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哈斯乌力吉 , 黄宗浩 , 段雪梅 , 关宏宇 , 康博南 , 李光哲 , 王荣顺

功能材料

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法合成了发光聚合物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并与前聚物路线合成法进行了比较.脱氯化氢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和产率高等优点,而且不需要进行高温处理,有利于相关器件的制备.用紫外、红外光谱和1H-NMR对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荧光(PL)光谱,讨论了烷氧基取代对聚合物光学性质和可溶性的影响.

关键词: 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 , 发光聚合物 , 脱氯化氢法 , 荧光(PL)光谱

酚醛树脂热解炭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及其电化学性能

周德凤 , 谢海明 , 赵艳玲 , 王荣顺

功能材料

研究酚醛树脂中加入ZnCl2的比例不同对热解材料孔径、孔容、比表面积、层间距等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酚醛树脂热解炭材料的石墨化程度进行表征.探讨热解炭材料的石墨化程度与充放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石墨化程度 , XRD , Raman

Sn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谢海明 , 周德凤 , 周丹 , 王荣顺

功能材料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锡-石墨层间化合物并进行了表征.此化合物是通过KC8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还原SnCl4而得到的.这种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的可逆容量和稳定性,说明锡插入石墨既能提高可逆容量也能阻止锡与锂反复脱嵌导致的体积变化.

关键词: , 石墨层间化合物 , 锂离子电池

P2O5掺杂量对磷化酚醛树脂热解碳导电材料结构的影响

王存国 , 袁涛 , 赵强 , 张萍 , 王荣顺

功能材料

用苯酚和甲醛在P2O5不同掺杂量酸化处理下合成了可溶性磷化酚醛树脂,经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裂解,制备了磷化酚醛树脂热解碳导电材料(PPAS);用FTIR、XRD、TG、SEM、XPS、BET、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用标准四探针方法对裂解产物的室温电导率进行了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在酚醛树脂酸化过程中,当P2O5用量<5%时,所制备的热裂解材料呈现无定形结构,热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比未磷化的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增大;当P2O5用量在10%~20%范围时,所制备的热裂解材料呈现片状晶体结构,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随P2O5用量的增大而减小;当P2O5掺杂量为40%时,所制备的热裂解材料呈纳米球状结构,电导率达6~7S/cm.

关键词: P2O5 , 酚醛树脂 , 导电聚合物 , 碳材料 ,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硫化聚并苯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王存国 , 肖红杰 , 袁涛 , 赵强 , 王荣顺

功能材料

用苯酚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可溶性酚醛树脂,加入一定质量比的单质硫,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裂解,制备了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SPAS);用FTIR、XRD、TG、SEM、BET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用标准四探针方法对裂解产物的室温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硫的酚醛树脂经裂解后,产物呈现无定形结构且材料的层间距增大,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比未硫化的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增大,当硫的掺杂量为10%时,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达140m2/g,电导率可达2~4S/c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硫化后的裂解产物的首次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都明显提高,当硫的掺杂量为10%时,首次放电容量达141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85.5%,比未硫化的聚并苯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10%.

关键词: 硫化聚并苯 , 单质硫 , 酚醛树脂 , 导电聚合物 , 锂离子电池

纳米炭/石墨碳混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周德凤 , 马越 , 赵艳玲 , 郝婕 , 王荣顺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4.05.023

天然石墨(NG)分别掺入碳纳米管(CNT)和纳米炭粉(CNP),得到两种纳米炭与石墨碳的混合材料.通过比较NG、CNT、CNP及其混合材料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的电化学性能,发现碳纳米管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很大,它的混合材料也不适合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纳米炭粉与石墨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该混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相同条件下与天然石墨相比,其充放电比容量分别提高9.8%和9.4%.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天然石墨 , 混合材料 , 电化学性能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