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伏先
,
肖桂枝
,
陈炳张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介绍了直接淬火工艺与离线热处理工艺的区别,概述了直接淬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利用φ450mm两辊实验轧机及超快速冷却系统对610 MPa级高强钢板进行在线直接淬火试验,并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试验钢的组织特征并对其组织演变机理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了直接淬火技术在高强度钢减量化制造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国中厚钢板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指出钢铁界同仁应对直接淬火机理、国产装备和新钢种的研究开发等给予必要的重视.
关键词:
直接淬火
,
再加热淬火
,
在线热处理
,
超快速冷却
陈炳张
,
朱伏先
,
陈永利
,
金茹
,
姜中行
钢铁
研究了低合金高强度调质钢的轧制方式及轧后冷速对调质后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采用不同轧制方式及冷速获得不同淬火加热前的初始组织及力学性能,但调质后却具有相同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建议低合金高强度调质钢采用一阶段的轧制方式,终轧温度应高于奥氏体部分再结晶区的上限温度,轧后采用适宜的冷速(4~15℃/s)进行加速冷却.以此工艺调质后的试验钢具有较高的均匀性,与现行TMCP工艺相比,强塑性和强韧性更为优异.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调质钢
,
控轧控冷
,
轧制方式
,
冷却速度
,
力学性能
郑东升
,
朱伏先
,
李艳梅
,
陈炳张
钢铁
研究了铌微合金化试验钢控冷过程空冷弛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金相、电镜观察以及XRD技术分析了弛豫过程铁索体组织的演变、基体中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以及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变化.结果表明,轧后采用弛豫+超快冷的控冷工艺可以得到含有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弛豫终止温度显著影响铁素体晶粒尺寸、铁素体量以及铁素体基体上的沉淀析出量.随着弛豫终止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降低趋势,而屈强比均保持在0.7左右的较低水平.当弛豫终止温度为720℃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820MPa,37.5%和30.750GPa·%的最大值.
关键词:
铌微合金钢
,
热轧多相钢
,
弛豫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张朋彦
,
陈炳张
,
朱伏先
中国冶金
针对某中板厂生产的16MnR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现象,依照探伤结果取缺陷严重部位进行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中心偏析、非金属夹杂物造成的分层,从而导致脆性相与钢基体的剥离而出现内部裂纹.在其它轧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粗轧阶段延伸轧制的压下规程,显著提高了探伤合格率.
关键词:
分层
,
内部缺陷
,
探伤
,
压下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