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钌钛复合氧化物及其载铂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王爱萍 , 徐海波 , 芦永红 , 胡杰珍 , 孔祥峰 , 田丙伦 , 董辉

催化学报

以TiN纳米粉体和RuCl3为前驱体,采用浸渍热分解法合成了Ru0.1Ti0.9O2纳米粉体,并以其为载体利用固相反应制备了Pt/Ru0.1Ti0.9O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观察到RuO2和TiO2之间形成了金红石相的固溶体,Pt被均匀地担载于Ru0.1Ti0.9O2表面.在0.5 mol/LH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测试发现担载Pt与Ru0.1Ti0.9O2具有协同作用,因而具有优异的析氢、析氧电催化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初步表明,Pt/Ru0.1Ti0.9O2具有高的氧阴极还原反应催化活性,进一步的反极实验证明其具有比Pt/C更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 氮化钛 , 氧化钉 , 氧化钛 , 浸渍热分解 , 燃料电池 , 水电解 , 催化剂载体 , 导电氧化物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稀土提取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调查分析

肖燕飞 , 李开中 , 王莉 , 杨幼明 , 刘徽平 , 王超 , 徐海波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60517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U、Ra-226和Th-232.我国每年生产该类稀土精矿6万t左右,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若不加以重视,含放射性核素的冶炼废料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存在危害工人健康的隐患.本文针对该类矿物稀土提取过程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不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山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不同,不但和原岩性质有关、还与其成矿环境有关.在该类矿物的提取过程中,放射性核素大部分残留在浸出尾矿中,而浸出母液中的少量天然放射性核素经过除杂、沉淀、焙烧工艺后在除杂渣和稀土精矿中得到富集,但其放射性比活度在105 Bq·kg-1内.而稀土提取过程中浸出母液、除杂母液、沉淀母液等液体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都低于0.3 mg·L-1.本文对稀土提取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的初步调查分析,为探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富集、分布规律以及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 天然放射性核素 , 提取过程 , 分布 , 调查

甲酸燃料电池中Pd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进展

孔祥峰 , 侯志强 , 杜献明 , 范新庄 , 徐海波

材料开发与应用

催化剂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及其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电催化反应的基础上综述了其阳极Pd催化剂的失活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 Pd催化剂 , 电催化氧化 , 失活机理

微生物腐蚀研究中微生物学方法和微生物膜的化学分析

王伟 , 王佳 , 徐海波 , 李相波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综述了当前微生物腐蚀(MIC)研究中使用的微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培养和微生物直接检测技术两大方面.对微生物膜中生物大分子化学分析做了介绍.

关键词: 微生物膜 , null , null

双固化松香基聚氨酯丙烯酸酯固化涂膜性能研究

桑凌晨 , 谢晖 , 黄莉 , 徐海波

涂料工业

以丙烯海松酸为原料合成松香基聚酯(APAPE),将聚酯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反应制备松香基聚氨酯丙烯酸酯(APAPU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分析仪(TGA)对预聚物及涂膜进行表征,测试了不同固化条件下APAPUA固化膜的附着力、硬度及其他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光-热固化下,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活性稀释剂且用量为20%,以N75为固化剂,在80℃条件下热固化2h,得到的涂膜的铅笔硬度达到4H,附着力为0级,力学性能及耐热性优良.

关键词: UV固化 , 光-热双固化 , 聚氨酯丙烯酸酯 , 性能

海洋环境中微生物膜吸附动力学过程对钝态金属开路电位变化特征的影响

王伟 , 王佳 , 徐海波 , 李相波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6.02.001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自然海水中微生物在两种钝态金属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其开路电位正移之间的关系.高钼钢和1Cr18Ni9Ti电极在海水中浸泡了10 d左右,1 d后两种钝态金属腐蚀电位正移约200mV.研究发现微生物向钝态金属表面附着的初期对金属的开路电位影响最大,随后腐蚀电位增加缓慢.在吸附过程中微生物在钝态金属表面附着数量随时间增加呈负指数增长.给出了微生物附着的动力学方程,并对其进行了讨论.两种钝态金属开路电位的变化和其表面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着相似的趋势:开路电位在微生物附着过程中迅速增加,微生物附着达到平衡后钝态金属开路电位增加缓慢.这说明在微生物附着初期对钝态金属电位正移影响最大,随后阶段影响逐渐减弱.

关键词: 微生物膜吸附动力学 , 开路电位 , 海水环境

纳米TiN粉体氧化制备铱钛氧化物为中间层的钛基氧化铱电极

胡杰珍 , 徐海波 , 芦永红 , 皇甫淑君 , 王佳 , 代琳

催化学报

以纳米TiN粉体和氯铱酸的混合液为涂液,采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备了含IrOx-TiO2中间层的钛基氧化铱电极.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并结合电化学方法考察了中间层的组成和焙烧温度对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IrOx-TiO2中间层的加入没有改变传统的钛基氧化铱电极的形貌特征和组成,并使电极具有相同的电催化响应特性,同时大大提高了钛基氧化铱电极的使用寿命.制备钛基氧化铱电极的最优条件为焙烧温度450 ℃, 中间层中Ir/Ti摩尔比为1 5.

关键词: 氮化钛 , 氯铱酸 , 氧化钛 , 氧化铱 , 中间层 , 电催化

纳米钛黑替代TiO2对环氧树脂涂料的力学和防腐性能的影响

李健 , 芦永红 , 万凯 , 于良民 , 徐海波

涂料工业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钛黑进行表征,并作为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添加剂与纳米TiO2进行了对比分析.用耐冲击性、柔韧性和附着力实验评价复合涂料的力学性能;采用10%的硫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天然海水长期浸泡,以及中性盐雾加速试验进行耐腐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钛黑主要成分为TiO和Ti203,其晶粒粒径均小于50 nm;与添加3%的纳米TiO2的涂料相比,添加2%的钛黑后,涂料的力学强度和防腐效果显著提高,显示出在涂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钛黑 , TiO2 , 环氧涂料 , 力学性能 , 防腐性

海洋环境中微生物膜吸附动力学过程对钝态金属开路电位变化特征的影响

王伟 , 王佳 , 徐海波 , 李相波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自然海水中微生物在两种钝态金属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其开路电位正移之间的关系。高钼钢和1Cr18Ni9Ti电极在海水中浸泡了10d左右,1d后现金种钝态金属腐蚀电位正移约200mV。研究发现微生物向钝 态金属表面附着的初期对金属的开路电位影响最大,随后腐蚀电位增加缓慢,在吸附过程中微生物在钝态金属表面附着数量随时间增加呈负指数增长。给出了微生物附着的动力学方程,并对其进行了讨论。两种钝态金属开路电位的变化和其表面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着相似的趋势。开路电位在微生物附着过程中迅速增加,微生物附着达到平衡后钝态金属开路电位增加缓慢。这说明在微生物附着初期对钝态金属电位正移影响最大,随后阶段影响逐渐减弱。

关键词: 微生物膜吸附动力学 , open-circuit-potential , seawater

石墨电极电化学活化工艺与准电容特性

范新庄 , 徐海波 , 芦永红 , 孔祥峰 , 王佳

新型炭材料

通过多种电化学测试技术评价了石墨电极在2.3 mol/L H2 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活化工艺及其准电容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工艺宜采用恒电流阶跃技术,最佳工艺参数为:阳极电流密度为200 mA·cm-2,阴极电流密度为-120 mA·cm-2,对应活化时间分别为300 s和100 s,循环6次。改性后的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了多孔、粗糙的三维活性层,单位面积上具有较高的电容量(2.08 F·cm-2)和良好的倍率特性,可作为一种优异的准电容器材料。

关键词: 石墨电极 , 电化学改性 , 恒电流阶跃 , 循环伏安 , 准电容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