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由三氧化二钒制备碳氮化钒的研究

卢志玉 , 罗冬梅 , 都兴红 , 陈厚生 , 隋智通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1.051

以V2O3为原料, 采用真空还原方法制备出碳化钒, 生成的碳化钒直接进行渗氮制备出碳氮化钒. 结果表明, 原料中的配碳量是控制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 氮化温度影响产物中氮含量, 低温条件下, 随氮化温度提高氮含量增加, 但当反应温度高到一定程度, 氮含量不再随温度提高而增加. 氮化温度在1400 ℃时, 4 h可以氮化完全.

关键词: 三氧化二钒 , 碳化钒 , 氮化钒 , 碳氮化钒

高电导率炭系复合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李道玉 , 罗冬梅 , 叶坤 ,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炭黑(CB)、石墨(C)、炭纤维(CF)炭系与基体树脂以特殊的工艺复合改性制得体积电阻率小于0.1Ω·cm的高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复合体系(CB/PP)/SEBS、(PP/SEBS)/CB、(CB/SEBS)/PP及不同的配方与工艺获得的复合材料对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EBS)/CB复合体系是最佳加工方式.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炭系导电材料在PP/SEBS树脂中的分散机理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炭系复合组分含量为60%的PP/SEBS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电导率、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关键词: 高电导率 , 聚丙烯 , SEBS , 炭系导电材料 , 体积电阻率

MgO—B_2O_3—SiO_2—Al_2O_3—CaO中含硼组分析晶动力学

张培新 , 隋智通 , 罗冬梅 , 马荣骏

材料研究学报

根据玻璃形成动力学理论,计算了MgO-B2O3-SiO2-Al2O3-CaO渣系中含硼组分2MgO·B2O3的成核速度(I)和晶体长大速度(U),获得了2MgO·B2O3晶体形成的最佳温度.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热分析(DTA)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MgO—B2O3—SiO2—Al2O3—CaO渣系硼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渣最佳热处理温度与2MgO·B2O3晶体形成最佳温度一致。

关键词: 硼渣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真空碳热还原法制备高密度碳化钒

卢志玉 , 罗冬梅 , 陈厚生 , 隋智通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1.032

研究了采用真空碳热还原法由三氧化二钒制备碳化钒, 并研究了碳化钒产物密度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规律, 找到了用于强化碳化钒产物密度的添加剂, 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添加剂是影响碳化钒产物密度的主要因素, 反应时间对产物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 含铁化合物能有效地提高产物密度.

关键词: 三氧化二钒 , 碳化钒 , 密度 , 真空碳热还原法

热浸镀锌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分析

张永红 , 袁熙志 , 罗冬梅 , 赵希锦

材料保护

根据某企业热浸镀锌工艺,分析了废弃物的产生和减排.基于GB/T 20106-2006建立了热浸镀锌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以某加工量为3.0×104 t/a的热浸镀锌为例,进行了清洁生产水平评估,列举了有代表性的清洁生产方案,探讨了中、高费用方案实施效果,预测了清洁生产达标情况,对今后热浸镀锌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清洁生产 , 热浸镀锌 , 审核方案

金属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宏观实验研究

罗冬梅 , 郑昭明 , 吴莹 , 李光霞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1999.04.014

利用弹塑性有限变形理论推导了大应变情况下的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方程,以20号钢为例,用快速测量网格测量了其受拉时损伤点附近几个点的变形值,用数学回归方法得到了非局部影响函数 ,确定了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中的内变量.并由所得内变量确定了损伤演变规律,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金属大应变应变应力-应变变化规律.

关键词: 非局部非弹性损伤 , 内变量 , 损伤演变

高纯V2O5制备工艺中钒钙反应过程研究?

黄宗泽 , 罗冬梅 , 曾凡波 , 袁熙志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增刊(Ⅱ).006

通过改变添加剂种类和反应温度,研究了钙盐焙烧中钒钙二元系化合物的反应过程,研究发现,钙盐添加剂为纯CaO 和纯CaCO3时发生的反应步骤一致,初始反应为在625℃左右V2 O5与钙盐反应生成CaV2 O6,同时CaV2 O 6开始与钙盐结合生成Ca2 V2 O 7;后续反应为 CaV2 O 6继续与钙盐反应生成 Ca2 V2 O 7.两种钙盐反应的区别在于,CaCO3的初始反应过程中生成 CaV2 O6的同时还伴有 Ca2 V2 O7生成,后续反应开始的温度为708℃;CaO 的初始反应过程中只有少量 Ca2 V2 O7生成,后续反应开始的温度为777℃.两种钙盐添加剂焙烧产物的转浸率分别为73%和94.5%,通过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其差异可能的原因为,当添加剂为 CaO 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的表面会变得非常致密,影响反应的继续进行.当添加剂为 CaCO3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2向外扩散,使产物疏松多孔,有利于反应传质,同时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速度更快,反应也更加完全.因此使用CaCO3作为钙盐添加剂能得到更好的反应效果.

关键词: 氧化钙 , 碳酸钙 , 五氧化二钒 , 焙烧

均质化法在分析非连续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微观应力分布规律中的应用

罗冬梅 , 汪文学 , 高雄善裕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7.03.033

利用具有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理论,用宏微观有限元法分析了非连续碳纳米管呈规则和交错2种排列情况下,纳米管沿管长方向的应力分布规律.为保证传统的连续力学理论的适用性,本文中的碳纳米管采用了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简化的等效纤维模型.规则排列所得结果与应用Cox剪滞理论及Lauke、Fu 等经典理论得出的结果比较发现:除了经典理论中指出的碳纳米管长径比及纳米管体积含量2个因素外,纳米管形状及在基体中的排列方式对材料的力学性质也有较大影响.交错排列的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有较高效率的应力转化和传递能力,碳纳米管的端部间距(2Tf)对应力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结果显示出碳纳米管作为材料增强相的特殊性,证明了均质化理论分析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应力分布规律的可行性.

关键词: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 , 均质化理论 , 应力分布 , 规则排列与交错排列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