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还原剂和氢氧化钠对涤纶纤维化学镀银的影响

王春霞 , 李英琳 , 王春红 , 徐磊

电镀与涂饰

通过化学镀银制得导电涤纶纤维.研究了粗化液的NaOH含量和温度对纤维表面形貌和断裂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化学镀银液中还原剂种类和NaOH含量对纤维增重率和表面电阻率的影响.涤纶纤维的最优粗化工艺条件为:NaOH 200 g/L,温度65℃,时间30 min,磁力搅拌.化学镀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葡萄糖8g/L,50%(体积分数)甲醛4g/L,NaOH 2.4 g/L,室温,时间30 min.在最优工艺下,纤维增重率达12.91%,银层光滑、致密,表面电阻率为2.45 Ω/cm.

关键词: 涤纶纤维 , 粗化 , 化学镀银 , 还原剂 , 氢氧化钠

亚麻落麻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预测

王春红 , 王瑞 , 杨雪 , 陈汉军 ,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z1.004

采用非织造结合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亚麻落麻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基可降解复合材料(亚麻落麻/PLA),发现植物纤维模量具有Weibull概率分布特征,将其引入到Cox模量预报模型及相关修正理论中,提出了非连续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D-NFRBC)弹性模量预报模型,该模型可包含纤维模量、长度、取向角概率分布对复合材料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落麻/PLA弹性模量在纤维体积分数为39.6%时达到最大.修正后模型对亚麻落麻/PLA弹性模量的预报精度较修正前提高3.67%.

关键词: 亚麻落麻纤维 , 可降解复合材料 , 弹性模量 , 预报

洋麻/芳纶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王春红 , 贾瑞婷 , 白肃跃 , 徐磊 , 郑振荣 , 何顺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为了探究四种洋麻/芳纶不同混纺比对其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精细化处理的洋麻和对位芳纶不同混纺比机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对洋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分析纤维表面粗糙度及极性变化,从而来分析力学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洋麻/芳纶30/70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248.81MPa,弯曲模量为12.91GPa,与纯芳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4.9%和7.1%;而洋麻/芳纶20/80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剪切强度最高,为24.58MPa,与纯芳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比,提高18.6%.SEM及FTIR表明洋麻纤维精细化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极性降低,提高了增强体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剪切性能.

关键词: 洋麻纤维 , 对位芳纶 , 不同混纺比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表面粗糙度 , 极性

亚麻落麻纤维/聚乳酸基完全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王春红 , 王瑞 , 沈路 , 姜兆辉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8.02.012

以亚麻落麻纤维、聚乳酸纤维为原料,采用非织造加工方法制作预成型件后,采用模压工艺将预成型件制成亚麻落麻纤维/聚乳酸基完全可降解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预成型件制作工艺中梳理次数、增强纤维体积分数及模压成型工艺中模压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形貌和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纤维体积分数为39.6%、模压温度为190℃时材料具有最好的拉伸性能;随着梳理次数的增多,其拉伸强度先升高后下降,梳理2次时其力学性能最优.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表明,聚乳酸基材料为脆性断裂,增强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亚麻落麻纤维 , 聚乳酸 , 成型工艺 , 梳理次数 , 模压温度

亚麻落麻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预测

王瑞 , 王春红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非织造结合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亚麻落麻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基可降解复合材料(亚麻落麻/PLA),研究了纤维体积分数对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利用Kelly-Tyson拉伸强度预测模型及相关修正理论,提出了非连续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D-NFRBC)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纤维长度、取向角、直径、强度概率分布及材料界面剪切强度与材料中纤维临界长度、纤维极限拉伸强度三者间制约关系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落麻/PLA拉伸强度在纤维体积分数为39.6%时达到最大,应用本文建立的强度预测模型所得亚麻落麻/PLA拉伸强度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关键词: 亚麻落麻纤维 , 可降解 , 复合材料 , 拉伸强度 , 预测

苎麻织物表面改性对其增强热固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及阻燃性能的影响

王春红 , 任子龙 , 李姗 , 王瑞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2.003

采用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碱+硅烷偶联剂复合处理、碱+阻燃剂+硅烷偶联剂复合处理对苎麻织物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苎麻织物增强热固性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研究了4种表面改性方法对苎麻织物/PLA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采用SEM研究了苎麻纤维与PLA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经过4种表面改性处理后苎麻织物/PLA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碱+硅烷偶联剂复合处理后提高幅度最大,苎麻织物/PL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模量分别提高了59.5%、51.9%.碱+阻燃剂+硅烷偶联剂复合处理后苎麻织物/PL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模量较未处理时分别提高了38.o%、66.8%;且苎麻织物/PLA复合材料60 s点火时间的损毁长度为8.25 cm,达到了美国DOT/FAA/AR-00/12要求的标准.SEM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苎麻织物/PLA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好.

关键词: 苎麻织物 , 热固性聚乳酸 , 表面改性 , 力学性能 , 阻燃性能

碱处理对竹纤维及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王春红 , 刘胜凯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1105.003

为探究竹纤维表面能对纤维与树脂的粘附功及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采用碱处理对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模压工艺制备了竹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碱处理对竹纤维性能、竹纤维与PP间的粘附功及对竹纤维/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研究了不同浓度碱处理后竹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加,竹纤维断裂强度呈现一定波动,当碱浓度为1wt%时竹纤维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竹纤维与PP的粘附功与竹纤维极性比密切相关,竹纤维极性比越小,粘附功越大;随着碱浓度增大,竹纤维与PP间粘附功与竹纤维/PP复合材料剪切性能呈现相同的趋势,并且都在碱浓度为20wt%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竹纤维与PP的粘附功较未处理时提高了67.18%;竹纤维/PP复合材料剪切性能较未处理时提高了23.29%;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在碱浓度为5wt%时达到最大值,相比未处理时提高了23.13%.

关键词: 碱处理 , 竹纤维 , 聚丙烯 , 复合材料 , 剪切性能 , 弯曲性能

改进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测麻纤维/UP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王春红 , 赵玲 , 白肃跃 , 韦浩威 , 曹文静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323.003

为研究麻纤维化学成分对其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选取麻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水溶物、脂蜡质成分含量及回潮率作为影响因素,以麻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UP)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作为影响结果,构建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首先,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对影响麻纤维/UP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因素进行关联度计算;其次,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建立3层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最后,预测麻纤维化学成分含量对麻纤维/UP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学习结束后模型的输出比较接近实测值,说明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将BP神经网络用于麻纤维/UP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力预测的可行性;灰关联与BP神经网络联用后预测精度得到大大提高,预测误差最大可减小83.28%.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 灰关联 , 界面 , 麻纤维 , 复合材料

单向连续竹青纤维填充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王春红 , 张青菊 , 陈祯 , 刘胜凯 , 贾瑞婷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315.006

以单向连续竹青纤维(OBF)和不饱和聚酯树脂(UP)制备了单向OBF/UP复合材料,研究了OBF含量对OBF/UP复合材料纵向静态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随着OBF含量的增加,OBF/UP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OBF含量为50wt%时,复合材料拉伸、弯曲性能最优,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分别达到285.52 MPa、16.06 GPa、359.80 MPa、27.32 GPa;OBF/UP复合材料存储模量随OBF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OBF含量为50wt%时,OBF/UP复合材料存储模量最大,且随着OBF含量的增加,OBF/UP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损耗峰变宽;断面处微观形貌表明,OBF含量为50wt%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较好.制备的OBF/U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良,有潜力取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材料、公路防护栏材料、船舶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竹青纤维 , 不饱和聚酯树脂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微观形貌

聚乙烯醇基质树脂的羧基化及其对L-赖氨酸的吸附

韩丽娜 , 范云鸽 , 王春红 , 施荣富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3.012

醋酸乙烯酯与异氰尿酸三烯丙酯经悬浮聚合后醇解制备的聚乙烯醇基质树脂,有较好的亲水性,将其含有的羟基进行羧基功能基化,制备了3种不同基团的羧基树脂,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树脂的羧基含量,基质树脂的羟基转化率分别为PVA-CM为20.0%、PVA-SuA为47.6%、PVA-TPA为57.2%.3种羧基化树脂及基质树脂对赖氨酸的吸附性能用静态吸附等温线方法测定.结果表明,25℃在2.0~80.0 mmol/L浓度范围内树脂对赖氨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能力顺序为PVA-SuA>PVA-CM>PVA>PVA.PTA.考察了羧丙酸酯树脂PVA-SuA对初始浓度为50.90 mmol/L赖氨酸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赖氨酸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聚乙烯醇基质树脂 , 羧基化 , 吸附 , 赖氨酸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