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MZ1耐磨铸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周祺 , 马爱斌 , 江静华 , 杨东辉 , 陈建清 , 卢富敏 , 邹中秋 , 曹晶晶

腐蚀与防护

测试了NMZ1低碳高强耐磨铸钢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结合腐蚀形貌观察分析了其电化学腐蚀机理,并以优质系泊链钢(22MnCrNiMo)为参照,评价了该新型海洋用钢的耐蚀性。结果表明,腐蚀初期NMZ1钢的耐蚀性不如系泊链钢,其分级淬火后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和下贝氏体诱发了选择性腐蚀,因而腐蚀速率较高(腐蚀电流密度为0.674mA/cm^2,电荷迁移电阻值为265g/cm^2);浸泡至腐蚀稳态阶段,由于NMZ1钢表面形成了均匀的保护性腐蚀产物膜,其腐蚀电流密度和电荷迁移电阻均与系泊链钢接近。该新型钢种综合性能良好,有望在海洋工程领域推广使用。

关键词: 耐磨铸钢 , 海洋用钢 , 电化学腐蚀 , 耐蚀性

Co2+与(Co2++Ni2+)摩尔浓度比对Ni-Co-P合金化学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曹晶晶 , 袁庆龙 , 冯旭东 , 苏志俊

材料保护

通过改变化学镀液中金属离子Co2+与(Co2++Ni2+)的摩尔浓度比获得了不同的Ni-Co-P合金化学镀层.研究了钴的引入对Ni-Co-P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及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与(Co2++Ni2+)摩尔浓度比的增加,镀层的沉积速率不断下降,镀层中P含量逐渐减小,镀层表面的胞状组织由大到小;镀层硬度随Co2+与(Co2++Ni2+)摩尔浓度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o2+与(Co2++Ni2+)摩尔浓度比为0.4时,硬度最大达554.12 HV,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硫酸腐蚀性能,Co2+与(Co2++Ni2+)摩尔浓度比为0.6时,镀层耐蚀性最强.

关键词: 化学镀 , Ni-Co-P合金 , 沉积速率 , 镀层组织 , 耐腐蚀性

助熔剂对原位转化炭纤维/氧化铝复合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曹晶晶 , 陈华辉 , 杜飞 , 陈功哲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12.010

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为先驱体,氧化铝为主要原料,添加SiO2-MgO-CaO三系助熔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原位转化炭纤维增韧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助熔剂对复合材料相结构、显微组织以及密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熔剂的添加使复合材料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便实现烧结,且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力学性能.助熔剂在烧结过程中与氧化铝形成镁铝尖晶石等第二相,在晶界起钉扎效应,抑制氧化铝晶粒的长大,消除气孔,促进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改善炭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

关键词: 原位转化炭纤维 , 助熔剂 , 界面 , 断裂韧性

镍基自熔合金激光熔覆层和喷焊层的组织与性能对比

冯旭东 , 袁庆龙 , 曹晶晶 , 苏志俊

机械工程材料

对Ni60镍基自熔合金激光熔覆层和喷焊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表面成型性比喷焊层的好;大部分激光熔覆层组织处于非平衡、亚结晶状态,且具有强、韧两相微观结构特征;喷焊层组织中富含碳化物等硬质相;激光熔覆层和喷焊层与基体均能形成冶金结合;喷焊层的平均硬度比激光熔覆层的高,但其分布并不均匀;激光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喷焊层的.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喷焊 , Ni60合金 , 耐腐蚀性能

新型低碳高强耐磨铸钢NMZ1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形貌

曹晶晶 , 马爱斌 , 王秋月 , 江静华 , 陈建清 , 周棋

腐蚀与防护

借助全浸泡试验和腐蚀表面形貌观察,研究了新型低碳、高硅海洋用钢NMZ1在模拟静态海水中的腐蚀行为,并以常用离心泵叶轮材料20Cr5Cu及泥浆输送管道材料Q345为对比,评价其耐蚀性.结果表明,NMZ1钢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优于Q345而不及20Cr5Cu,其在3.5% NaCl中的腐蚀速率为0.1215mm/a,约为Q345的2/3和20Cr5Cu的1.5倍;其合金化元素有助于提高表面产物膜的保护性并抑制点蚀发生,故其表现出均匀腐蚀形态且腐蚀速率较低.

关键词: 耐蚀性 , 耐磨铸钢 , 浸泡试验 , 点蚀

低碳钢表面激光熔覆层与热喷涂层组织与性能对比

冯旭东 , 袁庆龙 , 曹晶晶 , 苏志俊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2.006

利用CO2激光器在Q235低碳钢表面激光熔覆了Ni25合金涂层.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质量良好,基本无裂纹、气孔等缺陷,覆层中存在着大量的树枝晶,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而热喷涂层质量不好,存在明显的孔洞和间隙,与基体之间为机械结合,结合力微弱;经过激光重熔之后覆层的硬度明显高于喷涂层的硬度,且2种覆层的硬度均比基体的硬度要高.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热喷涂 , 显微组织

激光熔覆技术研究进展

袁庆龙 , 冯旭东 , 曹晶晶 , 苏志俊

材料导报

首先从激光熔覆用设备与材料、熔覆层的性能以及工业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激光熔覆层的性能,如耐磨、耐蚀、耐高温等.随后指出了激光熔覆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如熔覆层的开裂与剥落、工件的变形、不完整的熔覆层材料体系以及轻金属的熔覆质量等问题.最后展望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前景,并针对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工艺 , 材料 , 熔覆层性能 , 发展现状 , 前景展望

助熔剂对原位转化碳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曹晶晶 , 陈华辉 , 杜飞 , 陈功哲 , 范磊

硅酸盐通报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为先驱体,以氧化铝为主要原料,添加SiO2-MgO-CaO三系助熔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原位转化碳纤维增韧氧化铝复合材料.主要探讨不同助熔剂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以体积密度、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等性能指标为主要评价标准选择最佳的助熔剂添加量.并研究了原位转化碳纤维增韧氧化铝陶瓷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机制以及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对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助熔剂含量为3vol%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体积密度为3.72 g·cm-3,显微硬度为1624 HV,断裂韧性为10.6 MPa·m1/2.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着助熔剂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室温下原位转化碳纤维增韧氧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脆性剥落为主,并伴有疲劳磨损.

关键词: 助熔剂 , 陶瓷基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耐磨性

烧结NdFeB磁体化学镀Ni-P/Ni-Co-P镀层组织结构特征

袁庆龙 , 曹晶晶 , 冯旭东 , 苏志俊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6.013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烧结钕铁硼表面制备了Ni-P/Ni-Co-P合金镀层,研究了Ni-P预镀层与多孔基材界面结合特征、不同金属离子浓度比[Co2+]/[Ni2++Co2+]对镀层成分、组织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i-P预镀层与钕铁硼基材呈犬牙交错,增加了界面的有效结合面积,提高了结合强度,说明预镀层溶液具备较强的深镀能力;Ni-P/Ni-Co-P镀层间结合紧密,两者具有优异的相容性和相似的结构特征.Ni-Co-P镀层表面由不同尺寸胞状物组成,组织致密,孔隙率几乎为零;随金属离子浓度比值的增加,镀层表面颜色由暗银白色变为亮银白色,镀层中Ni和P含量降低,Co含量增加,表明镀层成分与镀液中主盐金属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XRD分析结果表明,随金属离子浓度比的增加,镀层呈现由非晶结构向微晶结构转变的趋势.在金属离子浓度比为0.3~0.5范围内,镀层表面胞块尺寸随金属离子浓度比的增加而减小;当金属离子浓度比值增至0.6时,镀层表面胞块尺寸变大,且呈微晶形态,说明在0.5~0.6之间存在一临界值,小于此值,镀层组织结构为细小的非晶态胞块形貌,大于此值,镀层则由非晶态结构开始发生向微晶组织结构转变.

关键词: NdFeB永磁体 , 化学镀 , Ni-Co-P合金 , 离子浓度比 , 胞块

机械合金化制备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

刘晓 , 曹晶晶 , 云志 , 史美仁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3.023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SbSn金属间化合物.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DSC差热分析方法对Sb、Sn混合粉末经不同工艺条件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法可合成Sb-Sn金属间化合物;随着机械合金化持续进行,合金化的粉末和晶粒不断细化,晶粒内部产生很大的晶格畸变,并且球磨产生的密度和缺陷使原子扩散加快.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 机械合金化 , Sb , Sn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