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树脂的改性

张曼 , 陈小强 , 王金艳 , 杨永全 , 雷毅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2.03.008

为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降低其固化温度,在树脂中引入二元胺,2,2’-(1,3-苯)双(4,5-二氢)噁唑啉(1,3-BOX)和改性剂苯胺型乙烯基苄基化合物(N-DVBA).通过DSC、DMTA、SEM等分析手段对基体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N-DVBA降低了反应体系的固化温度,二元胺和1,3-BOX提高了体系的韧性.改性后双马树脂Tg达279.1℃,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33.80和88.50MPa,断裂伸长率为3%,介电常数为3.79,介电损耗(1 MHz)为0.010.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 基体树脂 , 双噁唑啉化合物 , 增韧

冲蚀条件对共晶铝锰合金基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张曼 , 刘炳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旋转冲蚀磨损试验研究了在7m·s-1和15 m·s-1冲蚀速度下Al-2.15%Mn合金和Al2O3颗粒增强Al-2.06%Mn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分析了材料的组织特征及冲蚀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Al-2.15% Mn合金组织由锰在铝中的固溶体及铝锰化合物(MnAl6和Al11Mn4相)组成;复合材料的组织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了Al2O3颗粒;两种材料在15 m·S-1冲蚀速度下的冲蚀磨损率是7m·s-1下的20~30倍,冲蚀速度是影响磨损率的主要因素;两种材料在磨料加入量为3%时的磨损率均高于1%时的,且随磨料粒径的增加冲蚀磨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在3%磨料加入量下,其冲蚀磨损率极大值均随冲蚀速度的增加向大粒径方向移动;均匀分布于基体中的Al2O颗粒能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因此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良的抗冲蚀性能.

关键词: 共晶合金 ,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 冲蚀磨损 , 冲蚀速度

铝酸钠溶液中Na2 S对Q235钢腐蚀的影响

张曼 , 陈朝轶 , 李军旗 , 赵聪 , 杨夏琼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8.016

目的:研究在含S2-的铝酸钠溶液中Q235钢的腐蚀行为。方法模拟生产条件配制种分母液,采用盐雾腐蚀实验与SEM和EDS分析技术,结合腐蚀质量损失动力学方程与极化曲线,研究Na2 S质量浓度与时间对Q235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腐蚀产物元素主要为O,S,Al,Fe。在铝酸钠溶液中,基体的表面会覆盖一层Al2 O3保护膜,可以阻碍溶液中的硫离子穿透到基体表面,对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腐蚀初期及低质量浓度下,腐蚀速率缓慢;但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腐蚀时间的延长,保护膜被破坏,S2-穿过保护膜与基体反应,生成硫化物加速了腐蚀速率;当S2-质量浓度增加到6 g/L,腐蚀时间为9 d时,硫化物被氧化成具有较稳定结构的氧化物,腐蚀被抑制。结论在铝酸钠溶液中,S2-质量浓度及腐蚀时间对腐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腐蚀时间及S2-质量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腐蚀速率呈现减小的趋势,腐蚀被抑制。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 Q235 , Na2 S质量浓度 , 腐蚀时间 , 腐蚀速率 , 极化曲线

钛渣晶核剂对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陈朝轶 , 张曼 , 李军旗 , 宋强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2.027

采用烧结法以钛渣代替二氧化钛为晶核剂制备了高掺量的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主要考查钛渣掺量对微晶玻璃产品的理化性能、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晶相均为钙铝黄长石,次晶相为钙铁透辉石和钙长石;结晶程度随钛渣含量而增加,微晶玻璃颜色逐渐变深,但钛渣含量过高,晶体会发生凝结现象;当钛渣掺量为6.6%时,固废总掺量达到了95.3%,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显微硬度、耐酸性、耐碱性分别为89.43和53.13 MPa、6.62 GPa、0.041%、0.15%,产品性能达到建筑用微晶玻璃JC/T872-2000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 钛渣 , 赤泥 , 粉煤灰 , 微晶玻璃

喷砂及粉尘污染的综合治理

张春侠 , 张曼 , 杨勇强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7.05.010

针对基体前处理技术中的喷砂存在的两大问题:1)砂料不能循环利用,工艺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2)粉尘控制方法单一,除尘效果不良,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按照未来经济发展乃至先进制造技术及表面处理技术的总趋势和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研制了真空循环喷砂工艺和二级除尘综合治理方案,实现了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涂层 , 基体前处理 , 喷砂 , 除尘

PMI泡沫发泡过程中的分子结构转变

陈小强 , 张曼 , 雷毅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1.05.008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经两步制得:(1)通过本体聚合得到可发性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共聚物板;(2)190℃发泡1h制得PMI泡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热处理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发泡过程中的分子结构转变.结果表明共聚物在发泡过程中分子内生成六元酰亚胺环以及酸酐环:发泡剂分解产生的氨气亦参与反应,并使得酸酐环进一步转变为酰亚胺环;同时分子间生成交联结构;酰亚胺环中N-H键氢的化学位移δ为10.50.SEM照片表明所得泡沫为高闭孔率结构,泡孔结构完整,泡孔尺寸较均一.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 , 酰亚胺环 , 闭孔 , 动态机械热分析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