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表面织构研究现状

刘强 , 林乃明 , 邹娇娟 , 谢瑞珍 , 王振霞 , 马永 , 王志华 , 唐宾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06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诸多工程领域,但其耐磨性差,源于材料表面的摩擦会引起磨损损伤、阻力大、噪声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损伤或失效,影响部件局部或整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表面形成表面织构可有效实现减摩/抗磨、减阻、降噪的效果,从而达到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目的。综述了表面织构在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方面的研究现状,对钢铁材料表面减摩/抗磨、减阻和降噪表面织构的设计与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简要阐述了相关机理。干摩擦和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通过发挥捕捉磨屑、储存润滑剂、流体动压润滑的作用来实现减摩/抗磨;与流体和空气摩擦时,表面织构通过产生二次涡达到减小表面与流体/空气接触面积等作用实现减阻和降噪。最后,展望了能够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表面织构的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钢铁 , 摩擦学 , 表面织构 , 减摩 , 抗磨 , 减阻 , 降噪

热氧化温度对Ti6Al4V耐磨性的影响

林乃明 , 王娅婷 , 邹娇娟 , 马永 , 王振霞 , 田伟 , 姚小飞 , 唐宾

稀有金属

在873~1023 K保温10 h条件下对Ti6Al4V进行热氧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辉光光谱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热氧化层的特征.借助MFT-R4000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热氧化温度对Ti6Al4V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6Al4V表面的热氧化层均匀、连续;热氧化温度对氧化层的形成、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有显著影响;973 K获得的氧化层表面硬度最高,磨损失重最低,磨痕宽度最小,耐磨性能最好.

关键词: 热氧化 , Ti6Al4V , 耐磨性

Ti13 Nb13 Zr合金离子氮化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田伟红 , 郭杨阳 , 李轩鹏 , 郭亚鑫 , 范爱兰 , 刘小萍 , 唐宾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5.011

目的:提高医用钛合金的耐磨损性能。方法应用等离子渗氮技术在Ti13 Nb13 Zr基材上制备改性层,并对改性层组织、成分及硬度进行测试。利用往复磨损试验机研究改性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未处理的基材进行对比。结果 Ti13 Nb13 Zr合金表面经渗氮后形成致密均匀的改性层,硬度高达1110 HV0.025,改性层的磨损体积约为基材的1/23。结论等离子渗氮技术有效地改善了Ti13 Nb13 Zr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

关键词: Ti13 Nb13 Zr , 等离子渗氮 , 硬度 , 摩擦性能

Ti6Al4V 表面 Ti-Cu-N 纳米薄膜溅射沉积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张慧桥 , 黄晓波 , 田伟红 , 郭杨阳 , 李娟 , 范爱兰 , 唐宾

表面技术

目的:提高医用钛合金的抗菌性能。方法应用直流磁控溅射在 Ti6Al4V 基体上沉积 Ti-Cu-N薄膜,通过平板计数法和细菌活死染色对比研究薄膜和基材的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仪和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研究薄膜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分布。结果 Ti-Cu-N 薄膜对大肠杆菌展现了优良抗菌性能。结论 Ti-Cu-N 薄膜能够很好地改善 Ti6Al4V 合金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Ti-Cu-N 薄膜 , 抗菌性能

Ag-TiO2纳米棒阵列的抗菌性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萌 , 贺晓静 , 王会珍 , 杭瑞强 , 黄晓波 , 张翔宇 , 唐宾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28

目的:制备一种高抗菌性和高光催化活性的Ag掺杂TiO2(Ag-TiO2)纳米棒阵列。方法通过磁控溅射与水热复合处理法,在钛箔片表面制备出Ag掺杂TiO2(Ag-TiO2)纳米棒阵列,酸化处理过的试样在500℃下煅烧2 h。采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物相分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谱仪(EDS)观察试样的表面、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并探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性能和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该工艺下制备的 Ag-TiO2纳米棒大小均匀,取向明显,主要由锐钛矿型 TiO2相组成。Ag-TiO2纳米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杀菌率几乎达到100%。Ag-TiO2纳米棒能有效地提高亚甲基蓝的降解率。结论磁控溅射与水热复合处理法在钛箔片表面成功制备出Ag-TiO2纳米棒阵列,此阵列具有优异的杀菌能力、高抗菌和光催化降解性能。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二氧化钛 , 纳米棒 , 水热法 , 抗菌性 , 光催化

热氧化提高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的研究进展

秦建峰 , 王馨舶 , 邹娇娟 , 林乃明 , 马永 , 王志华 , 唐宾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01

热氧化作为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原位生长、薄膜厚度大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通过热氧化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较厚的由钛氧化层和氧的扩散层组成的硬质氧化膜,氧化膜对材料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材料单一耐磨性、耐蚀性以及生物活性或综合表面性能.从热氧化工艺原理及其对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影响的角度,综述了热氧化对钛及钛合金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合理控制氧化温度、氧化时间、氧化气氛及冷却方式等工艺条件,从而得到连续、致密且疲劳性能较好的金红石型TiO2和氧的扩散层是改善钛及钛合金性能的关键.将热氧化处理与其他工艺相结合,针对性地提高膜层厚度及材料的耐磨性、耐蚀性、生物性能等,以实现复合涂层的制备将是热氧化在钛及钛合金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钛及钛合金 , 热氧化 , 耐磨性 , 耐蚀性 , 生物相容性

AZ31镁合金表面改性交叉轧制组织性能演变

楚志兵 , 杨彦龙 , 黄庆学 , 林乃明 , 唐宾 , 马立峰 , 杨小容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铝法对AZ31镁合金薄板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增置富铝系改性层,选用常规的四辊轧机对表面改性后的AZ31镁合金薄板进行室温交叉轧制处理.利用XRD、SEM、光学显微镜和CorrTest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基体、轧制前和轧制后的渗铝试样表面的组织、性能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轧制处理后富铝系改性层组织晶粒明显细小、均匀;轧制变形后富铝系改性层的耐磨性能略有提高,其表面显微硬度为63.5 HB,表面摩擦系数平均值约为0.6,表面摩擦磨损质量损失为0.26 mg;轧制变形后的富铝系改性层的耐腐蚀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其开路电位增加为-1.574 V,自腐蚀电位为-1.38 V,而自腐蚀电流密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为7.0×10-4 mA/cm2.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 富铝系改性层 , 交叉轧制 , 自腐蚀电流 , 腐蚀电位

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参数对Cr-N膜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唐宾 , 刘道新 , 胡奈赛 , 何家文

无机材料学报

利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 在 Si (111) 和 G Cr15 轴承钢基体上沉积 Cr N 镀层研究氮分压、 N + N 离子轰击能量和 Nions Cr atoms 到达比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Cr- N 镀层组织对氮分压敏感, 随着氮分压的增加, 镀层中 Cr N 组份增加, 金属 Cr 及 Cr N 组份减少; 随着氮离子轰击能量的增加, Cr- N 镀层中 Cr N (200) 择优生长; 但当 N ions/Cr atoms 比从145 ×10 - 2 增至5.87 ×10 - 2 时, 镀层中 Cr N 组份非但没有增多, 反而使镀层中的 Cr 以 Cr 形态存在.

关键词: 离子束增强沉积 , null , null , null

H13钢表面不含白亮层的渗氮层制备及其耐磨性能

朱瑞华 , 田林海 , 鲍明东 , 马永 , 唐宾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等离子氮化技术对H13钢进行离子氮化,通过改变渗氮气压和温度得到不同成分和厚度的渗氮层。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层的组织及物相组成,借助球一盘磨损试验机对渗层在大气环境下与Al2O3。球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ε-Fe2-3N、γ'-Fe,N和少量α-Fe、Fe2O3、Fe2O4相构成;渗氮温度为510℃时没有形成明显的渗层,渗氮温度为570℃、气压为200,300Pa和渗氮温度为540C、气压为100Pa时渗层只有扩散层,而在其他条件下渗层由白亮层和扩散层组成;氮化后表面硬度为1100~1200HV,较基体增加1倍左右;在温度为570℃、气压200Pa制备渗层的摩擦因数比基体大幅度降低,磨痕宽度变窄,比磨损率明显降低,耐磨性明显改善。

关键词: 离子氮化 , H13钢 , 白亮层 , 耐磨性能

钛合金表面Nb-C复合渗层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王振霞 , 贺志勇 , 王文波 , 王英芹 , 唐宾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提高钛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6A14V(TC4)合金表面形成含Nb的梯度改性层,然后进行渗C复合处理,得到Nb-C复合改性层,研究了改性层的显微组织形貌、成分分布、相结构特征及硬度分布,并进行了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Nb、C元素呈梯度分布,合金层主要由Ti、TiC、Nb2C、NbC等相组成,Nb、C复合渗后表面硬度达800 HK.摩擦磨损实验表明,Nb-C表面复合处理后耐磨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 摩擦磨损性能 , Ti6A14V(TC4) , 渗Nb , Nb-C复合处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