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改性TiNb2 O7及其对嵌脱锂性能的影响

娄帅锋 , 尹鸽平 , 程新群 , 高金龙 , 马玉林 , 左朋建 , 高云智 , 杜春雨

表面技术

目的:研究界面导电性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提升TiNb2 O7的循环稳定性。方法研究纯相TiNb2 O7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对比不同荷电态( SOC)的极片,研究材料导电性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碳源构建导电网络,提升其导电性。结果得到了导电性对材料的影响机理,加入不同碳源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结论 Lix TiNb2 O7的导电性随嵌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材料的脱锂行为不能彻底进行。通过加入碳纳米管或者蔗糖热解碳,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TiNb2O7负极材料 , 导电性 ,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硅酸盐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左朋建 , 王振波 , 尹鸽平 , 程新群 , 杜春雨 , 徐宇虹 , 史鹏飞

材料导报

综述了硅酸盐正极材料的设计、特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介绍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在锂离子电池材料设计中的方法和理论,认为进一步开展Li2MSiO4及其复合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高容量正极材料.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硅酸盐材料 , 量子化学计算 ,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Si-Mn/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左朋建 , 尹鸽平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0599

利用机械球磨法得到Si和Mn原子比为3: 5的复合材料, 将此材料与20 wt%的石墨混合球磨得到Si3Mn5/C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材料的物相和电极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所得材料中没有Si-Mn二元新相的生成, 材料的颗粒尺寸为0.5~2.0μm. 碳的加入抑制了活性中心Si在循环过程中的较大结构变化, 且Si-Mn复合物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的网格中, 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电接触. 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 石墨的添加提高了Si-Mn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 Si-Mn/C复合物的首次可逆容量为347mAh·g-1, 充放电效率为70%. 进而经200℃热处理的Si-Mn/C电极的首次可逆容量为463mAh·g-1, 充放电效率为70%. 在30个循环后复合材料仍保持426mAh·g-1的可逆容量, 充放电效率稳定在97%以上.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anode material , Si-Mn/C composite , mechanical ball milling

锂离子电池Si-Mn/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左朋建 , 尹鸽平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6.03.014

利用机械球磨法得到Si和Mn原子比为3:5的复合材料,将此材料与20 wt%的石墨混合球磨得到Si3Mn5/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材料的物相和电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中没有Si-Mn二元新相的生成,材料的颗粒尺寸为0.5~2.0μm.碳的加入抑制了活性中心Si在循环过程中的较大结构变化,且Si-Mn复合物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的网格中,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电接触.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石墨的添加提高了Si-Mn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Si-Mn/C复合物的首次可逆容量为347mAh·g-1,充放电效率为70%.进而经200℃热处理的Si-Mn/C电极的首次可逆容量为463mAh·g-1,充放电效率为70%.在30个循环后复合材料仍保持426mAh·g-1的可逆容量,充放电效率稳定在97%以上.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负极材料 , Si-Mn/C复合材料 , 机械球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