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倾斜板铸造不同成分铝铅耐磨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

刘二勇 , 陈体军 , 白亚平 , 彭芳庆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倾斜板铸造技术制备了铝铅合金,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擦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等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了合金的基本特性和不同合金元素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干摩擦条件下铝铅合金与45钢对摩时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铝合金基体相比,作为软相铅、锡的加入使铝铅合金的摩擦因数降低了15%,磨损量减小了近70%;随着锡含量的增大,其摩擦因数和磨损质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铝铅合金的摩擦学性能优良,其磨损形式为轻度的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磨损.

关键词: 合金元素 , 倾斜板 , 摩擦磨损 , 磨损形式

半固态浆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

王永欣 , 马颖 , 陈体军 , 郝远

材料导报

半固态成形技术与传统成形技术相比,以其诸多的优点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研究中,制备具有非枝晶组织的理想半固态浆料(坯料)是关键.将半固态浆料制备工艺分为两大类:液态金属半固态浆料制备和固态金属半固态坯料制备,并分别介绍了两类工艺中常用的几种工艺方法.电磁搅拌法和应变诱化激活法已有工业化应用;双螺旋搅拌法和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等比较有发展潜力;其他多种方法各有特点,可用于特定合金或者特定工作条件下的研究开发.

关键词: 半固态浆料 , 非枝晶 , 液态金属 , 固态金属

ZA27合金在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陈体军 , 郝远 , 陆松 , 许广济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1.005

研究了ZA27合金在应力诱发熔体激活法(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预变形时,随着形变量的增加,ZA2 7合金的原始组织由发达的树枝状晶逐渐演变为粗化的等轴晶和短树枝状晶;在等温处理中 ,形变量越大和等温温度越高,初生α相逐渐形成球状颗粒;低温下,ZA27合金组织粒状化的原因是回复与再结晶的多边形晶界处形成低熔点Zn-Al-Cu三元共晶组织,较高温度则形成Zn -Al二元共晶.

关键词: ZA27合金 , 形变 , 等温 , 应力诱发熔体激活法(SIMA) , 球状化组织

ZA27合金的微观组织

陈体军 , 郝远 , 孙军 , 狄杰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SEM和TEM对金属型铸造并经18个月自然时效的Z A27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ZA27合金凝固的初生相为富Al的树枝状α′相, 随后在α′相周围形成一层富 Zn的包晶β相 , 最后剩余液体发生共晶反应, 共晶β优先依附于包晶β相形核、长大, 而共晶η则在包晶β相间形成一层薄膜, 在有些区域则形成棒状共晶组织; 在随后的冷却及时效过程中 , β发生胞状分解形成规则的共析α+η层片组织或不规则的复杂形状组织, 共析胞以共晶η相为基形核, 并向枝晶中心生长, 使α′相也分解为层片α+η组织, 当其生长被α′中心的连续分解所阻挡时, 致使其芯部形成细小的α+η颗粒组织; 富Cu的ε相存在于所有η相中.

关键词: ZA27合金 , 金属型铸造 , 自然时效 , 微观组织

ZA27合金部分重熔过程中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

陈体军 , 郝远 , 孙军 , 狄杰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1.014

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对经Zr变质处理的ZA27合金在半固态温度460℃部分重熔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对有关组织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界处的共晶组织向初生晶内部扩散,趋于消失,晶粒由铸态时的等轴晶变为粒状晶.当保温10min时,未来得及溶入的共晶组织开始熔化,使组织分离为近粒状.到20min时,初生晶粒演变为粒径为40μm左右的球状颗粒,同时,晶粒中细小、弥散分布的η相由外到里逐渐长大,并伴有熔化现象.

关键词: ZA27合金 , 扫描电镜 , 部分重熔 , 微观组织

固溶处理对流变压铸2024变形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索江龙 , 李元东 , 何明涛 , 胡韶华 , 陈体军 , 马颖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光学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固溶处理对流变压铸2024变形铝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变压铸成形的2024变形铝合金在495℃固溶处理12 h后,共晶相θ(CuAl2)相和S(CuAl2Mg)相逐渐固溶进入α-Al基体内部,使得合金基体中的过饱和Cu、Mg合金元素的含量增多,对合金起到良好的固溶强化作用.而且,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流变压铸成形2024的组织中的初生颗粒与二次凝固区颗粒出现合并长大现象,其它们的长大速率都随固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关键词: 2024变形铝合金 , 半固态 , 流变压铸 , 固溶

添加0.5%富铈混合稀土AZ91D镁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形成

李元东 , 陈体军 , 马颖 , 阎峰云 , 郝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半固态浆料的固相颗粒尺寸、形态和分布主要取决于熔化过程中液相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采用添加0.5%富铈混合稀土来改善AZ91D镁合金的铸态组织,研究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组织演变以及非枝晶组织制备与控制的机理.结果表明:稀土合金化处理可促进初生相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由枝晶向粒状晶的转变,可获得更加细小、均匀的球状固相颗粒,并且其粗化速度较慢.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整个系统处于熔化和结晶的动态平衡,铸态组织中枝晶根部高溶质浓度区或系统的温度、浓度起伏是固相颗粒内液相形成的内在和外在条件.

关键词: 镁合金 , 稀土 , 半固态 , 组织演变

铸造锌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陈体军 , 郝远

材料导报

主要从制备工艺、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综述了锌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锌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锌基复合材料 , 制备工艺 , 力学性能 , 摩擦学性能

T6处理对触变成形Mg2Sip/AM60B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程发良 , 陈体军 , 张素卿 , 祁晔思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T6处理工艺(T6工艺430℃,6 h+215℃,2h,空冷)对触变成形Mg2Sip/AM60B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于晶间及晶内的硬脆β-Mg17Al12相在T4处理工艺:(T4工.艺430℃×6h,水冷)后几乎全部溶解,由此引起的β相割裂作用的基本消失,固溶强化作用及成分均匀化等导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明显提高,而硬度显著降低;T6处理后,非连续析出β相在晶界及Mg2Si/α-Mg界面处呈现细小弥散分布,引起较强的晶界钉扎作用,导致抗拉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伸长率略微降低,此状态下未发现明显的连续析出β相.最佳的T6处理工艺为(430 ℃,6 h+215℃,2h),且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达到290 MPa和14.37%,相比触变态复合材料分别提高40.10%和83.06%.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由触变态的沿晶断裂依次转变为T4态的混合断裂和T6态的穿晶断裂.

关键词: T6处理 , 触变成形 , 复合材料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半固态成形镁合金表面扩散渗铝技术的研究

王晓东 , 李元东 , 陈体军 , 康燕平 , 高坤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5.012

采用化学扩散渗的方法对半固态成形ZA91D镁合金表面进行渗铝处理,在不同的扩散时间和扩散温度下得到渗铝层,用OM,EPMA和XRD对渗铝层进行显微组织形貌、物相组成分析,并对扩渗试样进行Tafel曲线测试及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在430,440℃恒温热扩渗8,12和16 h,扩渗层与基体之间都能形成连续且均匀细密的渗铝层,渗层主要由Mg17Al12,Al3Mg2和α-Mg等组成,且渗层的厚度是随扩散温度提高及扩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热扩散渗铝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镁合金的腐蚀电位,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经热扩散渗铝处理后,渗层的显微硬度(120~180HV)高于基体(60~80HV),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表面显微硬度.

关键词: 镁合金 , 渗铝 , 耐蚀性 , 半固态成形 , 显微硬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