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奇
,
罗学萍
材料研究学报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硫酸和高锰酸钾,通过化学插层氧化-破碎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发现230 nm附近的紫外可见光谱可以把氧化石墨烯与氧化石墨进行区分.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可对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这一方法可获得氧化石墨烯制备的较优条件.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不连续的π-π*共轭体系为主的结构特点是其紫外光谱在230 nm附近产生多个强度不同的吸收峰的原因.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氧化石墨烯
,
定量
,
紫外
,
机理
赖奇
,
刘国钦
,
李玉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8.03.034
为提高细鳞片膨胀石墨的理化性能,作者用不同粒度的鳞片石墨在相同酸氧化条件下制备可膨胀石墨,经膨胀后发现:随粒度减小,石墨膨胀容积均在逐渐减小.通过电镜扫描和元素微区分析形貌结构和成分,发现随粒度减小,插入量变小,其结构也呈相应变化;证实可膨胀石墨与膨胀石墨均存在尺寸效应.它对细鳞片石墨膨胀性能、高温热失重性能及导热性能等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膨胀
,
尺寸效应
,
细鳞片石墨
,
制备
刘国钦
,
赖奇
,
李玉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0985
以不同产地、不同粒度的鳞片石墨为原料, 采用硫酸、硝酸、高锰酸钾的适当配比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 发现石墨膨胀倍数从粒度>420μm的750mL/g减小至95~85μm的110mL/g. 电镜及压汞法观察膨胀石墨的形貌及微孔的特征, 表明膨胀石墨的孔隙大小随粒度减小而减小, 反映出膨胀石墨存在尺寸效应.不同粒度的膨胀石墨的灰分、硫分和对机油的吸附能力不同, 与不同粒度膨胀石墨制备的柔性石墨板的抗拉强度也不同. 这种效应源自石墨的结晶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size effect
,
crystallization degree
,
adsorptivity
,
tensile strength
刘国钦
,
赖奇
,
李玉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7.05.041
以不同产地、不同粒度的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硫酸、硝酸、高锰酸钾的适当配比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发现石墨膨胀倍数从粒度>420μm的750mL/g减小至95~85 μm的110mL/g.电镜及压汞法观察膨胀石墨的形貌及微孔的特征,表明膨胀石墨的孔隙大小随粒度减小而减小,反映出膨胀石墨存在尺寸效应.不同粒度的膨胀石墨的灰分、硫分和对机油的吸附能力不同,与不同粒度膨胀石墨制备的柔性石墨板的抗拉强度也不同.这种效应源自石墨的结晶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尺寸效应
,
结晶度
,
吸附能力
,
抗拉强度
赖奇
,
罗学萍
,
朱世富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6)60007-0
以金红石型TiO2、氧化石墨烯和氢氧化钠为反应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水热温度、煅烧温度对制备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 TiO2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比纯TiO2纳米管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石墨烯有利于TiO2纳米管的形成,而且存在一个优化的加强光催化性性能的煅烧温度。 TiO2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煅烧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与逐渐损失同TiO2纳米管的结晶动态平衡,可能是其中存在优化煅烧温度的原因。同时分析了TiO2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复合新材料的复合机理。
关键词:
纳米结构
,
表面
,
电子显微
,
光电子能谱
,
光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