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石膏基多孔复合吸声材料的研究

黄学辉 , 唐辉 , 陶志南 , 陈浩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7.02.005

以高强石膏为主要原料,内掺玻璃纤维,在发泡剂的作用下,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吸声材料,采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的吸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发泡剂、水灰比及厚度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当玻璃纤维含量为3%、发泡剂含量为0.4%、水灰比为0.7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材料的降噪系数达0.6,中低频吸声性能较佳.

关键词: 高强石膏 , 玻璃纤维 , 吸声系数 , 降噪系数

高效纤维-石膏功能复合吸声材料的研制

黄学辉 , 唐辉 , 陶志南 , 陈浩

功能材料

以高强石膏为胶凝材料,内掺玻璃纤维,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吸声材料.实验发现,孔隙率、平均孔径大小、玻璃纤维含量、发气剂含量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的吸声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分别达0.58和0.60,且材料的中低频吸声性能优良.

关键词: 纤维-石膏 , 多孔材料 , 吸声系数 , 降噪系数

金属-多孔陶瓷复合型催化剂载体的研制

黄学辉 , 吕明 , 尚福亮 , 温晓海 , 徐庆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2.06.007

通过金属镍和堇青石多孔陶瓷制备了复合型催化剂载体,探索了多孔陶瓷涂层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结合工艺,测量了涂层材料的相关性能.实验表明通过适当的过渡层处理,可以实现陶瓷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牢固结合.

关键词: 金属 , 多孔陶瓷 , 催化剂 , 载体

B位双掺杂类钙钛矿化合物La4BaCu5-x-y-CoxNiyO13+δ的制备

黄学辉 , 尚福亮 , 薛红亮 , 曹雪枫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4.03.011

运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合成高纯相的B位双掺杂钙钛矿化合物La4BaCu5-x-yCoxNiyO13+δ,采用DTA-TG,XRD,SEM,BET等基础性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相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基本的表征分析,利用Treor,Retveld等晶胞精修软件对XRD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类钙钛矿 , 溶胶-凝胶 , 比表面积

高性能聚氨酯基多孔复合吸声材料的研究

黄学辉 , 唐辉 , 陶志南

材料导报

以半硬质聚氨酯泡沫体为吸声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研制成一种复合吸声材料.水灰比、引气剂含量及孔径大小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引气剂含量为0.2%,水灰比为0.5,孔径大小为1.9mm时,材料的吸声性能最佳.采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的吸声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最大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分别达0.64和0.63,且中低频吸声性能较佳.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体 , 多孔材料 , 吸声系数 , 降噪系数

纳米材料的类别划分及其依据

潘劲松 , 黄学辉 , 顾少轩

材料导报

依据不同的角度,在三个层次上对文献中频繁出现的纳来材料进行了类别划分,并简要介绍了各自的重要特性和应用领域,以使纳米材料的概念更加完整和准确.

关键词: 纳米材料 , 分类 , 概念

低温熔盐法制备球状多孔 La1-xSrxMn0.8Fe0.2O3(0≤x≤0.6)及其催化 CO氧化性能

黄学辉 , 牛鹏举 , 商晓辉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02-0

汽车尾气中 CO, HC, NOx,硫化物及其颗粒粉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大气环境,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尾气净化是其减排的最主要方式.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经历了几代的研究,一直以来广泛采用 Pt, Pd和 Rh等贵金属,但因其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容易被 S和 P中毒,因此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灵活的“化学剪裁”特性而在材料研究等领域颇受青睐,有望成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一般而言,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位点越多,其催化活性越高,且会明显降低起燃温度.目前,一些制备工艺,如水热法、共沉淀法、微乳液法和硬模板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却存在费时、耗能及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因此,如何简单有效地制备出大比表面积的钙钛矿型催化剂依然是一个难题.本文以合成的分级多孔δ-MnO2微球为模板,采用熔盐法制备出球状多孔 La1-xSrxMn0.8Fe0.2O3(0≤x≤0.6)钙钛矿氧化物,研究了球状多孔钙钛矿氧化物的形成过程和合适的制备温度,以及 B位 Fe3+掺杂量为20%时 A位 Sr2+掺杂量对钙钛矿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 X射线能谱(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石英管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催化 CO氧化活性及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联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了产物和反应物的组成.结果表明,以分级多孔δ-MnO2微球为模板,采用熔盐法在450oC反应4 h制备出的球状多孔 La1-xSrxMn0.8Fe0.2O3(0≤x≤0.6)钙钛矿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较大的比表面积(55.73 m2/g)和孔体积(0.37 cm3/g).其球状多孔结构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原位形成钙钛矿相和纳片表面析出钙钛矿晶粒及钙钛矿晶粒的再生长.另外, FT-IR光谱表明, Fe3+和 Sr2+成功进入 A, B位.同时, CO转化曲线表明, B位 Fe3+的掺杂量为20%时, A位 Sr2+的掺杂量高于30%时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催化 CO氧化活性: La1-xSrxMn0.8Fe0.2O3(0≤x≤0.3)的T50和T90分别在180和198oC左右;而 La0.55Sr0.45Mn0.8Fe0.2O3和 La0.4Sr0.6Mn0.8Fe0.2O3的T50均低于125oC; La0.55Sr0.45Mn0.8Fe0.2O3的T90为181oC,而 La0.4Sr0.6Mn0.8Fe0.2O3却仍低于125oC. XPS结果则证明,较高的催化活性得益于 La0.4Sr0.6Mn0.8Fe0.2O3表面存在较多的 Mn4+、氧空位及吸附氧.最后, La0.55Sr0.45Mn0.8Fe0.2O3和 La0.4Sr0.6Mn0.8Fe0.2O3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以δ-MnO2为模板在450oC焙烧4 h制备的多孔球状钙钛矿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虽然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但比表面积最大只有55.73 m2/g,为硬模板法的1/2,因此提高比表面积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熔盐法 , 分级多孔δ-二氧化锰微球 , 球状多孔结构 , 焙烧温度 , 一氧化碳氧化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