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振中
,
周晚琴
,
操芳芳
,
余长林
,
樊启哲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光化学沉积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d含量(0.5%、1%、2%、4%)的Pd/BiOCl复合纳米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物理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合成的Pd/BiOCl进行了表征.以模型污染物-染料酸性橙Ⅱ为光催化降解对象,考察了该系列光催化剂在紫外光(λ=254 nm)和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的活性.表征结果显示,尺寸为2 nm左右的Pd纳米粒子沉积在BiOCl纳米片上没有引起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明显变化,但是Pd纳米粒子能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活性测试表明,在紫外光下,当沉积2%的Pd纳米粒子时,BiOCl催化降解染料的活性提高了2.1倍,而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提高了6.3倍.
关键词:
Pd
,
BiOCl
,
光催化
,
酸性橙Ⅱ
欧阳振中
,
白珊
,
罗道成
材料保护
光吸收比差法结合光谱修正技术,可以直接准确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铜(Ⅱ).在pH值为4.05的CH3 COOH-CH3 COONa缓冲溶液中,氯代磺酚S(CSPS)与Cu(Ⅱ)反应形成Cu-CSPS配位化合物,用光谱修正法表征其结构为[Cu2 (CSPS)2 (H2O)2]2-.利用此反应结合光吸收比差法建立了一种Cu(Ⅱ)定量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适量NaF掩蔽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选择性良好;Cu(Ⅱ)含量为0~0.125 mg/L,Cu(Ⅱ)的检出限为1.35×10-3mg/L;该法用于测定镀铜废水中微量Cu(Ⅱ)时,结果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得的结果相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加标回收率为98.3%~ 105.0%.
关键词:
微量Cu(Ⅱ)
,
定量分析
,
光谱修正法
,
光吸收比差法
欧阳振中
,
白珊
,
罗道成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499
研究了水杨醛缩-5-碘-8-氨基喹啉(SAIAQ)与铝的显色反应,并建立了水中痕量铝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乳化剂OP-10存在下,SAIAQ与铝反应生成组成比为2比1稳定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5×105 L·mo1-1·cm-1,铝质量浓度在0~260 μ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CCl4萃取能使铝与水中大量常见元素分离.方法已用于水中痕量铝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催化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符.6次测定管网水样品中铝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8.6%~104.0%之间.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
铝
,
萃取
,
水杨醛缩-5-碘-8-氨基喹啉
,
水
白珊
,
欧阳振中
,
罗道成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17
样品溶液以1.0 mL/min的流量通过微型树脂交换柱交换分离后,样品中Cr(Ⅵ)被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吸附,用0.5 mol/L HCl和水分别进行淋洗,Cr(Ⅵ)与样品中Fe3+、Al3+、Cr(Ⅲ)等干扰测定的金属离子分离,从而实现了对Cr(Ⅵ)的分离富集.在0.05 mol/L H2SO4介质中,痕量Cr(Ⅵ)强烈催化高碘酸钾与核固红的氧化褪色反应,基于该种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Cr(Ⅵ)的催化光度法.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5 nm,Cr(Ⅵ)在0~10.0 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2.01×10-2 μg/L.方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Cr(Ⅵ),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相符,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
关键词:
催化褪色光度法
,
核固红
,
高碘酸钾
,
磷酸三丁酯萃淋树脂
,
铬(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