进而通过建立液-固相反应纤维状颗粒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纤蛇纹石盐酸浸出的动力学过程.依据此模型所求得的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4.4 kJ/mol,与用等浸出率法求得的值25.4 kJ/mol基本一致.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纤蛇纹石的盐酸浸出过程受扩散控制.

关键词: 纤蛇纹石 , 盐酸浸出 , 动力学 , 模型 , 粒度

浮选柱法从浮选尾矿中回收微细粒级白钨矿的研究

黄光耀 , 冯其明 , 欧乐明 , 卢毅屏 , 张国范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2.025

为提高钨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湖南安化湘安钨业公司白钨浮选尾矿中微细粒级在浮选机中未能有效分选的特点,利用微泡技术开发了CMPT微泡浮选柱,利用专家系统控制浮选柱关键参数,确保浮选柱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表明,微泡浮选柱能从浮选尾矿中回收微细粒级白钨.通过半工业试验获得了浮选柱的较优的工作参数,工业试验表明其平均精矿质量和回收率分别为:24.52%和43.41%,富集比35.03.水析试验表明5~10 μm,lO~19μm,19~38 μm3个粒级的回收率均达到65%.

关键词: 微细矿物 , 浮选柱 , 白钨矿 , 浮选尾矿 , 浮选机 , 二次资源利用

废锂离子电池中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的分离

卢毅屏 , 夏自发 , 冯其明 , 龙涛 , 欧乐明 , 张国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中电极集流体的分离问题,根据集流体、活性物质、粘结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对高温焙烧法、物理擦洗法和稀酸浸出-搅拌擦洗法分离集流体与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焙烧与物理擦洗法都不能完全使集流体分离出来,而通过稀酸溶解-搅拌擦洗联合作用分离效果良好,在硫酸浓度为0.5 mol/L、固液比1:10、搅拌速度200 r/min、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正负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分离,铝箔和铜箔可直接作为产品回收,只有极少部分进入浸出液,浸出渣用硫酸再浸,可以使钴、锂全部溶出,净化除杂后可回收钴和锂.

关键词: 废锂离子电池 , 集流体 , 活性物质 , 稀酸浸出

水玻璃在钛铁矿浮选中的作用

邓传宏 , 马军二 , 张国范 , 冯其明 , 朱阳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水玻璃对微细粒钛铁矿、钛辉石的抑制与分散性能,并通过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pH=5.5~7.0的弱酸性环境下,水玻璃对钛铁矿与钛辉石的抑制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水玻璃与钛辉石间的强烈作用阻碍油酸钠在钛辉石表面的吸附,起到抑制作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水玻璃与钛辉石发生化学吸附,而在钛铁矿表面吸附较弱;在弱酸性条件下,由于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带异相电荷而容易发生异相凝聚,添加水玻璃使二者表面电位均显负电性,矿粒间静电斥力迅速增大,从而减弱矿粒间的异相凝聚.

关键词: 钛铁矿 , 钛辉石 , 水玻璃 , 抑制 , 分散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