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CuAlO2微晶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李抗 , 黄剑锋 , 曹丽云 , 王博 , 施浙勇 , 李抗 , 黄剑锋 , 曹丽云 , 王博 , 施浙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275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 采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CuAlO2微晶. 通过TG-DTA、XRD、TEM等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机制、CuAlO2微晶的形成过程、微晶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粒度大小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以硝酸铜、异丙醇铝和乙二醇为反应原料, 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 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从而降低了合成CuAlO2微晶的温度, 在1050℃煅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铜铁矿型CuAlO2微晶, 晶体粒径为150nm左右.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CuAlO2微晶的光学带隙约为3.75~4.05eV.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 CuAlO2 微晶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关键词: 络合溶胶-凝胶法 , CuAlO2 microcrystallites , optical band gap

固相合成YAG微晶粉体的XRD研究

吴建鹏 , 王新震 , 黄剑锋 , 曹丽云 , 贺海燕 , 胡宝云 , 杨强 , 李抗

人工晶体学报

以高纯Al_2O_3和Y_2O_3超微粉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和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_3Al_5O_(12)(YAG)微晶;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球磨时间、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等对合成YAG微晶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粉体的粒度随研磨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煅烧温度的提高,产物的物相由Y_4Al_2O_9和YAlO_5 逐渐向YAG相转变;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Y~(3+)和Al~(3+)的扩散以及Al_2O_3和Y_2O_3的固相反应.当Al_2O_3和Y_2O_3的摩尔比为5 ∶ 3,混合粉体经过15 h的机械球磨并于1300 ℃煅烧40 min即可得到单一物相的YAG微晶粉末.

关键词: YAG , 固相反应 , XRD

电渣熔铸大柱齿钎体用27Si2Mn2Ni2CrMo钢的组织与性能

王建中 , 曹丽云 , 常国威 , 李光发 , 孟庆应 , 高鹏举 , 刘剑峰 , 杨忠权 , 张石杰

钢铁

研究了电渣熔铸大柱齿钎体用27Si2Mn2Ni2CrMo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渣熔铸27Si2Mn2Ni2CrMo钢具有优良的冶金质量,经过选择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电渣熔铸钢大柱齿钎体具有很高的强韧性,能够满足大柱齿钎头使用工况的要求.

关键词: 电渣熔铸 , 27Si2Mn2Ni2CrMo钢 , 大柱齿钎头 , 组织 , 力学性能

温度对溶剂热改性C/C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氧化性能的影响

朱佳 , 黄剑锋 , 曹丽云 , 王雅琴 , 吴建鹏 , 弭群 , 王妮娜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2.2.014

以硼酸三正丁酯、乙酸、B2O3粉体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一种新颖的溶胶/凝胶结合溶剂热法对C/C复合材料基体进行了抗氧化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后试样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溶剂热反应温度对改性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溶剂热改性处理后,C/C复合材料表面缺陷被玻璃相B2O3组成的涂层所覆盖,材料内部一部分孔隙也被B2O3相填充,且随着溶剂热温度的上升,试样表面的微裂纹逐渐消失,B2O3涂层的致密度上升;C/C基体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溶剂热改性温度(范围353~433 K)的升高而提高;经433 K溶剂热改性后的C/C复合材料在873 K的空气中氧化16 h后的质量损失仅为4.09%.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氧化 , 基体改性 , 溶剂热法

湿化学法合成LiNiVO4纳米粉体及其电化学性能

曹丽云 , 黄剑锋 , 吴建鹏 , 张国运 , 贺海燕 , 邓飞 , 马小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NH4VO3,LiCl2和NiCl2等为原料,以氨水为pH调节剂,采用超声凝胶方法制备了LiNiVO4纳米晶.并采用XRD,TEM,IR,DTA和TG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热分析对其合成活化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超声功率为300W时,于500℃下保温1 h,可以合成10 nm左右的LiNiO4微晶颗粒,其合成活化能为47.7 kJ/mol.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 mA/cm2充放电流密度和3.0 V~4.8 V电压范围内,首次充电容量为103 mAh/g,放电容量为75 mAh/g,循环次数达4次后,放电容量还有62 mAh/g,明显优于目前所报道的同类材料.

关键词: LiNiVO4 , 纳米颗粒 , 合成活化能 , 电化学性能

SmS光学薄膜研究新进展

黄剑锋 , 马小波 , 曹丽云 , 夏昌奎 , 陈东旭 , 荔亮亮 , 刘勇

材料导报

SmS光学薄膜是一种可用于全息记录的薄膜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在全息记录、光学开关、压敏元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SmS薄膜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相变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综述,提出并设计了水热法、仿生法、溶胶-凝胶法及电沉积法等制备SmS薄膜的几种湿化学方法,展望了SmS薄膜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SmS , 全息记录 , 光学薄膜 , 研究进展

衬底与缓冲层的晶格失配对CeO2缓冲层外延生长的影响

王辉 , 曹丽云 , 王耀 , 金利华 , 吕建凤 , 李成山 , 黄剑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金属有机沉积(MOD)技术在LaAlO3(LAO)、Y稳定的氧化锆(YSZ)和Ni-W衬底上沉积了CeO2缓冲层薄膜,并研究了衬底与缓冲层的晶格失配对其外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衬底和缓冲层薄膜之间晶格失配的增大,缓冲层薄膜内部的压应变增加,晶界浓度增加,晶粒生长速率减小.衬底和缓冲层薄膜之间的晶格失配越小,越有利于薄膜织构度的增大.CeO2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演化对衬底和缓冲层薄膜之间的晶格失配并没有明确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涂层导体 , 缓冲层 , 晶格失配

化学溶液法La2Zr2O7缓冲层的厚度对外延生长超导层的影响

王辉 , 曹丽云 , 金利华 , 王耀 , 吕剑峰 , 黄剑锋 , 李成山

低温物理学报

采用全化学溶液沉积方法在NiW衬底上制备La2Zr2O7缓冲层和YBC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的LZO缓冲层厚度对超导层的影响.不同厚度LZO的面内外织构具有一定差别.当LZO厚度达到145 nm时,LZO缓冲层的织构和阻隔能力最佳,才能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YBCO超导层.

关键词: 缓冲层 , 厚度 , YBCO薄膜

晶相组成对硅酸钇涂层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王雅琴 , 黄剑锋 , 曹丽云 , 吴建鹏

功能材料

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C/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不同相组成的硅酸钇复合抗氧化外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相组成对硅酸钇涂层的显微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_2SiO_5和Y_2Si_2O_7两相配比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和抗氧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复合涂层中Y_2Si_2O_7含量的增加,复合硅酸钇外涂层的热膨胀系数逐渐接近于SiC内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当组成达到m(Y_2SiO_5)/m(Y_2Si_2O_7)=3:7时,内外涂层的热膨胀系数最为接近,从而得到均匀、致密、无显微裂纹、抗氧化性能优异的复合硅酸钇涂层.该涂层在1773K静态空气中,经过氧化100h后,失重仅为1.2%;继续增加Y_2Si_2O_7含量,内外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差异逐渐增大,涂层再次出现裂纹,抗氧化性能随之下降.

关键词: 相组成 , C/C复合材料 , 硅酸钇涂层

溶剂热浸渍时间对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朱佳 , 黄剑锋 , 曹丽云 , 王雅琴 , 吴建鹏

功能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溶剂热浸渍法,利用硼溶胶和B2O3微粉对炭/炭(C/C)复合材料进行基体和表面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后C/C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溶剂热处理时间对改性后C/C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溶剂热改性处理后,C/C复合材料的表面缺陷被B2O3保护层所覆盖,同时基体内部缺陷也被B2O3所填充。延长溶剂热改性时间,B2O3覆盖层的平滑度和致密度不断上升,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不断提高。经48h溶剂热改性后的C/C复合材料在静态空气中600℃恒温氧化17h后的质量损失仅为2.13%。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氧化 , 溶剂热法 , 浸渍改性 , 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