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
彭晓东
,
王艳光
,
赵凯阳
,
魏群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33-1331/TJ.20111101.1050.002
用传统的半连续铸造工艺制备φ90 mm AZ31镁合金圆柱铸锭,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并分析不同二次冷却水量和抽坯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铸锭内存在大量一次及较发达的二次枝晶;随着冷却水量的增加,冷却速度增大,铸锭组织逐渐变得细小均匀;当冷却水量为58 L/min时达到极值,此后组织不再明显变化.拉坯速度的变化对组织影响不大.且受二次冷却水单向导热的影响,试样的纵截面存在粗大的蔷薇状枝晶和尺寸较长的柱状晶.由于结晶器的相对高度较大,铸锭由内到外的组织有增大趋势.
关键词:
镁合金
,
半连铸
,
铸造工艺
,
微观组织
李兆楠
,
谢卫东
,
王艳光
,
党春梅
,
苏中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33-1331/TJ.20111109.1547.001
分析真空硅热还原制备金属镁、金属锶及Mg-Sr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真空硅热还原制备Mg-Sr合金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及热力学临界温度随系统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Mg、Sr混合蒸气中Sr的摩尔分数的增大而降低.对应常规真空硅热还原制备金属镁(皮江法)的反应温度(1 473 K)、系统气压(13.3 Pa),无论Mg、Sr相对比例如何,真空硅热还原制备Mg-Sr合金的反应均具备热力学可行性.实验证明真空硅热还原制备Mg-Sr合金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Mg-Sr合金
,
真空硅热还原
,
临界温度
,
临界气压
赵辉
,
彭晓东
,
王艳光
,
杨艳
,
魏群义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1.028
镁合金通常塑性较差,改善其塑性是实现其规模化应用的需要.在介绍镁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的基础上,主要包括滑移、孪生和晶界滑动机制等,讨论了传统改善其塑性的方法,即优化合金成分、控制组织和协调变形温度-速度条件以及目前提高塑性的新途径,包括提高等轴晶比例、控制脆性相的形态及分布和施加外场等.简述了变形镁合金超塑性的机制与应用,提出了镁合金超塑性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变形镁合金
,
塑性
,
机制
,
途径
,
超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