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新型中位取代七甲川菁染料的合成及光稳定性研究

陈秀英 , 郭琳 , 贾显林 , 高海燕 , 郑昌戈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中位取代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采用核磁1 HN-MR和HRMS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染料3b、3c在甲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677/790 nm和647/786 nm,斯托克斯位移分别为113 nm、139 nm,经过光降解实验测试得到3种染料3a—3c在乙醇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21×10-3 mol/min、1.81×l0-3mol/min和2.14×103mol/min.循环伏安法测得染料3a—3c的氧化电位分别在0.729 V、0.624V和0.598V.光降解实验表明:七甲川菁染料中位亚甲基链上吸电基取代增强染料光稳定性,供电基取代减弱染料的光稳定性;供-吸电子能力强弱决定了染料的光稳定性强弱;同时中位氯原子取代与共轭链上的氢键作用有利于染料的稳定性增强,中位氮原子取代无法形成很好的氢键作用,不利于染料稳定性的提高.

关键词: 七甲川菁染料 , 近红外 , 吸收光谱 , 荧光光谱 , 光稳定性 , 合成 , 标记

一种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

袁荷芳 , 孙树全 , 宋启军 , 郑昌戈 , 丁玉强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6.022

合成了一种多联吡啶钌配合物(bpy)2Ru(phenCl4)(PF6)2,bpy为2,2′-联吡啶,phenCl4为3,4,7,8-四氯-1,10-邻菲罗啉,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试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这是典型的金属到配体(MLCT)的跃迁,其光致发光性能也显示出MLCT迁移特征,并且随溶剂不同,其最大发射波长从630 nm变化至649 nm. 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受pH值影响不大,与随pH值增大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增大的联吡啶钌不同,尤其在强碱条件下,其背景电致化学发光很小.

关键词: 联吡啶钌 , 电致化学发光 , 四氯邻菲罗啉 , pH影响

苯并噻唑类核酸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陈秀英 , 郭琳 , 郑昌戈 , 高海燕 , 安文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441

设计合成了3种两端杂环氮原子上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并噻唑类不对称三甲川菁染料,并对染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染料在乙醇中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染料的最大吸收值和荧光发射值分别在629 ~635 nm和656 ~672nm之间.染料8、9和10的斯托克斯位移分别为23、37和27nm.染料在溶剂中基本无荧光,荧光量子产率小于0.021,可以极大的降低染料自身的荧光背景干扰.染料的光降解实验表明,两端杂环氮原子苄基取代后可以明显增强染料的光稳定性.测试循环伏安曲线得到染料的氧化电位分别为0.535、0.456和0.399 V,氧化电位越大,光降解速率常数越小,与光降解实验得到的降解速率常数结果一致.

关键词: 苯并噻唑菁染料 , 核酸探针 , 光降解 , 循环伏安 , 疾病诊断

新型不对称五甲川菁染料的合成及光稳定性能研究

陈秀英 , 赵小琴 , 郑昌戈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合成并表征了5种不对称五甲川菁染料,染料在甲醇中的最大吸收和荧光光谱在646-666 nm之间.光降解实验证明两端取代基结构呈不对称的染料,其光稳定性明显高于两端取代基结构对称的染料.染料荧光光谱和pH值的关系表明,染料中引入苯环取代基可以增强染料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

关键词: 五甲川菁染料 , 荧光标记 , 光稳定性 , 吸收光谱 , 荧光量子产率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