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于鹤龙 , 徐滨士 , 许一 , 王晓丽

材料导报

综述了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摩擦学作用机理及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粒径、添加量、摩擦条件、润滑介质及材料特性等因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纳米铜颗粒 , 润滑油添加剂 , 摩擦学性能 , 自修复

纳米Cu添加剂润滑摩擦表面分析

刘谦 , 徐滨士 , 许一 , 李新 , 史佩京 , 于鹤龙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5.02.004

利用T-11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了用纳米铜添加剂润滑的摩擦磨损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能谱仪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磨痕表面形成了富含Cu元素的表面膜,静止上试样的磨痕表面比运动的下试样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在摩擦表面有原始微损伤(磨削沟槽)的部位边缘有明显的Cu元素沉积,而在沟槽的底部没有Cu元素.分析认为摩擦使得表面金属活化,不断产生新鲜金属表面,有利于润滑剂中的纳米Cu与金属结合形成表面膜.

关键词: 纳米Cu , 表面分析 , 成膜机理

纳米铜颗粒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及其减摩润滑机理探讨

于鹤龙 , 许一 , 史佩京 , 徐滨士 , 王晓丽 , 刘谦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10.009

采用端面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了表面修饰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EDS和纳米压痕仪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元素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颗粒能够显著改善石油基础油650SN的抗磨减摩性能,降低摩擦表面温度.这主要是由于纳米铜颗粒在摩擦过程中在摩擦表面熔化、润湿摩擦副基体并最终铺展形成一层软的铜保护膜,从而显著降低了摩擦和粘着磨损.

关键词: 纳米铜颗粒 , 摩擦学性能 , 铜保护膜

面向机电产品再制造的绿色清洗技术研究进展

吉小超 , 张伟 , 于鹤龙 , 魏敏

材料导报

分析概括了废旧机械零部件表面污染物的主要组成及其去除原理.介绍了磨料喷射清洗、超声清洗、高温清洗、酶清洗以及振动清洗等适用于再制造的绿色清洗技术,阐述了几种技术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并展望了再制造绿色清洗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再制造 , 绿色清洗 , 机电产品

纳米铜自修复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

刘谦 , 徐滨士 , 许一 , 史佩京 , 于鹤龙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z1.046

利用T-11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纳米铜自修复添加剂摩擦磨损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利用能谱仪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磨痕表面形成了富含铜元素的修复膜,静止上试样的磨痕表面比运动的下试样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在摩擦表面有原始微损伤(磨削沟槽)的部位边缘有不连续的铜膜沉积.分析认为摩擦使得表面金属活化,不断产生新鲜金属表面,有利于自修复添加剂中的纳米铜与金属结合形成表面膜,对磨损表面起到自修复作用.

关键词: 纳米铜 , 自修复 , 成膜机理

固体粒子冲蚀微切削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伟 , 张磊 , 吉小超 , 于鹤龙 , 魏敏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4.031

气动运输的管道内壁受到粒子冲击会产生冲蚀磨损,通常利用微切削模型来预测其寿命周期.利用ABAQUS/CAE建立塑性材料微切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切削过程中粒子受力分析,研究了冲蚀角和冲蚀速度对磨损率与冲蚀角关系曲线的影响,确立了微切削模型适用的冲蚀角范围.

关键词: 冲蚀磨损 , 冲蚀率 , 塑性材料 , 有限单元法

原位摩擦化学处理对45钢力学性能及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史佩京 , 于鹤龙 , 赵阳 , 许一 , 徐滨士 , 白志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2.026

制备了一种含有天然无机矿物微粉的摩擦处理剂,采用SEM、XRD、EDS分析了该摩擦处理剂的成分及结构,基于原位摩擦化学处理技术设计了环-块磨损试验,研究了摩擦处理剂对45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原位形成的摩擦化学转移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探讨了摩擦化学处理过程及其化学转移膜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摩擦处理剂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硅酸镁,其结晶构造式为Mg3(Si2O5)(OH)4.通过摩擦化学处理,摩擦处理剂在45钢表面原位生成了含Si、Mg、Fe、C等元素构成的摩擦化学转移膜,从而使金属的表面硬度提高33%,摩擦系数降低15%,表面粗糙度是未处理的1/4.

关键词: 原位摩擦化学 , 力学性能 , 摩擦学特性 , 羟基硅酸镁

感应熔覆铁基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张攀 , 张伟 , 于鹤龙 , 张梦清 , 赵锐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1.006

采用感应熔覆技术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基体上制备了Fe基合金涂层.利用带有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和元素组成,使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采用差热分析仪对合金粉末进行了热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干摩擦条件下的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感应熔覆铁基合金涂层组织致密,内部和界面无孔隙,涂层与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由a-Fe、(Cr,Fe)7C3、Cr7C3、Ni3Fe和Fe3C等组成,且α-Fe中均匀分布颗粒细小的(Cr,Fe)7C3、Cr7C3析出相;涂层显微硬度约为250 HV0.1;在不同载荷下,感应熔覆Fe基合金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均优于1Cr18Ni9Ti基体,涂层磨损机理为典型的层状剥落和粘着磨损.

关键词: 感应熔覆 , Fe基合金 , 显微组织 , 摩擦学性能

亚音速火焰喷涂铝硅/聚苯酯涂层的组织与摩擦学性能

郭永明 , 朱胜 , 宋占永 , 于鹤龙 , 魏敏 , 陈洁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2.012

为开发先进的铝基固体自润滑材料与技术,采用亚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了铝硅/聚苯酯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测试了涂层的组织、硬度与结合强度,探讨了载荷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由铝硅和聚苯酯相构成,聚苯酯相所占面积比约20%.涂层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强度达67 MPa,表面宏观硬度约为75.3 HR15Y.试验载荷对铝硅/聚苯酯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涂层摩擦因数随载荷的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载荷致使涂层在组织、成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亚音速火焰喷涂 , 铝硅/聚苯酯 , 复合涂层 , 摩擦学性能

高频感应重熔处理火焰喷涂NiCrBSi涂层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赵锐 , 杨红军 , 于鹤龙 , 张梦清 , 周克兵 , 张伟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3.009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对普通火焰喷涂NiCrBSi涂层进行了重熔处理,分析了重熔后涂层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探讨了涂层显微组织、单一析出相微/纳力学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重熔后NiCrBSi涂层的层状结构与孔隙消失,涂层/基体界面形成了代表涂层冶金结合特征、厚度约为10μm的“白区”显微组织,涂层成分在原有γ-Ni、Ni3Fe和M23C6型碳化物基础上,出现了Fe3C、Ni3B、以及Cr7C3和CrB析出相;重熔后涂层显微硬度沿表面至基体方向呈近似线性逐渐降低,表层显微硬度约为675 HV0.2,接近界面区域硬度降至440 HV0.2,涂层内部Cr7C3、CrB、γ-Ni和“白区”纳米压痕硬度分别为19.2、7.0、5.0和4.2 GPa;涂层硬度变化符合“复合材料混合定律”,由各物相分布及其硬度共同决定.

关键词: 感应加热 , 重熔处理 , NiCrBSi涂层 , 显微组织 , 纳米压痕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