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用军
,
李峻青
,
姜琳琳
,
王福平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6.04.009
利用高能射线(60Coγ-射线)辐照接枝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对辐照处理前后的CF分别利用SEM观察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断口;比较了吸收剂量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显得到改善,辐照接枝技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ILSS,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和接枝率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关键词:
γ-射线
,
辐照
,
碳纤维
,
复合材料
,
界面
徐用军
,
李康
,
姜兆华
,
姚忠平
,
张密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O相和少量的MgSiO_3相,微弧氧化陶瓷膜试样与基体相比,耐点腐蚀性能显著提高,盐水浸泡过程中陶瓷膜主要发生严重腐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耐蚀膜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 A/dm~2、频率300 Hz、占空比80%、处理时间20 min.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陶瓷膜
,
点耐蚀
,
Mg-Li合金
姚忠平
,
徐用军
,
贾方舟
,
王云龙
,
姜兆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硅酸盐溶液中,采用类三角波形脉冲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电源,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制备陶瓷膜层,利用XRD、SEM和能谱等研究了陶瓷膜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利用热震实验研究了陶瓷膜层的抗热震性能.陶瓷膜层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组成,反应时间增加,膜层增厚,表面放电孔道减少,孔径变大.能谱分析表明,陶瓷膜层中硅元素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多,钛元素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在900~20 ℃热震条件下,膜层的抗热震性能随反应时间的增大而提高,在反应为25 min时,所制备的膜层抗热震性能最佳,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膜层的抗热震性能下降.热震试验使陶瓷膜层中晶相TiO_2含量增加,膜层表面出现裂纹.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
陶瓷膜
,
抗热震性能
,
钛合金
王丽萍
,
姚忠平
,
徐用军
,
姜兆华
材料保护
为了认识Mg—Li结构对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了纯α相、α+β双相及纯β相Mg.Li合金在Na2SiO3溶液中微弧氧化的成膜特点。采用ICP—AES测量了微弧氧化时基体中Li+的析出量;通过SEM,EDS,XRD等分析了陶瓷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及其相组成;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的厚度。结果显示:β相基体中的Li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析出量超过仅相和仅+13相;“相击穿电压最低,最终槽压最大;α+β相膜层最为均匀,孔洞最少;陶瓷膜均由O,Na,Mg,Si4种元素组成;α相膜层由MgO相组成,α+β相和B相膜层均由MgO和Mg2SiO4两相组成;α相基体表面膜层最厚,膜层厚度随时间都呈近似抛物线变化。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陶瓷膜
,
成膜特征
,
α相
,
α+β双相
,
β相
,
Mg—Li合金
施玲玲
,
徐用军
,
李康
,
姚忠平
,
姜兆华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9.02.021
通过三种优化工艺体系在Mg-5%Li合金表面上生长陶瓷膜层,分析了膜层的厚度、显微结构、相组成和耐蚀性.结果表明,三种膜层都含有MgO相,微弧氧化试样的耐蚀性能都明最提高.使用Na3PO4体系制备的膜层含有MgF2,膜层最厚、表面有大量裂纹;使用Na2SiO3体系制备的膜层含有橄榄石型Mg2SiO4,耐点蚀性能最好;使用Na2SiO3-Na3PO4体系制备的膜层含有MgSiO3,致密性最好,膜层酎均匀腐蚀性能最好.
关键词:
材料失效与保护
,
Mg-Li合金
,
微弧氧化
,
陶瓷膜
,
耐蚀性
王丽萍
,
徐用军
,
姚忠平
材料导报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测试技术研究了陶瓷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耐蚀性能.采用在基本电解液里添加植酸的方法将其引入陶瓷膜,并讨论植酸质量浓度对成膜过程和陶瓷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陶瓷膜厚度随电解液中植酸浓度的增加而变大,膜层表面形貌逐渐改善;膜层中成功地引入了碳、磷元素,随植酸浓度增加,膜层中的碳、磷元素含量增大,镁元素含量降低;植酸的质量浓度为4g/L时所制备的陶瓷膜均匀细致,耐腐蚀性能最好.
关键词:
镁锂合金
,
微弧氧化
,
植酸
,
耐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