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济阳拗陷青东凹陷反转构造及其控藏作用

石砥石 , 张聪 , 杨贵丽 , 张盛 , 刘晓林 , 许晓凤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9727.2015.06.05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并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基底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其古近纪末反转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一致,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关键词: 青东凹陷 , 反转构造 , 基底断裂 , 控藏作用

周期性材料非经典热传导时空间多尺度分析方法

张洪武 , 张盛 , 郭旭 , 毕金英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6.025

研究了一种空间-时间多尺度的方法,来分析周期性材料中非傅立叶热传导问题.计算模型是根据空间-时间尺度的高阶均匀化理论建立的,通过引入放大空间尺度和缩小时间尺度,研究了由空间非均匀性引起的非傅立叶热传导的波动效应和非局部效应.合并不同阶的均匀化非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消去缩小时间尺度参数,得到四阶微分方程.并进一步用C0连续修正了高阶非局部热传导方程的有限元近似解,使问题的求解避免了对有限元离散的C1连续性要求.给出的数值算例讨论了各种情况下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非傅立叶热传导 , 多尺度方法 , 均匀化方法 , 非局部模型

多维非经典热传导问题的时间-空间多尺度高阶均匀化分析

张盛 , 张洪武 , 毕金英 , 陈飚松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一种时间-空间多尺度高阶渐近均匀化分析方法,模拟了热冲击载荷条件下多维微尺度多相周期性结构中的非经典热传导问题.通过引入放大空间尺度和缩小时间尺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获得由空间非均匀性引起的波动效应和非局部效应.根据高阶均匀化理论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均匀化,消去缩小时间尺度,确定各阶等效均匀化热传导系数的关系并对该系数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多维非傅里叶热传导高阶非局部温度场控制方程.进而对二维周期性多相材料中的非傅里叶热传导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中所提出的多维非傅里叶热传导高阶非局部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多尺度方法 , 高阶均匀化方法 , 非傅里叶热传导 , 多维高阶非局部模型

加载循环数对2D针刺C/SiC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强度的影响

方光武 , 高希光 , 陈晶 , 张盛 , 宋迎东 , 王芳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417.005

为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低周疲劳失效机理,通过试验和细观分析对其疲劳特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室温下加载循环数对2D针刺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剩余强度的影响,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2D针刺C/Si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疲劳特性,在85%o极限拉伸强度(UTS)载荷下的循环数超过106;随着加载循环数的增加,剩余强度先增大然后下降.断口分析表明:纤维拔出长度随着加载循环数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纤维/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降低,减缓了材料内部受力的不均匀性,提高了材料的承载能力,使2D针刺C/SiC复合材料出现了疲劳强化现象.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 疲劳强化 , 剩余强度 , 断口形貌 , 细观机制

2.5D C/SiC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

薛建刚 , 高希光 , 方光武 , 张盛 , 宋迎东 , 王芳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921.001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一种包含拉伸与剪切损伤变量的2.5D C/SiC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开展了拉伸和剪切试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拟合试验曲线获得各损伤变量的演化参数.采用子程序技术将本构模型嵌入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考虑了拉剪损伤耦合效应,计算了偏轴拉伸情况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沿经纱拉伸、沿纬纱拉伸以及面内剪切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大偏差依次为4.30%、3.09%及3.73%;偏轴拉伸计算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也吻合较好.

关键词: 2.5D C/SiC复合材料 , 连续损伤力学 , 本构模型 , 二次开发 , 拉剪损伤耦合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Petri网建模及安全性分析

张盛 , 王剑 , 张权 , 唐朝京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1.009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已经被证明具有无条件安全特性,但是证明过程比较复杂,不利于推广到其他量子密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证明中.为了简化量子密码协议的安全性证明以及建立一种通用的证明方法,基于Petri网提出一种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根据Biham的等效对称化攻击模型,将协议分为主体模型和攻击模型两部分,建立了BB84协议的Petn网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安全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BB84协议是无条件安全的.该方法提高了安全性分析效率,形式上简洁统一,容易推广到其他量子密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中.

关键词: 量子信息 , 形式化分析 , Petri网建模 , 无条件安全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藜芦中的介藜芦碱和藜芦胺

张盛 , 周剑侠 , 寿清耀 , 彭英 , 沈征武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8.01.0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测定藜芦中介藜芦碱、藜芦胺含量的方法,并对4种藜芦属药材样品进行了测定.采用的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5 min,20%乙腈;5~30 min,20%乙腈~40%乙腈,30~40 min,40%乙腈~20%乙腈;40~45 min,20%乙腈;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5 ℃;采用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为98 ℃,载气流速2.2 L/min.介藜芦碱和藜芦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05~980 mg/L和43.77~1 020 m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和101.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和2.1%(n=6);信噪比为3时,测得介藜芦碱和藜芦胺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8.37 mg/kg和21.50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和分离度好,适用于藜芦药材中活性生物碱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 介藜芦碱 , 藜芦胺 , 藜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用植物大红袍中的两个生物活性成分

谭青 , 寿清耀 , 张盛 , 沈征武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150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P-HPLC-DAD)测定药用植物大红袍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3'-geranyl-5,7,4'-trihydroxyisoflavone(化合物1)及具有良好免疫抑制活性的紫檀烯类化合物8,9-dihydroxy-1-methoxy-[6',6'-dimethylpyrano(2',3': 2,3)]pterocarpene(化合物2)含量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 5 μm),以乙腈-0 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化合物1和化合物2分别在4.4~13.2 μg和0.428~1.28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和99.11%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3%和2.59%(n=5).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和分离度好,适用于大红袍药材中活性黄酮类成分的测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异黄酮类化合物 , 紫檀烯类化合物 , 大红袍 , 药用植物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咖啡豆中的6种酚酸类化合物

龙文静 , 张盛 , 袁玲 , 李银花 , 刘仲华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0439

建立了同时测定咖啡豆中6种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00 mm×4.6mm,5 μm),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45 min内可对6种目标物进行同时检测,且各化合物都能达到基线分离.经测定,样品中6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0.76%~104.73%,相对标准偏差为0.7%~3.9%.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咖啡豆中6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同时分析以及咖啡豆原料与制品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酚酸类化合物 , 咖啡豆

真空辅助成型工艺环氧树脂体系化学流变特性研究

武佳男 , 倪爱清 , 张盛 , 王继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通过实验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化学流变特性,分别考察了双阿累尼乌斯黏度模型、工程黏度模型及联合黏度模型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专用环氧树脂(2511-1A)应用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联合黏度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该树脂的时间-温度-黏度的变化情况,进而预测了树脂的工艺时间窗口.根据时间-温度的变化关系,建立了非恒温下2511-1A环氧树脂体系的联合黏度模型,预测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黏度的变化,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可进一步应用于热压工艺技术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黏度模型 , 恒温 , 非恒温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