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板条状钨酸铅的沉淀法合成及荧光特性

王炳喜 , 左正笏

人工晶体学报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采用沉淀法合成了板条状钨酸铅晶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热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随着沉淀物熟化时间的增加,钨酸铅晶体结构从四方晶型转变为单斜晶型,外貌从层叠的塔状结构演变成板条状结构.相变还引起了571 cm-1的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增大,但对热稳定性影响较小.不同熟化时间制备晶体的荧光发射光谱基本一致,都出现较强的378 nm蓝光发射峰.

关键词: 钨酸铅 , 沉淀法 , 板条状 , 荧光

邻菲咯啉铜微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桂花 , 王炳喜 , 尹志刚

人工晶体学报

以五水硫酸铜和1,10-邻菲咯啉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邻菲咯啉铜(Ⅱ)微纳米棒,研究 pH 值和温度对产物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通过 XRD、SEM、UV-Vis、FT-IR、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表征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硫酸铜溶液的 pH 值显著影响室温时反应产物的物相和形貌.当起始 pH 值为 2.0和5.0时,分别生成了微米级的花状和长片状的单斜品系[Cu(phen)(H2O)2]·SO4;当 pH 值上升至 9.0和11.0时,分别生成了平均直径172 nm 和253 nm 的[Cu(phen)(OH)]2SO4·5H2O 棒状结构.在 pH 值为9.0条件下,棒状产物的直径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时可获得平均直径为87 nm 的纳米棒.此外,片状[Cu(phen)(H2O)2]·SO4 的荧光光谱相对于纳米棒状[Cu(phen)(OH)]2SO4·5H2O 出现蓝移和发射增强现象.

关键词: 邻菲咯啉铜 , 微纳米棒 , 光致发光

准一维NiO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卢义刚 , 王炳喜 , 金新颖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7.03.018

综述准一维氧化镍纳米材料(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纳米须)的各种制备方法,主要介绍室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烧结法、溶液法、微乳液-氧化法、电化学辅助模板法、静电纺丝法及直接氧化法,并比较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其制备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准一维材料 , 纳米材料 , 综述 , 氧化镍 , 制备

N990/聚ε-己内酯复合材料的PTC效应

魏中军 , 韩健 , 王炳喜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8.02.009

以辛酸亚锡为引发剂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PCL),用GPC、DSC、XRD和FT-IR进行表征.将PCL与N990用炭黑以溶剂法复合制备了PTC复合材料,研究其微观结构、体积膨胀和电性能.结果表明:PCL的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以及分子量分布宽度(Mn/Mw)分别为24175、38666和1.60,熔点为62℃,结晶度为42.48%.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为35%,PTC强度都大于2个数量级.N990炭黑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较均匀,主要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对数值-体积膨胀率曲线表明,体积膨胀只是复合材料PTC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PTC复合材料 , N990 , PCL

炭黑高温CO2处理的研究

林孟平 , 王炳喜 , 刘辉

材料导报

实验对N990炭黑进行高温CO2处理,研究CO2处理对导电性的影响.采用BET、SEM和XPS等方法表征炭黑的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CO2处理后炭黑的导电性显著提高,炭黑的比表面积随处理时间明显增大.处理后炭黑的颗粒直径略为减小,表面大量新增加10~30(A)孔径的孔洞,孔径分布趋向集中,表面的氧含量显著下降,表面基团随之减少.

关键词: 二氧化碳处理 , 炭黑 , BET , XPS , 孔分布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