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
,
袁淑萍
,
秦张峰
,
王建国
,
焦海军
,
李永旺
催化学报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ONIOM,B3LYP/6-31G(d,p):HF/3-21G)研究了锂型丝光沸石(LiMOR)的结构及其对胺类分子的吸附性能.在校正基组迭加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氨、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分子的吸附热分别为117.6,132.7,122.2和106.0kJ/mol,表明胺分子在LiMOR分子筛上吸附强度的次序为三甲胺<氨<二甲胺<甲胺.通过结构优化得到了吸附复合物的平衡几何参数、电子结构数据以及N-H键伸缩振动频率,胺分子与分子筛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氮上的孤对电子和锂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胺分子与分子筛骨架氧之间的弱氢键作用对其吸附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
胺
,
吸附
,
锂
,
丝光沸石
,
ONIOM
,
量子化学
袁淑萍
,
王建国
,
李永旺
,
彭少逸
催化学报
用从头计算Hartree-Fock方法研究了MoO3(010)和(100)晶面上几种结构不等价氧的成键特征和电子结构,并考察了H+在不同氧位上的吸附性能以及吸附后形成的OH从表面脱附的性质.结果表明,在氧化钼晶体中,钼氧原子间的成键具有离子性和共价性相结合的特性,且几种不等价氧与钼之间的成键性质各不相同:端氧或不对称桥氧与钼的成键具有较强的共价性,而对称桥氧具有较强的离子性;H+在MoO3(010)和(100)晶面上几种不等价氧位都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而在端氧位的吸附最稳定;H+吸附形成的OH都与表面有较强的作用,端氧位的OH最难脱附,而桥氧位的OH在表面的活动性较大,故桥氧位很可能是丙烯选择氧化过程中脱氢反应的活性中心.
关键词:
氧化钼
,
从头计算
,
成键特征
,
电子结构
,
质子吸附
袁淑萍
,
段云波
,
王建国
,
李永旺
,
焦海军
催化学报
用24T模型和两种ONIOM2方法(QM/QM和QM/MM)研究了杂原子H-AlMOR和H-BMOR分子筛的结构、酸性及其对吡啶的吸附性能. 吸附热以及分子筛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数据表明, H-BMOR的B酸性远远弱于H-AlMOR, 因此二者可分别应用于对酸性要求不同的催化反应. 采用QM/QM计算得到的吡啶在H-AlMOR上的吸附热(219.3 kJ/mol)与实验结果(200 kJ/mol)比较接近. QM/QM方法尽管耗时较多,但能得到更精确的结果,而QM/MM方法可用于定性研究及对模型结构的初步预测. 吸附复合物的结构参数及红外振动频率等数据表明,吡啶在两种分子筛上吸附时均发生了质子转移,生成PyH+…ZeO-离子对. 此外,吸附复合物中还存在多重氢键作用.
关键词:
丝光沸石
,
吡啶
,
吸附
,
ONIOM方法
,
量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