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铬酸盐钝化液中的锌离子

车淳山 , 黄清 , 孔纲 , 卢锦堂 , 张双红

电镀与涂饰

对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铬酸盐钝化液进行了探索.研究了交换处理时间、溶液初始pH、Zn (Ⅱ)初始浓度及树脂用量对树脂吸附的影响,并考察了树脂的脱附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Zn(Ⅱ)的吸附速率快,30 min达到吸附平衡,最佳吸附pH为3~6.用树脂再生钝化液不会对Cr(Ⅵ)浓度产生影响,能达到“去锌保铬”的目的.该树脂对Zn (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吸附饱和性,饱和吸附量约为85.6 mg/g.

关键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铬酸盐钝化液 , 锌离子 , 吸附 , 再生

镀锌钢硅酸盐及硅烷钝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孔纲 , 汤鹏 , 张双红 , 车淳山 , 林志坚

电镀与涂饰

从无机硅钝化和有机硅钝化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镀锌钢硅酸盐及硅烷钝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其中,无机硅钝化又分为酸性硅酸盐钝化和碱性硅酸盐钝化,有机硅钝化主要是硅烷(偶联剂)钝化.研究表明,碱性硅酸盐钝化和硅烷钝化的机理大致相似,都是钝化液中硅羟基与基体表面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而形成钝化膜,酸性硅酸盐钝化的机理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含硅钝化的耐蚀性和溶液维护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镀锌钢 , 钝化 , 硅酸盐 , 硅烷 , 机理

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

刘力恒 , 车淳山 , 孔纲 , 卢锦堂 , 张双红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416

在450 ℃镀锌条件下, 锌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 采用SEM观察镀层的结构特征, 利用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 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截面元素变化情况. 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 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 Fe-Zn和三元Fe2Al5Znx (η)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热力学值, 分析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 出现Fe2Al5抑制层失稳破坏而产生Fe-Zn反应的根本原因. 结果表明, 因为Fe-Al IMC比Fe-Zn IMC具有更稳定的热力学性质, 钢基体与锌浴界面优先产生连续的Fe2Al5金属间化合物抑制层, 抑制Fe-Zn反应, 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 Fe2Al5的失稳破坏丧失对Fe-Zn反应的抑制作用, 生成FeZn10 (δ)相. Fe2Al5抑制层的失稳机制有两种: 一种是Fe2Al5/锌浴界面处Al的局部贫化导致Zn对Fe2Al5的侵蚀, 形成Fe2Al5Znx, 造成系统热力学稳定性降低, 从而导致Fe2Al5被Zn侵蚀分解, 同时在Fe2Al5/锌浴界面产生FeZn10 (δ)相; 另一种是Zn通过Fe2Al5晶界向钢基体扩散, 直接在Fe2Al5/钢基体界面产生δ相, 并引起Fe2Al5的迸发失稳.

关键词: 热镀锌 , Fe2Al5 ,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力学 , Miedema模型 , Toop模型

二氧化硅粉体粒度对硅酸盐转化膜制备的影响

孔纲 , 张双红 , 孙子文 , 车淳山 , 卢锦堂

材料研究学报

用微米和纳米粒度的SiO2粉体分别配制SiO2质量分数为5%、模数(SiO2Na2O摩尔比)为3.50的硅酸钠溶液,并用之浸泡热镀锌钢制备了硅酸盐钝化膜.用X射线衍射(XRD)、反射红外光谱(RA-IR)分析二氧化硅粉体,用透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硅酸钠溶液的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转化膜的结构.结果表明:与微米级二氧化硅相比,纳米级二氧化硅含有Si-OH键较多,用它配制的硅酸钠溶液中硅酸负离子的聚合程度较低,成膜过程脱水量较多而生成微观孔隙较多的转化膜.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硅酸盐转化膜 , 热镀锌 , 硅酸钠 , 二氧化硅

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

刘力恒 , 车淳山 , 孔纲 , 卢锦堂 , 张双红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416

在450℃镀锌条件下,锌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采用SEM观察镀层的结构特征,利用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截面元素变化情况.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Fe-Zn和三元Fe2Al5Znx(η)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热力学值,分析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出现Fe2Al5抑制层失稳破坏而产生Fe-Zn反应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因为Fe-Al IMC比Fe-Zn IMC具有更稳定的热力学性质,钢基体与锌浴界面优先产生连续的Fe2Al5金属间化合物抑制层,抑制Fe-Zn反应,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Fe2Al5的失稳破坏丧失对Fe-Zn反应的抑制作用,生成FeZn10(δ)相.Fe2Al5抑制层的失稳机制有两种:一种是Fe2Al5/锌浴界面处Al的局部贫化导致Zn对Fe2Al5的侵蚀,形成Fe2Al5Znx,造成系统热力学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Fe2Al5被Zn侵蚀分解,同时在Fe2Al5/锌浴界面产生FeZn10(δ)相;另一种是Zn通过Fe2Al5晶界向钢基体扩散,直接在Fe2Al5/钢基体界面产生δ相,并引起Fe2Al5的迸发失稳.

关键词: 热镀锌 , Fe2Al5 ,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力学 , Miedema模型 , Toop模型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