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场作用下Fe-V-C体系燃烧合成的显微组织转变

王文娟 , 冯可芹 , 杨屹 , 连姗姗 , 吴金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通过对Fe-V-C粉末压坯分别升温至400~1100℃的解析实验,研究Fe-V-C体系在电场作用下燃烧合成的显微组织转变.结果表明:在电场和热场的共同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大幅度降低.在加热早期400℃之前,体系虽未发生化学反应,但显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当加热温度在400~540℃范围内时,体系被点燃发生"热爆"现象,在燃烧合成反应前期,生成了v2c;当加热温度提高到540~650℃,碳化钒产物除了V2C,还有V8C7、v6C5生成:随加热温度进一步提高到650~1100℃,V2C逐渐消失,V和C的合成产物只有V8C7和V6C5.此外,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的碳化钒产物颗粒细小,呈圆球状,均匀地分布在Fe基体中;在800℃之前产物颗粒随加热温度的提高而有所长大,在800~1100℃产物颗粒尺寸几乎无变化.

关键词: 电场 , 燃烧合成 , Fe-V-C体系 , 显微组织

铅在锆化碳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上的吸附?

龙婷婷 , 王文娟 , 韩玉香 , 万玉秋 , 郑寿荣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5.2014100808

采用溶剂热法和沉淀沉积法成功制备锆化碳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EM、XRD、VSM 和 XRF手段对其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体中重金属Pb2+的吸附行为.表征结果表明,锆修饰的碳基磁性纳米材料是核壳球形结构,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实现快速分离.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对Pb2+的吸附量随着锆负载量的提高而增多.Pb2+在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属于优惠型吸附;降低离子强度和增加pH均可提高材料对Pb2+的吸附作用.材料脱附再生6次之后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关键词: 碳基磁性材料 , , 吸附 , 锆化

石煤钒矿浓酸熟化浸出工艺优化

万洪强 , 宁顺明 , 佘宗华 , 邢学永 , 王文娟 , 吴江华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5.022

针对目前石煤钒矿焙烧效果差,全湿法工艺流程缺陷多等问题,以湖南某地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对含钒石煤矿进行浓酸熟化浸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保湿处理对石煤钒矿浓酸熟化浸出过程进行强化,重点考察了熟化时间、硫酸用量、熟化温度、拌水量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石煤中含钒物相在熟化过程中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熟化过程中控制相对湿度在65%左右进行保湿处理,在熟化时间8.5h、硫酸用量20%、熟化温度120℃、拌水量10%的最佳熟化条件下,钒浸出率达到93.9%;而在相同酸用量、熟化温度和拌水量的条件下,采用常规浓酸熟化法熟化5.5h,钒浸出率只有78.0%.保湿处理极大提高了石煤钒矿浓酸熟化浸出工艺的钒浸出率,起到了显著地强化作用.由含钒物相分析可知,在熟化过程中含钒云母物相被有效破坏,水浸过程中云母结构没有继续分解,只是可溶钒的溶出过程.本实验采用保湿浓酸熟化浸出技术,避免了高耗能、高污染的焙烧过程,提钒效率高,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石煤提钒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煤 , , 浓酸熟化 , 保湿 , 浸出率

电场诱导Fe-Ti-C系燃烧合成:电流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王宏亮 , 杨屹 , 冯可芹 , 林慧敏 , 王文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利用电场诱导Fe-Ti-C体系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并研究了外加电流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均存在TiC相,而少量的Fe2Ti相仅存在于特定的阶段;随着外加电流的增加,颗粒的平均尺寸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小.外加电场能够促进反应物粒子的固相扩散和形核长大,并最终影响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和颗粒尺寸.

关键词: Fe-Ti-C系 , 燃烧合成 , 电场 , 热模拟 , 物相组成 , 颗粒尺寸

有机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性能研究

王文娟 , 胡静 , 孙道兴 , 李少香

电镀与涂饰

采用1H,1H,8H,8H-十二氟-1,8-辛二醇(F12)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了氟化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F12含量制备的氟化水性聚氨酯的吸水率和水接触角,测试了涂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 F12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氟化水性聚氨酯涂膜的水接触角、附着力以及硬度逐渐增大,吸水率逐渐降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则先增加后减少。当F12用量为0.3%~0.4%时,涂膜的综合性能较佳:附着力1级,铅笔硬度H~2H,柔韧性3~5 mm,拉伸强度16.32~18.64 MPa,断裂伸长率397.65%~301.65%,涂膜吸水率7.1%~6.7%,水接触角67°~72°。以F12制备的氟化水性聚氨酯表面能低,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有望在纺织物及海洋防污涂层材料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 1H,1H,8H,8H-十二氟-1,8-辛二醇 , 改性 , 耐水性 , 硬度

Ti_3Si_0.6Al_0.6C_1.98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翠伟 , 王文娟 , 王建 , 翟洪祥 , 周洋 , 李世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原位热压工艺制备了高纯Ti_3Si_0.6Al_0.6C_1.98陶瓷,并测试了性能.以单质的Ti、Si、Al和石墨粉为原料,摩尔比Ti:Si:Al:C=3:0.6:0.6:1.98,在1500 ℃,30 MPa压力下保温1 h,高纯Ar气保护,制备试样的主要物相为Ti_3Si_0.6Al_0.6C_1.98.制备的Ti_3Si_0.6Al_0.6C_1.98陶瓷的密度为(4.43±0.23) g/cm~3,电阻率为(0.31±0.01)μΩ·m,抗弯强度为(245.46±22.04) MPa,维氏硬度为(2.91±0.32) GPa, 断裂韧性为(5.63±0.39) MPa·m~(1/2).Ti_3Si_0.6Al_0.6C_1.98陶瓷中晶粒以板状晶为主,晶粒层状结构明显,断口形貌显示主要为穿晶断裂,晶粒的分层断裂、微裂纹的偏转桥接及滑移使材料具有独特的压痕特征.

关键词: Ti_3SiC_2 , 固溶体 , 原位热压烧结 , 性能

预设升温速度对电场作用下Fe-Ti-C体系燃烧合成的影响

冯可芹 , 杨屹 , 白晨光 , 王文娟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3.007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研究电场作用下预设升温速度对55wt%(Ti+C)-45wt%Fe体系在从室温加热至800℃过程中燃烧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设升温速度对体系燃烧合成有较大影响,当预设升温速度为5℃/s时,不能实现燃烧合成;而在10~1500℃/s范围内,体系能实现燃烧合成,且点火温度大幅度降低,在336~742℃之间;随预设升温速度提高,点火温度降低,点火延迟时间缩短;合成产物主要由TiC、Fe和少量C组成,且随预设升温速度提高,TiC颗粒变小,并出现少量Fe2 Ti,但较低和过高的预设升温速度的合成产物中不会出现Fe2Ti.

关键词: 电场 , Fe-Ti-C体系 , 燃烧合成 , 升温速度

利用粉煤灰微珠制备β-SiAlON空心球

张磊 , 杨久俊 , 王雪平 , 王文娟 , 杨付增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2.005

将不同粒径(<15 μm、43~77 μm和>100 μm)的粉煤灰微珠分别与一定比例的(低于理论用量20%、理论用量、高于理论用量10%)活性炭均匀混合后,置于氧化铝坩埚中,在高温氮化炉中分别于1 300 ℃、1 350 ℃、1 400 ℃、1 450 ℃和1 500 ℃保温6 h处理制备β-SiAlON空心球.借助XRD和SEM研究了温度、微珠粒径和活性炭用量对粉煤灰微珠氮化后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微珠的氮化反应开始于1 300 ℃;过量的活性炭是形成β-SiAlON空心球的必要条件,粒径是微珠氮化后维持球形形貌的重要因素;1 500 ℃,在活性炭过量10%的条件下,利用粒径大于100 μm的粉煤灰微珠制备的β-SiAlON空心球,具有表面粗糙、空心度大和密度低等特点.

关键词: 粉煤灰微珠 , 碳热还原 , β-SiAlON空心球

电场作用下预设升温速度对Fe-V-C系燃烧合成的影响

林慧敏 , 冯可芹 , 杨屹 , 白晨光 , 王文娟 , 王宏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研究了预设升温速度对Fe-V-C体系在电场作用下燃烧合成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试样在不同预设升温速度下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该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较低.预设升温速度对体系的影响呈阶段变化,当预设升温速度为600℃/s~1000℃/s时,合成过程以及合成产物的变化不大;当预设升温速度升至1400℃/s时,体系的点火温度降低、点火延迟时间缩短,合成产物颗粒变小,硬度提高.

关键词: 电场 , 预设升温速度 , Fe-V-C系 , 燃烧合成

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HfTaO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

马春雨 , 苗春雨 , 李树林 , 王文娟 , 张庆瑜

功能材料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HfTa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微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透过谱,计算了薄膜的折射率和禁带宽度,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Ta掺入量(10%,26%,50%)的增加,HfTaO薄膜的结晶化温度分别为800、900、950℃,Ta掺入量继续增加到72%,经过950℃退火处理的HfTaO薄膜仍然保持非晶态,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AFM形貌分析显示非晶HfTaO薄膜表面非常平整。在550nm处薄膜折射率n随着Ta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n的变化区间为1.90~2.15。同时HfTaO薄膜的光学带隙Eg随着Ta掺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Eg的变化区间为4.15~5.29eV。

关键词: HfTaO薄膜 , 磁控溅射 , 光学性能 , 热稳定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