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Cyanex272浸渍树脂萃取色层法分离铥、镱、镥

廖春发 , 梁勇 , 焦芸芬 , 薛济来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6.021

研究了不同温度、淋洗液酸度、稀土负载量、淋洗液流速及装柱树脂高度对Cyanex272浸渍树脂萃取色层法分离Tm, Yb, Lu的影响和柱参数. 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30 ℃, 梯度淋洗酸度为0.5, 0.6, 1.5 mol·L-1, 稀土负载量为0.3%, 淋洗液流速为1.0 ml·cm-2·min-1,装柱树脂高度为480 mm(柱内径为16 mm)的条件下, 对Tm, Yb, Lu富集物分离效果较好.

关键词: Cyanex272浸渍树脂 , 萃取色层法 , Tm-Yb-Lu富集物

烟气中SO2催化还原制取硫磺

邓庚凤 , 曹霞 , 廖春发 , 姜坤 , 郭年祥 , 郭凯

材料导报

以煤气为还原剂、Fe为活性金属催化还原冶炼烟气中SO2制取硫磺.研究了不同载体、不同金属含量、稀土Sm及其含量对SO2还原成S单质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Al2O3粉末越细,SO2还原反应出的硫温度越低;催化剂中金属Fe的最佳含量(质量分数)为14%,当反应温度为400℃时,硫的产率为81.92%;稀土Sm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当反应温度为360℃时,Sm-Fe/Al2O3的硫产率与Fe/Al2O3相比提高了40.5%.Sm-Fe/Al2O3催化剂的活性与Sm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本试验条件下,稀土Sm的最佳含量(质量分数)为1.0%.

关键词: SO2 , 催化还原 , 硫磺 , 烟气 , 稀土Sm

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钨粉的技术分析及发展前景

王旭 , 廖春发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4.019

钨作为不可再生的国家战略性重要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国防工业中使用范围及消耗量正逐年增加.综合分析现行制备金属钨粉的方法和技术工艺的改进及存在的问题,在开发短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冶金技术发展的趋势大背景下,提出采用合适的电解质体系,由钨酸盐为活性物一步直接由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钨粉的方法以达到大幅缩减现有的工艺流程、降低钨冶金成本的目的.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国内外现有的实践探索的结果出发,从熔盐体系的选择,电极及电解外部工艺条件等主要技术环节入手分析采用熔盐电解法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认为选择合适的熔盐体系制备金属钨粉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对温度、电解电压、电极参数及电解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加以优化,通过合理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对电解体系基本性质及电极过程的深入研究,克服主要技术难点,将有望研究出一种环境相对友好和钨资源利用率较高的生产金属钨粉的方法.

关键词: , 钨酸盐 , 熔盐电解法 , 熔盐体系 , 电极过程

选择性还原浸出废旧稀土绿色荧光粉及热力学分析

廖春发 , 陈静远 , 曾颜亮 , 李啊林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6002

针对废旧绿粉中铝酸盐结构的稀土元素浸出率低,且四价铈难以浸出等问题,通过对绿粉经焙烧进行物相重构后所得的物料作为浸出原料,采用盐酸浸出并添加H2O2作为还原剂,考察了H2O2添加量、浸出温度、盐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焙烧产物添加H2O2时的浸出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体积分数5%的H2O2,浸出温度75℃,盐酸浓度2 mol· L-1,液固比14:1,浸出时间1h的条件下,稀土的浸出率可达93.4%.热力学分析可知浸出体系的pH须小于3.79,并须添加还原电位小于CeO2-Ce3+线的还原剂.

关键词: 废旧稀土绿色荧光粉 , 添加剂 , 浸出 , 热力学

近十年来重稀土元素分离与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焦芸芬 , 何小林 , 廖春发 , 姜平国

稀土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对Tm-Yb-Lu、Gd-Tb-Dy、Ho-Lu等重稀土富集物的分离与提纯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目前主要分离方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简单评述.

关键词: 重稀土 , 分离 , 提纯 , 综述

肖特基型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樊启哲 , 钟立钦 , 冯庐平 , 余长林 , 廖春发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9.014

贵金属与半导体复合形成的催化剂具备肖特基结结构,该结构具有整流特性和较低的界面电压,可以调控光生电子的产生和流向,使电子和空穴更有效地分离,提升光催化性能.综述了近年来肖特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晶面沉积、形貌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及共掺杂等因素对该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从降解污染物、制氢、二氧化碳还原等方面阐述了这类催化剂在环境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势垒高度、产物控制及催化剂循环利用等潜在的研究方向.肖特基型光催化剂独特的性质将使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肖特基 , 光催化 , 降解 , 废水

NaCl-KCl-Na2WO4共融体系的计时电流与计时电位曲线分析

廖春发 , 房孟钊 , 王旭 , 杨少华 , 罗林生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8.007

采用铂丝(RE)-钨丝(WE)-钨棒(AE)组成三电极系统,通过计时电流法与计时电位法相结合,系统分析在一定温度及配比条件下NaCl-KCl-Na2WO4共融体系的电化学特性,重点考察和分析钨(Ⅵ)离子的电子转移步骤、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可逆性、活性钨(Ⅵ)离子的扩散系数、钨金属单质的成核过程,结果表明:计时电流曲线得出钨(Ⅵ)离子在阴极区的电极过程是由扩散控制,扩散系数为1.645×10-10cm2·s-1,金属钨在阴极上析出为三维瞬时形核过程,不存在成核极化现象;由计时电位法得出钨(Ⅵ)离子的电极还原过程亦为扩散控制,扩散系数为2.349 ×10-11 cm2·s-1,钨(Ⅵ)离子在电子转移过程分两步,第一步为钨(Ⅵ)离子→钨(Ⅳ)离子的2电子转移,其为准可逆反应,第二步为钨(Ⅳ)离子→钨(0)的4电子转移过程,此过程为高度不可逆反应.同时,采用不同的电化学方法得到的活性钨(Ⅵ)离子的扩散系数差异表明实验过程中存在时效性和偶然性因素影响,对扩散系数等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有待优化.

关键词: 共融体系 , 电化学特性 , 电极过程 , 计时电流法 , 计时电位法

低浓度钼的亚砷酸还原终液萃取钼负载N235的反萃

曾颜亮 , 廖春发 , 邓攀 , 陈静远 , 焦芸芬 , 郑春到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6.02.010

研究亚砷酸还原终液萃取钼负载N235的洗涤和反萃过程.在稀硫酸浓度为0.10 mol/L、相比O/A=1∶1、混合振荡时间为5 min、温度为常温的洗涤条件下,砷洗涤率为92.5%,钼损失率为0.5%.经过三级错流洗涤,砷总洗涤率达到99.2%,钼损失率为0.9%.洗涤后液在氨水浓度为5 mol/L,相比O/A为5∶1,振荡时间7 min,温度为常温的反萃条件下,钼单级反萃率为95.2%,二级错流总反萃率为99.7%.

关键词: , 反萃 , , N235

红土镍矿的硫酸铵焙烧过程

张云芳 , 李金辉 , 高岩 , 陈志峰 , 廖春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针对传统硫酸化焙烧红土镍矿能耗高、设备腐蚀大等缺点,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处理红土镍矿的工艺;考察硫酸铵焙烧过程中焙烧剂硫酸铵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有价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红土镍矿硫酸铵焙烧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矿料与硫酸铵质量比4∶3、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90 min的工艺条件下,红土镍矿中Ni、Co、Mn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0.8%、85.41%和86.74%,而Fe的回收率仅为9.98%,达到选择性提取有价金属的效果.升高温度有利于蛇纹石相与硫酸铵的反应,抑制镁铁矿石的反应,从而抑制该部分Fe的硫酸化.经适当条件焙烧后,目标金属以硫酸盐形式进入水相,而Fe主要以不溶于水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 红土镍矿 , 硫酸铵 , 焙烧 , 热力学

由草酸钴热分解制备Co3O4及其物性表征

廖春发 , 梁勇 , 陈辉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根据草酸钴的热重/差热分析曲线,利用热分解法,在不同条件下由草酸钴制备了各种Co3O4微粉,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制得了具有标准Co3O4晶形结构的树枝状Co3O4;在高温下,尤其是采用两段升温制得了具有标准活性Co3O4晶形结构的球形Co3O4,其中位粒径为1.35μm,松装密度为0.83 g/cm3,并由此获得了由草酸钴热分解制备活性球型Co3O4的分解条件.

关键词: 草酸钴 , 热分解 , Co3O4粉末 , 物性表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