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A位Eu掺杂对La0.7Ca0.3MnO3电输运的影响

代国红 , 皮厚礼 , 熊永红 , 任忠明 , 张炯 , 朱永丹 , 熊曹水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4.006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La0.7-xEuxCa0.3MnO3(其中x=0.00,0.05,0.10,0.15,0.20)系列样品,并对其进行了XRD,电阻-温度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u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朝低温附近移动,峰值电阻增加. 通过对A位平均离子半径和尺寸无序度的计算,我们发现,由Eu掺杂导致A位平均离子半径〈rA〉减小,尺寸无序度σ2增大,使晶格畸变加剧,从而削弱了eg巡游电子在Mn3+和Mn4+之间的跃迁,同时促进了自旋极化子的形成. 我们还对样品电阻-温度曲线的高温部分进行了拟合,对于x=0.00的样品, 曲线可以用非绝热近似下的小极化子模型拟合; 当掺杂量为x=0.05, 0.10, 样品的导电机理符合变程跳跃模型; 进一步加大掺杂量,当x=0.15, 0.20时,样品的电输运行为可以用晶格极化子与自旋极化子共存来解释.

关键词: 金属-绝缘体转变 , 电阻-温度曲线 , 稀土金属掺杂

不同退火温度对球磨法制备La2/3Ca1/3MnO3的微观结构和电磁输运行为的影响

麦远棠 , 任忠明 , 熊永红 , 张炯 , 皮厚礼 , 魏立国 , 熊曹水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4.010

本文研究了在球磨法制备La2/3Ca1/3MnO3的过程中,不同退火温度对多晶陶瓷样品在微观结构和电磁输运行为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850℃时,样品已经形成La2/3Ca1/3MnO3相;900℃以下,样品的晶粒为200~300nm,存在明显的晶界效应,在低温区出现明显的CMR效应;随退火温度升高,晶粒迅速长大至微米级,在1400℃退火时达4~5μm,表现出与固相反应法样品类似的性质,并且在金属-半导体转变温度附近出现较大的CMR峰值,在0.3 T外场下达22%.

关键词: 稀土锰氧化物 , 球磨法 , 原子力显微镜 , 庞磁电阻效应

用化学镀法制备的铜包覆La0.7Ca0.3MnO3复合体系的巨磁电阻效应

宋书建 , 张炯 , 熊永红 , 皮厚礼 , 任忠明 , 包西昌 , 熊曹水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4.003

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铜包覆的La0.7Ca0.3MnO3(LCMO)颗粒. 这些粉末压片之后在氩气中煅烧,形成铁磁-金属型结构,得到被铜均匀包覆的LCMO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LCMO被铜包覆的形貌.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样品的电输运性质和在0.3 T外加磁场下的磁电阻行为. 结果表明:LCMO在通过包覆铜进行表面修饰后,样品的绝缘体-金属的转变温度(Tp)往高温移动接近室温,室温附近的磁电阻值也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磁电阻(MR) , 边界效应

不同掺合料的透水混凝土冻融循环性能研究

张炯 , 李莉 , 明瑞平 , 马国栋 , 崔新壮 , 崔社强 , 王忠啸

硅酸盐通报

透水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一直是一个影响其在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的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别用粉煤灰、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乳胶和聚乙烯纤维作为掺合料,通过用掺合料置换透水混凝土混合物中不同比例的水泥来分析掺合料比例的影响,对透水混凝土的渗透性、抗压强度等基本物理性能作了验证试验,采用快冻法以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模量来评价透水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合料对透水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性能均有一定的有利作用,但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不同.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 冻融循环 , 质量损失 , 动弹模量

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铝晶须形态和生长机理研究(2)

江国健 , 庄汉锐 , 王本民 , 张炯 , 阮美玲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9.04.016

在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制得的AIN晶须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辩电镜等技术,对AIN晶须进行了生长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晶须头部的小液滴显示氮化铝晶须可由VLS机制生成.光滑晶须头部的出现、过饱和度与晶须直径的关系、侧面的二次生长、生长台阶的出现,这些都说明VS机制在起作用.虽然在AIN晶须中发现层错和位错,但经过分析认为,它们都不是氮化铝晶须的生长机制.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 氮化铝 , 晶须 , 生长机理

复合稀土掺杂α-Sialon的氧化行为

张军红 , 王佩玲 , 张炯 , 贾迎新

无机材料学报

对组份为(Nd0.180.18)Si10.38Al1.620.54N15.46和(Nd0.18Yb0.18)Si10.38Al1.620.54N15.46的复合稀土掺杂α-Sialon材料在1200~1400℃温度范围内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由热压工艺制备.研究结果表明,在1200和1300℃氧化20h的材料表面存在择优取向的含Nd和Y(或Yb)-硅酸盐晶粒.随氧化温度的提高,氧化表面由相对致密的硅酸盐氧化层软化形成气泡直至出现明显的透明玻璃相.文中还对氧化过程中表面形成的物相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Sialon , null , null

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铝晶须形态和生长机理研究(1)

江国健 , 庄汉锐 , 王本民 , 张炯 , 阮美玲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9.04.015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在高压氮气中成功地合成了氮化铝晶须,并对它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制备时的生长条件极不稳定,出现不同形态的晶须形貌,除了细长均匀的氮化铝晶须外,还出现了各种其它不规则形状的产物.过饱和度的不同,产生了枝蔓晶结构.按照VS生长方式,在均衡生长条件下,生长为本征结构的氮化铝晶须.晶须顶端的杂质小液滴,为VLS生长方式创造了条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合成出的氮化铝晶须是透明的.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 氮化铝 , 晶须 , 生长机理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403显微偏析

高斯峰 , 刘林 , 张军 , 肖俊峰 , 张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6.005

采用选晶法在改进型Bridgman定向凝固炉中制备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403,利用电子探针(EPMA)技术研究了DD403合金在枝晶生长条件下的显微偏析.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率增加DD403的偏析程度逐渐加剧.偏析于枝晶间元素Al、Ti和枝晶干元素Co、W的偏析程度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合金元素Mo和Cr的偏析比接近于1,基本不存在偏析,且偏析比随抽拉速率增加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随着抽拉速率增加DD403的共晶含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定向凝固 , 显微偏析 , 共晶

磁场下氮化铁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研究

齐锐 , 朱建强 , 徐晓璐 , 刘万里 , 张炯 , 李学慧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5.009

根据Bernoulli方程研究氮化铁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将磁性液体置于由FD-FM-A磁天平的两个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下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利用流体静力称衡法,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沉浸在磁性液体中测锤的质量,计算出不同高度下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来研究磁性粒子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外磁场H具有梯度时,磁场才对氮化铁磁性液体中粒子的重新排布有贡献;Bernoulli方程中关于磁性液体的修正项μ0∫H0MdH是合理的,否则密度将会出现负值.

关键词: 氮化铁磁性液体 , 表观密度 , 分布曲线 , Bernoulli方程

β-Sialon-Nd-黄长石固溶体材料的生成和氧化行为

张军红 , 王佩玲 , 贾迎新 , 张炯

无机材料学报

研究了在β10-Sialon(Si5.23Al0.77O0.77N7.23)中加入7.26Wt%Nd-黄长石固溶体(Nd2Si2AlO4N3)组份的反应过程和致密化行为.烧结过程中,稀土元素先进入α-Sialon;随温度的升高,稀土元素存在于晶界玻璃相中,并在退火过程中以黄长石相析出.对热压及经退火处理的样品,研究了其在1000~1400℃的氧化行为.1000℃氧化时,作为晶界相的黄长石固溶体并不会导致样品开裂.但在更高温度氧化时,氧化后的表面存在择优取向的A-Nd2Si2O7晶粒,且由于Nd离子的表面偏析使表面氧化层软化而形成气泡.

关键词: β-Sialon , null , null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