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的EDXRF分析

温昶 , 赵会仙 , 李融武 , 李国霞 , 郭培育 , 高正耀 , 赵维娟 , 孙洪巍 , 郭敏 , 谢建忠

原子核物理评论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测试了若干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样品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窑场胎和釉的差异.结果表明: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能较好地加以区分.再次证明了钧瓷和汝瓷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钧官瓷 , 严和店窑汝瓷 ,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化学组成 , 因子分析

褐煤热解与燃烧时矿物转化和细灰形成的CCSEM研究

温昶 , 徐明厚 , 何兰兰 , 于敦喜 , 王建培 , 赵靓 , 姚洪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沉降炉中进行了一种典型中国褐煤的热解与燃烧实验,热解气氛为N2,燃烧气氛为O_2/N_2=21:79,采用CCSEM分析原煤、煤焦与煤灰。CCSEM分析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石英、黄铁矿、伊利石和高岭土是煤中主要的矿物成分,同时也是主要的外在矿成分,褐煤中57.26%的矿物粒径小于10μm。在热解与燃烧过程中,煤中主要矿物发生了明显转化。富Si矿物和硅铝酸盐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破碎;而富Fe矿物部分明显破碎生成细小矿物,部分外在矿直接转化,未发生明显破碎。细灰少量来自于细小富硅矿、石英和铁氧化物等矿物的直接转化,70%以上的细灰由Ca、Fe含量很高的混合硅铝酸盐组成。

关键词: 褐煤 , 煤燃烧 , 矿物质 , CCSEM , 细灰

煤粉与煤焦燃烧时颗粒物的生成特性研究

温昶 , 徐明厚 , 王建培 , 赵靓 , 占中华 , 于敦喜 , 莫鑫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实验室沉降炉中进行煤粉热解制焦、煤焦燃烧及煤粉燃烧实验,研究了煤焦燃烧过程对颗粒物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焦燃烧生成的PM1和PM10浓度均低于煤粉燃烧时,说明热解制焦过程对PM1和PM10生成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由1073 K升至1573 K,煤焦燃烧生成PM1浓度与煤粉燃烧生成PM1浓度之比减小,而PM1-10之比增加,表明随燃烧温度升高,矿物元素气化、细小矿物直接转化机理受抑制增大,破碎、聚合机理受抑制较小;相比原煤,中密度煤的煤焦与煤粉燃烧生成PM1之比更小,而PM1-10之比更大,其浓度比的差别主要来自于煤粉燃烧生成的PM10浓度的差异.

关键词: 中密度煤 , 煤焦燃烧 , 颗粒物 , 浓度

混煤燃烧减少细微颗粒物生成的实验研究

周科 , 徐明厚 , 于敦喜 , 温昶 , 占中华 , 姚洪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将一种褐煤和一种烟煤进行不同混合比例(9∶1、7∶3、1∶1、3∶7和1∶9)和不同燃烧气氛(O2/N2和O2/CO2气氛)的沉降炉燃烧实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对燃烧生成的颗粒物进行收集,并对所收集的颗粒物开展生成浓度、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混煤燃烧减少细微颗粒物生成的作用机理及混煤比例、燃烧气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实验煤粉混合燃烧后,PM1的生成相比于理论计算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不同煤种间矿物元素的交互作用抑制了燃煤过程中PM1的生成.煤粉混合比例和燃烧气氛对PM1生成的抑制程度有重要影响.在本实验研究中,当褐煤与烟煤的混合质量比为7∶3时,PM1的生成所受抑制程度最大;与O2/N2燃烧气氛相比,O2/CO2燃烧气氛下,混煤燃烧后矿物元素交互作用减弱,PM1生成所受抑制程度降低.与理论计算值相比,混煤后PM1中的Ca、Fe元素生成浓度减少,而PM10+中Ca、Fe、Si、Al元素生成浓度则增多,褐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Ca、Fe等易气化元素与烟煤中大量硅铝酸盐的交互作用是混煤燃烧后PM1生成减少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煤燃烧 , 混煤 , 颗粒物 , O2/CO2 , 燃烧 , 交互作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