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钧
,
何建军
,
许世伟
,
陈志强
,
张雪荧
,
王建松
,
于祥庆
,
苏俊
,
李二涛
,
王宏伟
,
田文栋
,
李龙
,
张立勇
,
杨彦云
,
马朋
,
章学恒
,
胡正国
,
郭忠言
,
徐星
,
袁小华
,
鲁皖
,
余玉洪
,
臧永东
,
唐述文
,
叶瑞平
,
陈金达
,
金仕纶
,
杜成名
,
王世陶
,
马军兵
,
刘龙祥
,
白真
,
雷祥国
,
孙志宇
,
李湘庆
,
张玉虎
,
周小红
,
徐瑚珊
原子核物理评论
实验通过17F+p共振弹性散射研究了复合核18 Ne激发态中与天体核反应14 O(#,p)17F相关的共振态性质。利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对弹核碎裂反应产生的放射性束17F进行了分离和提纯。经过降能后,能量为4.22 AMeV的17F束流轰击在T2终端的厚氢靶(CH2)n上。两套(E-ESi探测器望远镜放置在两个不同的探测角度θlab≈2.3°和14°上,对反冲质子的角度和能量进行了测量。实验观测到了复合核18 Ne的几条质子共振能级。通过R-Matrix理论程序对激发函数进行拟合,得到了共振态的能量、自旋、宇称和衰变宽度等共振参数。
关键词:
共振态
,
厚靶方法
,
放射性核束
,
R-Matrix拟合
耿朋
,
段利敏
,
马朋
,
鲁辰桂
,
徐瑚珊
,
王建松
,
唐彬
,
徐治国
,
鲁皖
原子核物理评论
气体探测器有成本低廉、制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方便使用等特点.研制了一种5层板结构的延迟线平行板雪崩电离室(PPAC),用于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上开展的实验.在57.6MeV/u的6He束流条件下测试了这种探测器对高能轻粒子的适用性,得到了位置分辨为1.8mm(FWHM),时间分辨为2.6ns,以及可靠的探测效率.
关键词:
平行板雪崩电离室
,
中能轻粒子
,
探测效率
,
位置分辨
鲁皖
,
陈志强
,
孔洁
,
孙志宇
,
杜成名
,
肖国青
原子核物理评论
描述了一种适用于阵列探测器的数据获取系统。系统基于PXI总线,采用标准NIM插件作为前端电子学。系统软件采用C/C++语言编写,在线分析通过调用ROOT类库实现,系统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下。多次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单个ADC通道可以处理的最大事例率为40kHz。
关键词:
数据获取
,
阵列探测器
,
PXI
,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