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信息融合算法的LF炉钢水温度预测

王安娜 , 田慧欣 , 姜周华 , 战东平 , 尹小东 , 马志刚

钢铁研究学报

LF炉钢水温度的控制对钢的质量和连铸操作的顺行都很重要,而LF炉钢水温度的预报是LF炉钢水温度控制的前提.针对LF炉冶炼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及传热过程的复杂性,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 t LF炉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影响LF炉钢水温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算法,开发了用C语言编写的预测程序,预测了LF炉的钢水温度.实验表明,此算法可以提高预测的速度和精度,预测结果为误差不大于±5 ℃的炉次大于90%.

关键词: LF , 信息融合 , BP神经网络 , Matlab , 钢水 , 温度预测

LF精炼终点成分预报模型开发

于鹏 , 战东平 , 姜周华 , 李大量 , 尹小东 , 马志刚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6.01.005

针对LF合金成分预报问题,采用参考炉次法建立了终点成分预报模型.并编制出了应用软件.从程序运行结果来看,根据钢种成分要求预报终点成分,其中碳、锰和硅的达到100%,而铝达到98%,本模型的开发对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钢包精炼炉 , 参考炉次法 , 冶金模型 , 成分预报

高合金钢精炼条件下钢包镁碳砖的侵蚀

姚金甫 , 田守信 , 马志刚 , 汪宁 , 赵明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4.019

通过感应炉侵蚀试验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高合金钢精炼条件下钢包镁碳砖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钢包镁碳砖侵蚀较快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精炼温度,较长的精炼时间和较低的渣黏度.高合金钢渣的黏度较低,使侵蚀速度加快;精炼温度高加剧了MgO与C的脱碳反应,并且,随着温度升高,渣黏度降低,侵蚀加快;同时,精炼时间长也增加侵蚀程度.

关键词: 高合金钢 , 钢包 , 锾碳砖 , 侵蚀

泵送剂和膨胀剂对新型路面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

李军 , 马志刚

涂料工业

自流平砂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中,本研究研制的新型自流平砂浆是用来修复道路路面出现的坑洞.在确定新型自流平砂浆基本配比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对比组研究了泵送剂和膨胀剂对新型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自流平砂浆 , 影响 , 泵送剂 , 膨胀剂

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高RH生产能力

董金刚 , 马志刚

连铸

RH是生产品种钢的关键工序,随着前工序铁水量的增加和后工序品种钢需求的增加.宝钢分公司第一炼钢厂的RH成为影响品种钢产能和物流的瓶颈工序.通过分析影响RH产能的因素后,从RH的生产组织原则、RH钢种铸机分配、RH分工、缩短RH处理周期、模铸钢生产组织、模铸钢与连铸匹配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RH日均处理量提高了2.9炉,同时降低了RH非工艺处理钢的比例.

关键词: RH处理 , 生产组织 , 工艺优化

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控制

张峰 , 吕学钧 , 王波 , 马志刚 , 张毅 , 李光强

钢铁钒钛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高效硅钢,进行了RH精炼稀土处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稀土处理条件,观察了夹杂物的形貌和尺寸分布,探讨了稀土处理后钢中的夹杂物形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数量为0.6~0.9 kg/t.经过合适的稀土处理后,可以有效抑制尺寸相对较小的、不规则的AlN、MnS复合夹杂生成,促进钢中微细夹杂物的聚合、上浮,钢质纯净度得到明显提高.此时,钢中全氧含量最低,脱硫效果最佳,钢中的夹杂物主要是尺寸相对较大的、近似球形或者椭球形的稀土类夹杂.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RH精炼 , 稀土处理 , 夹杂物

宝钢300tLF渣精炼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朱立新 , 马志刚 , 雷思源 , 王士松

钢铁

对LF合成渣脱硫、脱氧技术理论和埋弧精炼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宝钢300 t LF脱硫合成渣、脱氧合成渣和埋弧精炼技术的开发过程及应用效果.采用所开发的上述技术,能够批量生产[S]≤10×10-6的超低硫钢和T[O]≤15×10-6的低氧钢,并实现了LF全程埋弧精炼.

关键词: LF , 合成渣 , 埋弧精炼

低热固相反应制备Ni0.6Cu0.2Zn0.2Fe2O4纳米晶铁氧体

杨项军 , 马志刚 , 韦群燕 , 黄章杰 , 陈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2.014

用低热固相反应合成了纳米Ni0.6Cu0.2Zn0.2Fe2O4尖晶石型铁氧体,并应用FT-IR、DTA-TG、XRD、TEM以及SEM等测试技术对低热固相反应过程和样品进行了研究.FT-IR分析表明,将摩尔比为1:1的金属硝酸盐与柠檬酸研磨30 min能够发生低热固相反应,生成具有单齿配位的金属柠檬酸配合物;当形成干凝胶后,金属与柠檬酸的配合物具有单齿和桥式2种结构;干凝胶在不同焙烧温度下产物的FT-IR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升高,尖晶石结构逐渐发育完整;依据谢乐公式计算和TEM表征证明,干凝胶在350 ℃分解1 h后的粒径为30~40 nm,将此粉体在900 ℃下焙烧2 h后,粒径增大到200~300 nm.

关键词: 低热固相反应 , 溶胶凝胶 , NiCuZn铁氧体

电镀铜-氧化铈复合电极及在其电火花加工中的抗电蚀性

赵志强 , 马志刚 , 刘曰涛

电镀与涂饰

以1Cr18Ni9Ti不锈钢板为基体,采用脉冲电镀技术制备了Cu-CeO2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镀液中纳米CeO2添加量、阴极平均电流密度、占空比及脉冲频率对Cu-CeO2复合镀层的CeO2含量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得到最优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uSO4·5H2O 240 g/L,浓硫酸20 g/L,H3BO3 40 g/L,NaCl 0.2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05 g/L,CeO2 30 g/L,温度30℃,阴极平均电流密度10 A/dm2,占空比0.3,脉冲频率2 000 Hz,双向磁力搅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电镀3h所得复合镀层厚度为216μm,CeO2质量分数为4.32%,显微硬度为371 HV.采用该复合镀试样为工具,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电火花加工(EDM)试验后,其损耗率为2.35%,远远低于纯铜电极作工具时的损耗率(16.80%),表明Cu-CeO2复合电极的抗电蚀性能优于纯铜电极.

关键词: , 氧化铈 , 复合电极 , 脉冲电镀 , 电火花加工 , 抗电蚀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