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
周建军
,
何明
,
朱金
,
罗振扬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3.019
概述了植物油在聚氨酯材料中的研究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从植物油出发,通过羟基改性法、环氧化-开环法、加氢甲酰化-还原法和酯交换化法制备多元醇,以及制备植物油基异氰酸酯的方法,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对相应的聚氨酯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植物油基聚氨酯材料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植物油
,
聚氨酯
,
合成
,
性能
何明
,
顾晓利
,
罗振扬
,
陆小华
,
冯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662
从不同种类的钛酸钾晶须(K2Ti6O13, K2Ti4O9和K2Ti8O17)出发, 通过水热条件下转晶得到了多形体TiO2晶粒, 其中K2Ti6O13晶须通过酸性条件下水热反应得到形貌规整的孪晶金红石TiO2. 并借助XRD、SEM和TEM等手段, 考察了水热反应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 证明了前驱物中的弱结合晶面是发生晶体结构转变的关键因素, K2Ti6O13通过{100}和{201}晶面上的原子重排, 生成孪晶金红石型TiO2.
关键词:
水热
,
potassium titanates whisker
,
titania
,
structural evolution
史以俊
,
何明
,
顾晓利
,
罗振扬
,
冯新
,
陆小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纯聚四氟乙烯(PTFE)、未处理钛酸钾晶须(PTW)及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自组装改性PTW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PTFE及改性前后PTW的静态接触角,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并结合Jeziomy方程研究了PTFE及其填充改性前后PTW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Jeziomy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PTW在PTFE基体中起异相成核作用,加快了PTFE的结晶速率.OTS能够明显提高PTW的憎水性能,这使PTW的异相成核能力得到增强.
关键词: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
钛酸钾晶须
,
聚四氟乙烯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金镖
,
孙岳明
,
祁争健
,
康凤
,
罗振扬
功能材料
采用Heck偶联法和三氯化铁氧化还原聚合法合成了两种新型的D/A-PTh衍生物,聚(3-(2-(4叔丁基笨基)-5-(4乙烯苯基)-1,3,4-惡二唑))噻吩(P3OXDT)和聚(3-辛-4-(2-(4-叔丁基笨基)-5-(4-乙烯苯基)-1,3,4-惡二唑))-聚3-辛噻吩(P3O40XDT-P30T)共聚物,它们都以聚噻吩作为主链并且含有1,3,4-惡二唑侧基.通过UV-Vis,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荧光光谱仪(PL)进行定性分析,并与聚3辛基噻吩(P3OT)进行了对比研究.它们都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展示出了良好的可溶性,好的成膜能力.热重分析表明,这3种材料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P3OT相比,通过在P3O4OXD-P3OT侧链引入1,3,4-惡二唑衍生物明显地增加了聚合物的能隙,紫外光谱、荧光发射光谱都发生了明显的蓝移.P3OXDT,P3OT和P3O4OXD-P3OT在氯仿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是0.31、0.05和0.04.
关键词:
聚噻吩
,
Heck偶联反应
,
供体-受体
何明
,
徐莉
,
顾晓利
,
罗振扬
,
陆小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1236
利用二钛酸钾(K2Ti2O5)独特的三角双锥层状晶体结构, 通过水化反应过程, 控制其介相结构转变, 获得介孔氧化钛晶须, 经N2吸附-脱附测试比表面积为248m2/g. 高温500℃晶化为锐钛矿型, 比表面积仍可达139m2/g, 孔径为8.7nm, 并且晶须形貌不变. 通过XRD、TEM和HREM等手段, 考察了水化反应过程中K2Ti2O5的结构变化, 提出KOH·nH2O纳米相的形成是介孔结构的来源.
关键词:
介孔
,
titania
,
whisker
,
hydration
何明
,
顾晓利
,
罗振扬
,
陆小华
,
冯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8.04.005
从不同种类的钛酸钾晶须(K2Ti6O13,K2Ti4O9和K2Ti8O17)出发,通过水热条件下转晶得到了多形体TiO2晶粒,其中K2Ti6.O13晶须通过酸性条件下水热反应得到形貌规整的孪晶金红石TiO2.并借助XRI)、SEM和TEM等手段,考察了水热反应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证明了前驱物中的弱结合晶面是发生晶体结构转变的关键因素,K2Ti6O13.通过{100}和{201-}晶面上的原子重排,生成孪晶金红石型TiO2.
关键词:
水热
,
钛酸钾晶须
,
二氧化钛
,
结构演变
何明
,
徐莉
,
顾晓利
,
罗振扬
,
陆小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8.06.030
利用二钛酸钾(K2Ti2O5)独特的三角双锥层状晶体结构,通过水化反应过程,控制其介相结构转变,获得介孔氧化钛晶须,经N2吸附-脱附测试比表面积为248m2/g.高温500℃晶化为锐钛矿型,比表面积仍可达139m2/g,孔径为8.7nm,并且晶须形貌不变.通过XRD、TEM和HREM等手段,考察了水化反应过程中K2Ti2O5的结构变化,提出KOH·nH2O纳米相的形成是介孔结构的来源.
关键词:
介孔
,
氧化钛
,
晶须
,
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