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离子渗氮马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组织与腐蚀行为

李成涛 , 赵彦芬 , 方可伟 , 赖云亭 , 刘艳 , 沈剑 , 张路 , 薛飞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极化曲线和显微硬度等方法研究表面离子渗氮X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渗氮层成分、显微组织结构、硬度以及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渗氮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了70μm的渗氮层,渗氮层由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组成,化合物层的组成相主要为γ-FeN和ε-FeN.离子渗氮不锈钢经过72 h纯水浸泡后表面发生点蚀.基体内部向表层的扩散降低了钢中的固溶铬含量以及渗氮层形成的孔隙和裂纹共同降低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 离子渗氮 , 腐蚀 , 化合物层

二溴和二碘取代的手性Schiff碱-钒(Ⅳ)络合物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

高爱萍 , 王梅 , 王东平 , 张路 , 刘海彬 , 田伟 , 孙立成

催化学报

由廉价的手性氨基醇与3,5-二溴或3,5-二碘水杨醛缩合得到配体,配体与VO(acac)2按一定比例络合形成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室温下该催化剂对芳基甲基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当VO(acac)2/配体摩尔比为1/2, 并且以H2O2作为氧源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中等至很高的对映选择性. 与(S)-苯丙氨醇和(R)-亮氨醇衍生得到的配体相比,由(S)-缬氨醇得到的配体具有更高的对映选择性. 在缓慢滴加H2O2的条件下,以3,5-二碘水杨醛和(S)-缬氨醇缩合得到的Schiff碱为配体,以苯甲硫醚和对溴苯甲硫醚为底物时,产物的ee值分别为88%和92%. 研究表明,与Fe(acac)3/Schiff碱体系不同,向VO(acac)2/Schiff碱催化体系中加入羧酸或羧酸盐类化合物并不能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 , , Schiff碱 , 手性亚砜 , , 硫醚 , 不对称氧化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河蚌珍珠层生物填料及其表面特性研究

李海晏 , 张海燕 , 潘丽 , 陈涛 , 张路 , 叶瑛 , 夏枚生

功能材料

以废弃河蚌壳为原料,经去除角质层、分离棱柱层,得到珍珠层.采用机械力化学法研磨得到生物填料(HBZZC),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及其亲水、亲油性等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生物填料主要成分为文石碳酸钙,成片状,粒径大小约为40~1000nm,有机物含量约为4.34%,热稳定性良好.表面元素平均原子分数为Ca(8.71%),C(45.17%),O(43.79%),N(2.33%),其中有机物中各元素实际原子分数为C(64.59%),O(31.28%),N(4.13%).HBZZC粉体具有亲水、亲油双亲性,对正庚烷浸润,对水的接触角约为24.5°.利用河蚌壳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填料在水性涂料和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文石 , 河蚌 , 生物填料 , 机械力化学

生物填料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海晏 , 谭业强 , 张路 , 陈涛 , 宋义虎 , 叶瑛 , 夏枚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653

以废弃贻贝壳为原料, 经去除角质层、粉碎、研磨、剪切乳化得到生物填料, 然后对聚丙烯(PP)进行充填. 研究分析了生物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对其PP充填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制备的生物填料主要成分为文石碳酸钙, 成片状, 粒径大小约为40~500 nm, 有机物含量约为2.04wt%, 热稳定性良好. 生物填料(YBCC)对PP具有增强效果. 当填充比例为3wt%时, PP/(YBCC)复合材料屈服强度比PP提高了约11.1%; 对PP亦具有异相成核的作用, 可诱导形成?晶. 利用废弃物贻贝壳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填料填充PP可降低材料成本, 提高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填料; 贻贝; 聚丙烯; 异相成核

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对-烷基-苄基聚氧乙烯醚羧酸甜菜碱的聚集行为

董林芳 , 徐志成 , 曹绪龙 , 王其伟 , 张磊 , 张路 , 赵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3.03.006

利用荧光探针法和表面张力法测定了一类疏水基中含有苯基的新型甜菜碱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烷基-苄基聚氧乙烯醚羧酸甜菜碱(ABECB)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微极性和表面张力(γcmc).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可用来测定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且测定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接近;ABECB具有较低的cmc和γcmc值,表明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胶团的微极性随着疏水链长的增大而略微减小,氧乙烯(EO)单元数的增大对ABECB胶团核内的微极性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对-烷基-苄基聚氧乙烯醚羧酸甜菜碱 , 稳态荧光探针 , 临界胶团浓度 , 胶团微极性 , 表面张力

生物填料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海晏 , 谭业强 , 张路 , 陈涛 , 宋义虎 , 叶瑛 , 夏枚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653

以废弃贻贝壳为原料,经去除角质层、粉碎、研磨、剪切乳化得到生物填料,然后对聚丙烯(PP)进行充填.研究分析了生物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对其PP充填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生物填料主要成分为文石碳酸钙,成片状,粒径大小约为40~500 nm,有机物含量约为2.04wt%,热稳定性良好.生物填料(YBCC)对PP具有增强效果.当填充比例为3wt%时,PP/(YBCC)复合材料屈服强度比PP提高了约11.1%;对PP亦具有异相成核的作用,可诱导形成β晶.利用废弃物贻贝壳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填料填充PP可降低材料成本,提高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填料 , 贻贝 , 聚丙烯 , 异相成核

改性纳米碱式氯化镁晶须填充ABS/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李秀悌 , 张路 , 潘丽 , 陈雪刚 , 叶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法在接枝了PMMA的碱式氯化镁(g-BMC)表面包覆TPE橡胶层,制得BMC母料,再将其与PP、ABS共混复合制备出ABS/PP复合材料,分别考察了BMC母料、g-BMC以及PP三者不同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用量范围内,BMC/AB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熔融指数随着BMC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BMC母料含量为15%,g-BMC含量为55%时具有较好的冲击性能;当PP含量为9%-10%时,BMC/PP/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好;BMC填料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但随其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ABS/PP , 碱式氯化镁(BMC) ,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表面改性

CaO-MgCl2-H2O体系中一维碱式氯化镁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陈雪刚 , 吕双双 , 张路 , 叶瑛 , 程继鹏 , 殷苏杭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129

通过水热反应在CaO-MgCl2-H2O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结构与形态特征的一维碱式氯化镁(MHCH), 分析了MgCl2浓度、CaO与MgCl2的摩尔比R及水热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MgCl2浓度>3mol/L,且R<0.5时才能得到MHCH; MHCH的直径和径长比随MgCl2浓度和R的增加而增大. MHCH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gCl2]=4mol/L, R=0.05. MHCH的结构相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低于150℃时, 体系中的产物为相3(Mg2(OH)3 Cl·4H2O); 温度高于150℃时的产物为相9(Mg10(OH)18Cl2·5H2O). 常温下体系中首先出现Mg3(OH)5Cl·3H2O和相5(Mg3(OH)5Cl·4H2O), 经陈化后两者均转化为相3, 经160℃水热反应后相3转化为相9.

关键词: CaO-MgCl2-H2O体系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碱式氯化镁晶须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的研究

张路 , 陈雪刚 , 姚志通 , 叶瑛 , 夏枚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859

采用卤水法自制纳米级碱式氯化镁晶须(nano-BMC)为原料, 晶须表面经硅烷偶联剂γ-MPS处理后, 以水溶性引发剂K2S2O8(KPS)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表面接枝聚合反应, 制备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FT-IR、SEM、XRD表征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态,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晶须形貌保存、接枝聚合反应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nano-BMC晶须形貌有明显的影响; 乙醇/水介质配比为8∶2、反应温度82℃、反应时间6h时, nano-BMC晶须形貌能够被较好地保存, 且接枝效率达到最高(56.1%).

关键词: 纳米碱式氯化镁晶须 , silane coupling agent , methyl methacrylate , disperse medium , graft polymerization

利用粉煤灰制取白炭黑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李秀悌 , 姚志通 , 孙杰 , 张路 , 夏枚生 , 叶瑛

功能材料

以粉煤灰为原料,与碳酸钠碱熔活化生成硅铝酸钠.硅铝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滤液经溶胶-凝胶转变得到产物白炭黑.随即利用γ-MPS硅烷偶联剂和硬脂酸分别对白炭黑分别进行表面改性.借助XRD、TG-DTA、FT-IR光谱、氮吸附等温线等手段对白炭黑改性前后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白炭黑BET 比表面积为364.80m2/g,平均孔径为6.02nm.TG-DTA和FT-IR光谱分析显示,两种改性剂成功接枝在了白炭黑表面.对比研究两种改性剂的改性效果发现,γ-MPS的改性效果较好.

关键词: 粉煤灰 , 白炭黑 , 表面改性 , 硅烷偶联剂 , 硬脂酸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