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退火温度对等径角挤压处理Ti49.2Ni50.8合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张殿涛 , 郭宝 , 佟运祥 , 田兵 , 李莉 , 郑玉峰 , Dmitry-VGUNDEROV , Ruslan-ZVALIEV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133-X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观察(TEM)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退火处理对等径角挤压Ti49.2Ni50.8合金马氏体相变行为的影响。经等径角挤压及后续退火处理的Ti49.2Ni50.8合金在室温下由B2母相、Ti4Ni2O相与B19′马氏体相组成。冷却过程中试样均表现出B2→R→B19′两步相变。加热过程中,退火温度不超过400°C的试样呈现B19′→R→B2两步相变;退火温度高于500°C的试样呈现B19′→B2一步相变。等径角挤压过程中引入的位错导致R相变的相变区间变宽。

关键词: TiNi合金 , 等径角挤压 , 马氏体相变 , 退火温度

大塑性变形技术制备块状超细晶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

穆罕默德·奥斯曼 , 郭宝 , 佟运祥 , 陈枫 , 田兵 , 李莉 , 郑玉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详细介绍了块状超细晶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制备工艺与显微组织、马氏体相变行为、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特性以及超弹性性能,并介绍了其在医学和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最后探讨了块状超细晶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TiNi形状记忆合金 , 大塑性变形 , 超细晶粒 , 形状记忆效应

NiCoMnSn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与显微组织

陈枫 , 佟运祥 , 田兵 , 李莉 , 郑玉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1.00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压缩试验和物性测量系统(PPMS),系统研究了Ni50-xCoxMn41Sn9(x=0,1,3,5,7,9,10,12,14)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微观结构、相组成、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结果表明,Co含量≥10%时,Ni50-xCoxMn41Sn9合金中析出多呈枝节状的第二相.第二相为富Co贫Sn相,属于面心立方结构,多在晶界上析出,其体积分数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多,热处理不能消除第二相.Co的加入不改变合金的相变顺序,即所有成分合金均发生一步马氏体相变和逆相变,但会导致相变温度下降,当Co含量由0增加到10%(原子分数),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从196.9℃降低到144.8℃,这是因为Co取代Ni使得合金基体的价电子浓度下降导致的.Co加入NiMnSn后,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当合金中存在第二相时,合金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量呈现跳跃性增长,两者分别提高了600 MPa和7%,主要原因是晶粒细化.磁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磁性有所增强,室温下Co含量为12%的合金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性特征,饱和磁化强度高达118 A·m2 ·kg-1.

关键词: NiCoMnSn , 形状记忆合金 , 马氏体相变 , 第二相

NiMnGa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颗粒/树脂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田兵 , 陈枫 , 佟运祥 , 李莉 , 郑玉峰

材料导报

介绍了NiMnGa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颗粒/树脂智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温度场和磁场响应特性以及阻尼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与NiMnGa多晶材料相比,NiMnGa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颗粒/树脂智能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加工成型性能,克服了NiMnGa多晶材料的脆性,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温度场响应特性和阻尼性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驱动器材料和阻尼材料.在磁场响应方面,新型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NiCoMnIn、NiCoMnSb、NiCoMnGa)/树脂智能复合材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NiMnGa合金颗粒 , 树脂基复合材料 , 形状记忆效应 , 磁学性能 , 阻尼特性

Si对明弧堆焊合金M7C3相及耐磨性的影响

田兵 , 龚建勋 , 刘江晴 , 吴慧剑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01223

采用药芯焊丝自保护明弧焊方法制备Fe-17Cr-4C-2V-Mn-Si-Ti多元合金系堆焊合金.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硅对其M7C3 (M=Fe, Cr, V, Mn)相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含量从0.6%(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2.4%时,初生M7C3相由板条状转变为块状弥散分布;其相邻间隔的γ-Fe数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硅改变了初生M7C3形核前驱体-液态合金化高碳原子团簇的属性而引起其形态、分布和尺寸改变.磨损结果表明,当硅含量从0.6%增加至2.4%时,合金耐磨性先提高后下降,至1.5%时耐磨性最佳,微切削和微观断裂两种磨损机理并存.

关键词: 明弧 , 堆焊 , 多元 , 显微组织 , 耐磨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