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4 MV静电加速器的高温辐照装置研制及离子辐照初步实验

雷前涛 , 包良满 , 李健健 , 刘哲 , 高杰 , 曹建清 , 邓琦 , 王永其 , 李晓林 , 叶伯年 , 朱德彰 , 毛羽 , 闫隆 , 周兴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S1.15

为了模拟钍基熔盐堆(TMSR)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SINAP)的4 MV静电加速器,研制了一台专用的离子束辐照装置。装置主要由束流传输线和高温、高真空靶室组成。束流传输线装有用于束流磁场扫描和束流监测的设备。装置可提供H+,He+,Ar+等束流用于离子束辐照,束流最高能量4 MeV,最大流强2μA。辐照温度范围为液氮温度至950℃。辐照面积最大为30 mm×30 mm。装在靶室的由旋转铝片构成的变能器对束流能量进行调制,可以在样品中得到均匀的辐照损伤。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装置适用于高温合金及其他熔盐堆材料的辐照损伤研究。

关键词: 离子束辐照装置 , 静电加速器 , 高温

Ni10+离子辐照Ni-Mo-Cr合金微观结构演变和硬化的研究

黄鹤飞 , 李健健 , 雷冠虹 , 刘仁多 , 李德辉 , 黄庆 , 闫隆

材料导报

室温下对钍基熔盐堆(TMSR)中候选合金结构材料Ni-Mo-Cr合金进行了能量为132 MeV的Ni10+离子辐照研究,辐照剂量分别为1 dpa、3 dpa和9 dpa.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显示离子辐照后Ni-Mo-Cr合金发生晶格畸变,维氏显微硬度的测量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离子辐照造成Ni-Mo-Cr合金的硬化,这主要归因于辐照导致材料内部形成大量缺陷.当辐照剂量为9 dpa时,维氏硬度测试结果袁明损伤的峰值出现的深度介于8.1~12.3μm之间,此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

关键词: Ni-Mo-Cr合金 , Ni离子辐照 , 晶格畸变 , 硬化

酸处理对碳纳米管电子自旋共振谱的研究

陈进 , 张海燕 , 王晓刚 , 李健健 , 王超 , 李敏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浓硫酸与硝酸混酸对碳纳米管的进行了酸氧化处理,并采用TEM,FTIR和ESR对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形貌,官能团类型和电子自旋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酸处理能够切断碳纳米管,并且使其管径变小,同时可以使碳纳米管的C-C键发生断裂,产生-COOH.ESR图谱显示电子自旋谱的峰高比随酸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意味着增加碳纳米管中未成对电子和导带电子数量有所增加.同时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g因子和线宽都随着酸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g因子从2.012增加到2.018,线宽从19×10-4增加到26×10-4,意味着缺陷能够影响电子自旋状态.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酸处理 , 电子自旋共振

316奥氏体不锈钢离子辐照损伤中的温度效应研究

黄鹤飞 , 李健健 , 刘仁多 , 陈怀灿 , 闫隆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099

采用7 MeV的Xe26+和1 MeV的Xe20+在室温和600℃下分别对316SS块体和TEM试样进行了辐照实验.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材料辐照损伤前后的显微硬度,利用TEM观察辐照损伤前后的微观结构演变,并将室温和600℃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室温离子辐照造成316SS中形成大量尺寸在3~8 nm之间的位错环缺陷,它们会阻碍材料内位错线的自由移动,进而导致材料的硬化.在600℃辐照下,316SS内形成了尺寸介于4~12 nm之间的溶质原子团簇缺陷.尽管其尺寸较室温辐照下形成的位错环有轻微的增大,但是其体积密度较前者显著地降低,辐照硬化现象发生了明显的回复,材料辐照损伤行为存在温度效应.

关键词: 316奥氏体不锈钢 , 氙离子辐照 , 辐照硬化 , 温度效应

单光子波包与腔-量子点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史鹏 , 李健健 , 陈立波 , 顾永建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2.02.006

对单光子波包与腔-量子点模型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学推导,并通过数值模拟实现了静态量子比特与飞行光子比特之间的相互转换.结果表明:由腔-量子点系统输出到光纤的光子是一个平滑的波包;通过改变激光脉冲作用时间等系统参数,可实现量子点中的原子和光子的纠缠,在此基础上,即可实现不同量子点中原子的纠缠.研究结果对解决利用腔-量子点系统来构造量子计算机的接口、制备纠缠态以及实现受控量子门等热点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量子纠缠 , 腔量子电动力学 , 量子点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