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
,
谷良贤
,
唐福生
材料导报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了(K_(0.5)Na_(0.5))NbO_3-LiNbO_3-xMnO_2压电陶瓷,分析了陶瓷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MnO_2掺杂量的增多,陶瓷由四方相转变为正交相,晶粒的均匀性下降并生成K_3LiNb_6O_(17)相.研究了MnO_2不同掺杂量对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锰掺杂量的增加,材料逐渐变"硬",机电耦合系数k_p和压电常数d_(33)逐渐减小,同时Q_m逐渐增大;当MnO_2含量为0.8%(质量分数)时,陶瓷的机械品质因数达到最大,此时陶瓷的压电性能为:k_p=0.34,k_t=0.43,d_(33)=110pC/N,Q_m=401.3.
关键词:
铌酸钾钠-铌酸锂陶瓷
,
锰掺杂
,
压电性能
,
机械品质因数
李圣
,
刘峰
,
杨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26-8
综合采用熔融玻璃净化、铜模喷铸及单辊旋淬技术,对比研究不同过冷度、不同冷速作用下 Cu?Co 不混溶合金的快速凝固行为。通过对凝固发生时的热流方式、形核及生长过程的分析,阐述合金非平衡组织由枝晶到分相结构的转变及其相应尺寸的变化规律。随过冷度增加,不混溶效应的增强导致柱状枝晶向分相结构转变。由于铜模喷铸时发生多点形核,凝固组织呈现为等轴枝晶并随冷速增加而不断细化。当喷铸试棒直径为4 mm时,不混溶效应形成的液滴由于长大不充分最终形成细小粒状分相组织。单辊旋淬薄带由于冷速最高,凝固过程瞬间完成,可有效抑制液相分离的发生,有利于胞状单相固溶体组织的形成。
关键词:
快速凝固
,
不混溶合金
,
显微组织
,
形核
,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