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国
,
刘三荣
,
刘靖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9.021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2,6-二[1-(4-羟基-2,6-二甲基苯胺)乙基]吡啶氯化铁(1a). 结果表明,在亚胺环的对位引入羟基,可同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聚合物的分子量. 在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的活化下,该催化剂引发乙烯聚合的活性(以单位时间(h)mol Fe引发乙烯聚合的PE质量(g)来表征)可达到6.78×106 g/(mol·h),明显高于催化剂2,6-二[1-(2,6-二甲基苯胺)乙基]吡啶氯化铁(1b),且能得到更高分子量的聚乙烯.
关键词:
聚合催化剂
,
乙烯聚合
,
聚乙烯
刘三荣
,
刘靖宇
,
李悦生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30198
以Ph3CB(C6Fs)4/iBu3Al作为助催化体系,研究了单氯半茂型催化剂,ClCp' Zr[X-2-R1-4-R2-6-(Ph2P=0)C6H2]2 (CP'=C5H5,a:X=O,R1=Ph,R2=H;b:X=O,R1=F,R2=H;c:X=O,R1=tBu,R2=H;d:X=O,R1=R2=tBu;e:X =O,R1 =SiMe3,R2 =H;f:X =S,R1=SiMe3,R2 =H;Cp'=C5Mes;g:X=O,R1=SiMe3,R2=H)的乙烯高温(50~125℃)聚合行为.结果表明,催化剂a~d可在高温(50~100℃)下高效引发乙烯聚合,最佳反应温度为75℃.适当增大R1取代基的位阻或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均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三甲基硅烷基取代的催化剂e耐高温性能较催化剂a~d大大提升,在100℃时,乙烯聚合活性可达5628 kg/(mol Zr·h).金属中心的配位原子及茂环上取代基团的改变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单氯单茂锆催化剂
,
乙烯聚合
,
高温高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