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甲醛在FeS2(100)完整与S-缺陷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杜玉栋 , 郭欣 , 陈文凯 , 李奕 , 章永凡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0125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的PBE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了HCHO分子在FeS2(100)完整与S-缺陷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在两种表面上,HCHO均通过O原子与两个表面作用:稳定吸附于完整表面Fe-top位(Fe五配位);而在S-缺陷表面则存在两种稳定吸附模式,即HCHO分别与表面的一个和两个四配位Fe成键.对体系的态密度、轨道电荷布居和红外振动频率的分析发现,HCHO在吸附过程中从FeS2(100)表面获得电子,吸附后羰基振动频率发生红移,C=O键长伸长,羰基被削弱.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 二硫化铁(100) , 完整晶面 , S-缺陷表面 , 甲醉分子 ,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O和O_2在NiFeB_2/TiO_2表面的吸附

曾庆松 , 陈文凯 , 戴文新 , 章永凡 , 李奕 , 郭欣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0929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了NiFeB_2合金簇在TiO_2(110)面的吸附模式.结果表明,NiFeB_2平行吸附在TiO_2面的O_t-O_t位最稳定,吸附能为526.4kJ/mol.为了探明NiFeB_2/TiO_2是否具有催化氧化CO活性,进一步研究了CO和O_2在NiFeB_2/TiO_2面的共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和O_2以Eley-Rideal机理共吸附在Fe上时,易形成碳酸盐,而以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共吸附在Fe上时,O_2发生分解,与Fe,Ni和B形成稳定的六元环.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 吸附 , 非晶态合金 , 二氧化钛 , 一氧化碳 ,

PLC在连铸方坯喷号机上的应用

李奕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5.03.011

通过对引进铸坯标识设备使用情况的分析,在制作方坯喷号机的过程中采用PLC技术进行编程控制,程序设计充分利用了PLC内部的辅助继电器(M)、延时继电器(S)、置位复位功能(SR)、编码器计数(FCO)等各种功能模块,使控制系统严谨,保证了系统的精度和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现场物流和质量可追溯性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水分子在立方 ZrO2(110) 面吸附与解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杨亚丽 , 陆春海 , 黄娟 , 李奕 , 陈文凯

催化学报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巾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H2O,OH和O在立方ZrO2(11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结果表明,在bridge位H2O以垂直底物甲面氢原子向上模式吸附在立方ZrO2(110)而时发牛解离形成表面羟基,吸附能为150.5 kJ/mo1.而在top位H2O以垂直底物平面氢原子向下模式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能为14.8 kJ/mo1.OH和O在立方ZrO2(110)面的最佳吸附位是top位,其吸附能分别为241.5和209.1 kJ/mo1.同时分析了Mulliken布居、态密度和伸缩振动频率.

关键词: , 二氧化锆 , 密度泛函理论:吸附:解离

乙烯在FeO(100)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王玲玲 , 陈文凯 , 陆春海 , 李奕

催化学报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探讨了乙烯分子在FeO(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平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乙烯在hollow位上吸附最稳定,与底物的两个Fc原子形成双σ键,吸附能为86.8 kJ/mol.吸附前后的态密度、电荷布居、轨道成分和振动频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乙烯的π电子向底物转移,同时Fe将3d轨道的电子反馈给乙烯的反键π轨道,乙烯C的杂化方式由印sp2部分转化为sp3.

关键词: 乙烯 , 氧化亚铁 , 吸附 , 密度泛函理论

O_2和CO在Co_2B_2/TiO_2和Co_2B_2Pt/TiO_2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曾庆松 , 陈文凯 , 戴文新 , 李奕 , 丁开宁

催化学报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TiO_2表面负载Co_2B_2和Co_2B_2Pt合金簇可能的负载构型.结果表明,Co_2B_2和Co_2B_2Pt合金簇倾向于以两个Co的形式负载在两个氧上.态密度分析发现,负载后,Co_2B_2合金簇中部分Co原子和B原子成键加强,Co_2B_2Pt合金簇中Pt原子和B原子成键也加强,形成新的轨道.CO和O_2在Co_2B_2/TiO_2和Co_2B_2Pt/TiO_2表面吸附的结果表明,Co_2B_2Pt/TiO_2催化氧化CO性能的提高是由于Pt原子提高了Co_2B_2合金簇吸附CO和O_2的能力.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非晶态合金 , 密度泛函理论 , 氧气 , 一氧化碳 , 吸附

中间罐塞棒跳棒原因分析

李奕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4.03.011

简述武钢一炼钢厂连铸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的现象,并从设备和工艺两方面分析故障的原因.

关键词:

N2O在Cu/t-ZrO2(1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

满梅玲 , 辜家芳 , 李璐 , 林华香 , 李奕 , 陈文凯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458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方法研究了N2O在完整及负载Cu的四方相ZrO2(1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结果表明, N2O在完整ZrO2(101)表面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Cu在其完整表面的次表层第一氧位为最稳定吸附位,且覆盖度为0.25 ML时的吸附最为稳定,吸附能为155.8 kJ/mol; N2O分子中O端弱物理吸附于Cu/ZrO2(101)表面,其N端及平行吸附方式得到的稳定吸附能分别为121.6和66.8 kJ/mol.频率及电荷布居计算表明,吸附后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均发生红移,电子由Cu负载底物表面转移给N2O分子.对N2O分子的解离考虑了N端垂直吸附和平行吸附两种解离反应过程,发现平行吸附过程的解离更易发生.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 一氧化二氮 , 四方相二氧化锆 , , 吸附 , 解离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葡萄籽中儿茶素类化合物

李奕 , 高军涛 , 张志玲 , 刘虎威 , 赵保路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0.06.004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10种中国产葡萄籽中的4个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在0.02mol/L硼砂和0.005mol/L磷酸盐的混合缓冲体系(pH10.0)的背景缓冲液中,4个化合物在10min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分离.迁移时间的重现性(RSD)小于2%,峰面积的重现性(RSD)小于5%.在质量浓度为0.005g/L~0.5g/L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检测限为3mg/L~10mg/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葡萄籽分析和药用开发过程中分析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推广使用.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 葡萄籽 , 儿茶素 , 表儿茶素 , 表没食子儿茶素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两种类型的纤维素-三(对甲基苯甲酸酯)固定相手性拆分非洛地平的比较

徐丽芳 , 鲁耀 , 李奕 , 许旭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0426

以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对非洛地平(FEL)进行手性拆分.分别采用两种类型的纤维素-三(对甲基苯甲酸酯)手性柱Chiralcel OJ-R和Chiralcel OJ-H进行比较实验,以正己烷-异丙醇(90:10,v/v)为流动相,考察了流动相、柱温对保留及手性拆分的影响.实验显示,两柱拆分FEL的van't Hoff图均发生了转折,在高温区域为焓驱动,在低温区域为熵驱动.两柱在温度升高时拆分FEL的分离度均提高,其中OJ-H的分离度优于OJ-R.两种手性柱对FEL具有相似的拆分机理.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手性拆分 , 手性固定相 , 非洛地平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