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固溶处理对ITER TF铠甲材料-316LN低温断裂延伸率的影响

黄传军 , 李来风 , 吴智雄 , 黄荣进 , 李静文 , 李山峰 , 秦经刚 , 刘华军 , 武玉

低温物理学报

ITER TF线圈导体采用CICC(cable-in-conduit conductors)结构,其铠甲采用316LN奥氏体不锈钢圆管.ITER TF导体制备需要穿缆、缩管、650℃/200h热处理、磁体绕制等工艺.ITER TF超导线圈使用超临界氦冷却(4.5K),因此需要研究此温度下铠甲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拉伸性能.我们前期研究表明:热处理后316LN奥氏体不锈钢铠甲材料的低温(4.2K)断裂延伸率为15%左右,这低于ITER设计要求.通过优化固溶处理制度,经冷作变形及热处理后316LN奥氏体不锈钢铠甲材料的低温断裂延伸率显著提高到34%.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固溶处理工艺使316LN奥氏体不锈钢晶粒细化、晶粒均匀,从而提高了材料低温断裂延伸率.本文还对晶粒度对316LN不锈钢低温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316LN奥氏体不锈钢 , 固溶处理 , 热处理 , 低温 , 断裂延伸率 , 晶粒度

适合于空间技术领域应用的Sn掺杂Mn3GaN负热膨胀材料研究

张立强 , 王道连 , 谭杰 , 李雯 , 王维 , 黄荣进 , 李来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球磨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方法制了化学成分为Mn3Ga1-xSnxN (x=0,0.1,0.2,0.3,0.4)的反钙钛矿锰氮化合物.研究了其热膨胀性能、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热膨胀性能与Sn含量有关,随着Sn含量的增加,负热膨胀温区向高温移动.其中,Mn3Ga0.9Sn0.1N化合物在279到338 K温区内的负热膨胀系数为-27.5×10-6 K-1,负热膨胀温区宽度为59 K.而Mn3Ga0.6Sn0.4N在363~400K温区内的热膨胀系数较小,接近零膨胀.此外,这类负热膨胀材料的热导率约为3.2 W·(m·K)-1,压缩强度约为210MPa.

关键词: 负热膨胀 , 反钙钛矿 , 空间技术

75米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冷却系统

范宇峰 , 龚领会 , 徐向东 , 张亮 , 吴江 , 李来风 , 肖立业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127

在继2003年完成10米三相高温超导电缆之后,我们于2004年年底成功完成了75米高温超导电缆的组装、调试和通电试运行.这两套电缆装置的低温冷却系统都是采用单相密闭液氮流程循环冷却高温超导电缆本体及终端,都是采用液氮减压制冷方式获取制冷量,借助过冷器内液氮作为冷媒把冷量传递给液氮循环系统.本文在简要介绍10米长高温超导电缆低温冷却系统基础上,重点介绍75米高温超导电缆冷却系统的试运行和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平衡分析和制冷量与液氮消耗量的分析,从而得到高温超导电缆冷却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参数.

关键词: 高温超导电缆 , 冷却系统 , 液氮减压方法

力学性能对Bi-2223/Ag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影响实验研究

宋春梅 , 吴云龙 , 刘华军 , 教晓东 , 王正道 , 熊玉峰 , 李来风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1.018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77K温度下,拉伸应变和弯曲应变对Bi-2223/Ag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影响,得到了超导带材的临界电流随拉伸强度、曲率半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明,拉伸作用在超导带材上产生的形变对其临界电流(Ic)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εirr=0.3%.形变小于此临界值,Ic变化较小,超过此临界值,临界电流急剧下降.弯曲实验同样存在类似关系.同步辐射光源对超导带材检测表明,在形变情况下,超导氧化物陶瓷芯的微裂纹迅速增加和交织是Ic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超导带材 , 拉伸应变 , 弯曲应变 , 临界电流

Si掺杂对Mn3Zn0.6Ge0.4N的负热膨胀和磁性能的影响

李少鹏 , 谭杰 , 赵玉强 , 王维 , 黄荣进 , 李来风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5.07.05

为了探究Si元素对反钙钛矿材料Mn3Zn0.6Ge0.4N的负热膨胀和磁性能的影响,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了一系列Si掺杂的Mn3Zn0.6SixGe0.4-xN(x =0,0.1,0.15,0.2)材料.材料的结构通过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成功的制备了Mn3Zn0.6SixGe0.4-xN化合物(空间群Pm-3m).接着,对Mn3Zn0.6SixGe0.4-xN进行了热膨胀性能测试,发现随着Si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负热膨胀温区的起始温度向低温移动,而负热膨胀温区的宽度不变.Mn3Zn0.6SixGe0.4-xN的磁性能由物理性能测试系统(PPMS)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Si元素之后,在370 K附近的顺磁-反铁磁转变完全消失,这与掺杂Si元素之后,负热膨胀起始温度迅速向低温移动的现象一致,证明负热膨胀现象与磁转变的紧密联系.另外,Si掺杂使Mn3Zn0.6Ge0.4N在低温阶段出现自旋玻璃态现象,同时激发了样品的低温铁磁性.

关键词: Mn3Zn0.6Ge0.4N , Si掺杂 ,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 负热膨胀性能 , 磁性能

LaFe11.2Si1.8合金的组织结构与负热膨胀性能

刘艳颖 , 李雯 , 黄荣进 , 肖福仁 , 李来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的LaFe11.2Si1.8合金的微观组织,并采用热膨胀系数测试仪测试了其膨胀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200℃退火5h的试样获得了含一定量α-Fe杂相的组织;经1050℃退火15d和1100℃退火2d均获得了NaZn13型La(Fe,Si)13纯相的晶体结构.LaFe11.2Si1.8合金的负膨胀量与La(Fe,Si)13相的含量成正比,纯相试样的负膨胀量达到最大,其AL/L值为3.22×10-3,负热膨胀系数α=-39.31 ×10-6K-1.

关键词: LaFe11.2Si1.8合金 , 负热膨胀 , 组织 , 退火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与316L不锈钢的冷变形行为研究

王松涛 , 杨柯 , 单以银 , 李来风

金属学报

冷变形是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强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一种含氮量达1.0wt.%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室温下对这两种材料施加不同的压缩变形量,研究了两种材料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真应力-应变曲线、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在冷变形量小于20%时,机械孪晶和滑移共同参与变形。随变形量增加至50%,316L的变形方式过渡到以滑移为主,而高氮钢中机械孪晶和滑移仍共同参与变形。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过程中不发生马氏体相变,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而316L中有马氏体形成。高氮不锈钢的固溶态强度、硬度和加工硬化系数均显著高于316L,冷变形可大幅提高两种材料的强度。两种材料的显微硬度均与晶粒取向有明显相关性,晶粒取向对显微硬度的影响大于变形的不均匀性。本文还对高氮不锈钢表现出的优异性能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 316L stainless steel , cold deformation

Bi100-xSbx合金低温热电性能研究

刘华军 , 李来风 , 曲文生 , 师昌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熔融法制备Bi100-xSbx热电材料,并在550K经过500 h的恒温加热.用SEM分析了材料的微观形貌,在80 K~300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材料的电阻率、Seebeck系数、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讨论了材料优质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x=13的样品在80 K优质系数达到4.3×10-3K-1.

关键词: 热电制冷 , 优质系数 , Seebeck系数 , Bi-Sb合金

冷变形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与力学行为的影响

王松涛 , 杨柯 , 单以银 , 李来风

金属学报

本文通过对氮含量为1.2%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施加不同变形量的压缩变形,研究了冷变形对钢组织和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在最高变形量达到56%的冷变形过程中未发现有α’马氏体形成。变形初期时钢中孪晶和滑移共同参与变形,孪晶对滑移有强烈的阻碍作用。随变形量的增加,孪晶受到滑移线的切割,孪晶界逐渐模糊。高氮钢的加工硬化指数随变形量增加而降低。当冷变形至56%时,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倍左右,抗拉强度提高了1倍左右,分别达到1645MPa和1870MPa。通过对比分析氮在几种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认为氮通过短程有序而非降低层错能的方式促进位错的平面滑移,提高钢的加工硬化能力。

关键词: 高氮钢 , cold deformation , microstructure , mechanical properties , null

纳米晶SnO2粉末的制备

李来风 , 潘晓晴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1.006

采用常规溶液化学沉淀法,通过仔细控制沉淀速率得到类独石状Sn(OH)4沉淀物.采用两种不同的煅烧工艺制备SnO2粉,即:常规的将沉淀物磨成粉末后煅烧和将类独石状沉淀物直接煅烧.选取450,600,750,900和1050℃5个温度条件,保温2 h煅烧,结果表明直接煅烧法得到的SnO2粉末的晶粒平均尺度(10~30 nm)较常规煅烧工艺得到的SnO2粉末(12~50 nm)小.从晶化动力学角度对该现象给予了解释.

关键词: 溶液 , 纳米晶 , 粉末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