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X100级高强度管线钢的应变时效行为

齐丽华 , 牛靖 , 杨龙 , 冯耀荣 , 吉林康 , 熊庆人 , 张建勋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SEM、TEM和相应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X100级管线钢应变时效前后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时效,随着应变量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均发生形变,同时基体上的M/A组织周围形成高密度的位错,成为微裂纹的形核核心,并在温度时效的作用下导致间隙原子的偏聚.应变时效2%后,管体的拉伸强度虽没有较大变化但其均匀伸长率明显降低.应变时效后管体材料的冲击断口上二次裂纹增多,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 应变时效 , 微观组织 , M/A组织

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Cu(Ni)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研究

齐丽华 , 黄继华 , 张建纲 , 王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在Cu和Ni界面上原子扩散和化合物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流焊后,在Sn-3.5Ag-0.5Cu/Ni界面上形成(CuxNi1-x)6Sn5化合物;热-剪切循环200周次后,(NixCu1-x)Sn3化合物在(CuxNi1-x)6Sn5化合物周围以片状快速长大;而Sn-3.5Ag-0.5Cu/Cu界面从钎焊到热-剪切循环720周次始终只存在Cu6Sn5金属化合物层.随着热-剪切循环周数的增加,(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形态均从笋状向平面状生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生长基本遵循抛物线规律,说明Cu原子的扩散控制了(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的生长.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 金属间化合物 , Sn-3.5Ag-0.5Cu钎料 , 界面

不同调质热处理X80钢厚板的组织与性能

牛靖 , 刘迎来 , 齐丽华 , 冯耀荣 , 吉玲康 , 张建勋

机械工程材料

摘要:利用组织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对52mm厚X80钢板经不同调质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890℃淬火+660℃回火、910℃淬火+660℃回火和多次淬火调质等不同工艺热处理后,该X80钢板厚度中心处均得到全部粒状贝氏体组织,其屈服强度和低温韧性均得到改善;淬火温度为890℃时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淬火温度升高到910℃时,奥氏体晶粒不均匀,大尺寸粒状贝氏体中出现条状M/A岛,低温韧性降低;多次调质热处理细化了奥氏体晶粒,使粒状贝氏体组织中的M/A岛以颗粒状析出并均匀分布,大大改善了钢的强韧性。

关键词: X80钢 , 调质 , 粒状贝氏体 , 力学性能 , 韧性

奥氏体化温度对X80管线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牛靖 , 刘迎来 , 齐丽华 , 吉玲康 , 冯耀荣 , 张建勋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X80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调质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为1150℃时,X80钢的奥氏体晶粒严重粗化,导致粗板条贝氏体铁素体的产生,致使X80钢的强度升高和韧性严重降低;通过奥氏体化温度为850℃、950℃的淬火处理,同时辅以650℃的回火处理,可以使X80钢获得以细小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组织,从而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关键词: X80钢 , 针状铁素体 , 奥氏体化温度 , 力学性能

Sn-3.5Ag-0.5Cu/Cu界面的显微结构

王烨 , 黄继华 , 张建纲 , 齐丽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Cu界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并与恒温时效后的Sn-3.5Ag-0.5Cu/Cu界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恒温时效至100 h,Sn-3.5Ag-0.5Cu/Cu界面上已形成Cu6Sn5和Cu3Sn两层金属间化合物;而热-剪切循环至720周Sn-3.5Ag-0.5Cu/Cu界面上只存在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层,无Cu3Sn层生成,在界面近域的钎料内,颗粒状的Ag3Sn聚集长大成块状;在热-剪切循环和恒温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初始都为扇贝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以层状形式生长.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 恒温时效 , Sn-3.5Ag-0.5Cu/Cu界面 , 金属间化合物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