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土壤腐殖质氧化还原电位及其相应电子转移能力分布?

姜杰 , 杨浈 , 任谦 , 孙国新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2.2015010901

本实验以土壤提纯腐殖酸及国际标准腐殖酸( Pahokee Peat Humic Acid, PPHA)为研究对象,测定腐殖酸与3种不同氧化还原Eh的铁矿物(水铁矿( Ferrihydrite) Eh0′=0 mV,赤铁矿( Fe2 O3) Eh0′=-287 mV,磁铁矿( Fe3 O4) Eh0′=-314 mV及溶解性铁铁氰化钾Eh0′( Ferricyanide =+430 mV)的氧化还原反应,结合Eh?pH计的实验体系,分析腐殖质分子氧化还原官能团的分布规律。磁铁矿同时拥有二价和三价铁离子,具有与腐殖质发生氧化或者还原反应的条件。不同土壤腐殖酸与磁铁矿反应表现的还原/氧化能力不同,这是由于腐殖酸的不同Eh引起,在此基础上测量显示原态下腐殖酸Eh值大约为245 mV, H2还原后,Eh值降低至-620 mV,表明腐殖酸的氧化还原Eh是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氧化还原官能团Eh叠加值。分析标准腐殖酸在不同氧化还原Eh下的氧化/还原能力显示原态下标准腐殖酸的氧化还原Eh分布比较均匀,还原态腐殖酸在Eh >0范围存在易于被氢气还原的官能团,具有显著的还原能力。

关键词: 腐殖质 , 铁矿物 , 氧化还原Eh ,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离子共掺杂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张颖 , 姚明明 , 陶珍东 , 卢萍 , 孙国新 , 秦占波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7.06.00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毛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过渡金属与稀土金属离子共掺杂纳米TiO2薄膜,并用甲基橙进行了该薄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电子能谱测定对共掺杂TiO2纳米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薄膜主要为锐钛矿相,膜表面无开裂现象,TiO2颗粒分布均匀,能谱图中有共掺杂离子的明显特征峰.混合掺杂比单元素离子掺杂催化效果好.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TiO2薄膜 , 过渡金属离子 , 稀土金属离子 , 共掺杂 , 光催化活性

SiO2胶体的掺杂对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张颖 , 姚明明 , 卢萍 , 蒋婉丽 , 何畏 , 孙国新

功能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并掺入少量SiO2胶体,用浸渍-提拉法在玻璃表面镀膜,经高温烧结后制得具有一定厚度、均匀平整的锐钛矿型TiO2薄膜.研究了SiO2胶体的加入量、加入SiO2胶体前后陈化温度、时间,光照时间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陈化温度,时间,光照时间对光催化效果有重要影响,SiO2胶体掺入量为3%时可明显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超亲水性.借助于XRD、SEM、DTA等测定分析,确定了TiO2薄膜的外观形貌、晶体结构及稳定晶相.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TiO2 , SiO2 , 光催化活性

溶胶电泳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张颖 , 陶珍东 , 姚明明 , 卢萍 , 孙国新 , 李志恩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1.044

利用有机钛的水解制备TiO2溶胶,采用电泳法在不锈钢片上镀膜,经500℃烧结后,进行光降解实验.通过DTA、XRD、SEM等测试分析了纳米TiO2薄膜的外观形貌和晶型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溶剂、胶体浓度、电泳时间、外加电压等因素对膜的光催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法制备的纳米TiO2薄膜具有一定的厚度、表面均匀平整.

关键词: 溶胶 , 电泳 , 不锈钢 , TiO2薄膜 , 光催化

VFe合金取代TiCr1.8合金中部分Cr对其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

黄太仲 , 吴铸 , 孙国新 , 徐乃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XRD、PCT和TG-DSC方法研究了VFe合金取代TiCr1.8合金中部分Cr对其结构与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VFe取代Cr的量的增加,合金的相组成逐步由Laves相转变为BCC相,而且BCC相的晶胞参数随合金中V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合金的最大储氢量随VF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合金的最大储氢量可达到5.2/结构单元,质量比约3.4%;但合金的可逆储氢量却随合金中VFe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氢在BCC相的TiCr1.2(VFe)0.6合金中有两种具有不同结合能的储存位置.

关键词: TiCr基储氢合金 , XRD , 可逆储氢量 , TG-DSC

高纯度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的合成与表征

崔玉花 , 杨金红 , 崔玉 , 孙国新 , 苏本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273

以乙二胺为核,通过Michael加成,与丙烯酸甲酯交替反应,合成了0.5代到5.0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液相色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各代产品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及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的影响,确定生成聚酰胺-胺(PAMAM)的半代产物时反应温度为25℃,整代产物时反应温度为35℃;0.5G的反应时间为18 h,1.0G、1.5G的反应时间为24h,2.0G、2.5G反应36h,3.0G、3.5G反应48 h,4.0G、4.5G反应3d,5.0G反应4d.分离提纯是树状大分子制备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通过选择性溶剂萃取的方法对产品分离纯化,筛选出乙醚作萃取剂、甲醇作溶剂交换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纯度.

关键词: 树状大分子 , 聚酰胺-胺 , 合成 , 表征 , 纯化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