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双中子集团结构研究进展

肖军 , 叶沿林 , 游海波 , 杨再宏 , 孙叶磊

原子核物理评论

回顾了晕核发现以来双中子集团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可能的发展方向。系统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原子核的表面和低密度核物质中,空间紧密关联的2n集团的出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较重原子核表面出现2n集团的机制与核物质或轻晕核中的机制很不一样,前者是由有限核的平均场造成的尺度效应(size effect),而后者主要是由低密度下对相互作用(或对能隙)的增强造成的。另外,在轻晕核或有限核表面,2n集团的均方根半径与它们到核芯的距离(或背景密度)有关,最小值普遍可以达到2~3fm,然而在核物质中2n集团最小只能到~5fm。实验方面,在重靶上的库仑激发强度,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2n系统到核芯的平均距离。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的实验方法给出基态中两个中子之间的间距,主要原因是中子发射过程中末态相互作用(共振态或虚粒子态)造成的两步过程的干扰,这个问题在库仑激发破碎(重靶)或核作用破碎(轻靶)中都出现。"拖出"反应和敲出核芯反应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路径。双中子的关联测量通常效率比较低,尤其是需要有效排除中子串扰(CT)事件。为此,需要发展特殊设计的中子关联测量装置,在提高探测效率的同时,能够通过运动学关系以及其他方法有效排除中子CT信号。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反复迭代给出的双中子关联函数,经验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关联状态表达方式,从中可以直接提取出双中子分布均方根半径。

关键词: 双中子 , 对关联 , 直接核反应 , 中子串扰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