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水泥、粉煤灰及生石灰固化/稳定处理铅锌废渣

陈灿 , 谢伟强 , 李小明 , 杨麒 , 钟振宇 , 陈寻峰 , 王琰 , 钟宇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8.2015011403

以铅锌废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泥、粉煤灰为固化剂,生石灰为稳定剂,对废渣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并通过TCLP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固化/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水泥或水泥、粉煤灰混合固化处理废渣时,重金属铅TCLP浸出浓度显著减少,但达不到安全填埋要求;当稳定剂生石灰添加量为4%(废渣),固化剂废渣比为0.4∶1(粉煤灰与水泥比为1∶9)时,固化/稳定化效果最佳.此时,固化体中重金属Pb、Zn的浸出浓度分别为0.16 mg·L-1、0.243 mg·L-1,符合安全填埋要求.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后,降低了废渣中的重金属Pb、Zn交换态比例,有效地限制了重金属的迁移.XRD和SEM分析表明,废渣固化/稳定化后形成的Ca(OH)2、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及钙矾石等物质将重金属离子包容起来,形成稳定的固化体.

关键词: 废渣 , , , 浸出浓度 , 形态分析 , 固化/稳定化

LNO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康晓旭 , 林殷茵 , 汤庭鳌 , 钟宇 , 黄维宁 , 姜国宝 , 王晓光

功能材料

采用水基化学溶液涂布(water-based coating)的方法,在SiO2/Si上制备出了LaNiO3(LNO)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厚度等工艺条件对LNO薄膜电学特性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制备的LNO薄膜电阻率为1.77×10-3Ω@cm,且具有良好的形貌.以LNO为独立下电极,制备出了Au(Cr)/PZT/LNO/SiO2结构的铁电电容,通过其电滞回线和漏电特性的测试,可见制备的LNO薄膜可以很好地满足作为铁电电容电极的需要.

关键词: LNO , 氧化物电极 , 铁电体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加工与力学性能

白玉清 , 闰明涛 , 刘迎宾 , 钟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TT/ASA)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加工条件密切相关.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PTT/ASA共混合金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讨论了注塑参数的变化对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升高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共混合金的结晶度,并且较高的模具温度有利于提高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保压时间延长,结晶度增大,拉伸强度逐渐增大.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 模具温度 , 保压时间 , 冲击强度 , 拉伸强度

PTT/CF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和动态力学性能

闰明涛 , 韩青 , 钟宇 , 张庆昌 , 潘滋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旋转流变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扫描电镜(SEM)和偏光显微镜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炭纤维(CF)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流变行为、相形态和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在基体中无规分布并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在降温过程中PTT仍形成球晶。PTT/CF复合材料熔体仍为假塑性流体,复数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随着CF含量增加,熔体的复数黏度逐渐降低,流动性提高,熔体粘性行为随着CF含量增加而增加,弹性行为减小。随着CF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升高,当CF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最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升高。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 炭纤维 , 流变性能 , 动态力学性能 , 结晶形态

亚铁铝类水滑石吸附铀的性能与吸附机制

刘星群 , 谢水波 , 曾凡勇 , 钟宇 , 曾涛涛 , 刘迎九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308.001

运用超声共沉淀制备了亚铁铝类水滑石(Fe(Ⅱ)-Al LDH),用于处理含 U(Ⅵ)废水。实验考察了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以及U(Ⅵ)初始浓度对Fe(Ⅱ)-Al LDH 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SEM、FTIR、XRD与 XPS等手段分析了相关机制。试验表明,Fe(Ⅱ)-Al LDH 吸附 U(Ⅵ)的最佳 pH 为6,当温度为25℃,投加量为1.0 g/L,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对 U(Ⅵ)的去除率达到99.98%,反应在120 min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117.13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较好地拟合了吸附过程, Fe(Ⅱ)-Al LDH 对 U(Ⅵ)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SEM、FTIR、XPS 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前后的 Fe(Ⅱ)-Al LDH 结构没有发生改变,Fe(Ⅱ)-Al LDH 对 U(Ⅵ)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为主,氧化还原作用为辅。

关键词: 亚铁铝类水滑石 , U(Ⅵ) , 机制 , 吸附 , 化学吸附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