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化学水浴法制备ZnS薄膜光学性能

王应民 , 杜楠 , 孙云 , 张萌 , 蔡莉 , 李禾 , 程国安 , 徐飞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7.03.009

利用薄膜分析系统测量不同沉积时间制备的ZnS薄膜透射谱,通过分析薄膜透射谱,来确定ZnS薄膜光学常数和禁带宽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性生长阶段,薄膜的沉积速率大约为1 nm/min,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沉积0.5 h的ZnS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光透过率为82%左右.

关键词: 化学水浴沉积法 , ZnS薄膜 , 消光系数 , 禁带宽度

氧化时间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赵琳 , 赵晴 , 雷明侠 , 杜楠 , 王帅星 , 简志超 , 张传波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04.007

研究了在含钙、磷的电解液中氧化时间对Ti6A14V钛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性膜的厚度、粗糙度、表面形貌、相成分及氧化膜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t低于12 min时,随着氧化时间增加,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大、微观孔洞变大、膜层中钙磷含量及钙磷比增大、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增强.氧化t为12 min时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好,约30N.氧化t超过12 min以后,膜层表面出现裂痕,与基体的结合力减小.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Ti6Al4V钛合金 , 氧化时间 , 结合力

Ni-金刚石复合共沉积过程研究

周海飞 , 祝郦伟 , 钱洲亥 , 洪灿飞 , 杜楠 , 陈建伟 , 周飞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了溶液中微粒悬浮量对复合量的影响,并从两步吸附、微粒传输及界面作用力等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金刚石微粒进入镀层的共沉积过程.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随溶液中金刚石微粒悬浮量的提高,镀层中微粒复合量先升高而后缓慢降低.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形成与N.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模型及Yeh的微粒传输模型不完全吻合.分析认为,金刚石微粒与镍金属的共沉积分2个阶段,第1阶段,微粒依靠搅拌作用传输至电极表面,第2阶段,微粒在高场强协助下通过界面作用力的作用逐渐被沉积金属埋覆.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 Ni-金刚石 , 共沉积过程

α-Al2 O3微粒对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赵晴 , 周永峰 , 周海飞 , 钱洲亥 , 祝骊伟 , 王帅星 , 杜楠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20

目的:通过共生沉积技术将α-Al2 O3微粒引入到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EM和XRD分析α-Al2 O3微粒对微弧氧化膜微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及中性盐雾试验评价膜层的耐蚀性。结果α-Al2 O3微粒复合改变了微弧氧化膜的组成及结构。微弧氧化膜呈双层结构,表面存在大量微孔,主要组成为γ-Al2 O3;加入α-Al2 O3微粒后,微弧氧化复合膜的表面微孔大幅减少,致密度提高,且膜层中α-Al2 O3相增多。此外,α-Al2 O3微粒复合改善了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微弧氧化膜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1.476×10-5 A/cm2,多孔层电阻Rp及阻挡层电阻Rb分别为0.259 kΩ·cm2及69.18 kΩ·cm2,耐盐雾试验时间为1200 h。加入α-Al2 O3微粒后,微弧氧化复合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仅为微弧氧化膜层的28%, Rp大幅增加至274.5 kΩ·cm2,且Rb 也上升了一个数量级,耐盐雾试验时间可达1440 h。结论α-Al2 O3微粒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

关键词: 铸造Al-Si合金 , 微弧氧化 , α-Al2O3微粒 , 复合膜 , 电化学 , 耐蚀性

钝化工艺对HEDP镀铜层耐蚀性的影响

彭华领 , 赵晴 , 杜楠 , 崔宇 , 邱媛 , 于宽深 , 陈计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7.04.007

采用盐水浸泡试验、硝酸点滴试验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与Cr(Ⅲ)复配、苯并三氮唑与铈盐复配、Cr(Ⅵ)以及HAD无铬钝化工艺对HEDP镀铜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苯并三氮唑复配钝化液钝化处理后,钝化膜耐蚀性较单一的苯并三氮唑钝化稍有提高,但均不及Cr(Ⅵ)钝化处理,而经HAD无铬钝化处理后,钝化膜耐硝酸点滴时间最长,在3.5% NaCl溶液中的Rct最大,icorr最小,耐蚀性明显优于Cr(Ⅵ)钝化处理.

关键词: HEDP镀铜层 , 耐蚀性 , 无铬钝化 , 极化曲线 , 交流阻抗谱

碳钢在混凝土模拟溶液中的腐蚀测试研究

林翠 , 赵晴 , 杜楠 , 张三平 , 冯长杰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3.013

采用失重法、电阻法和方阻法测试碳钢在混凝土模拟溶液中的腐蚀深度,并利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测试探讨腐蚀电化学特征.在腐蚀深度为0.08 mm范围内,电阻法、方阻法与失重法测量的腐蚀深度最大差值分别为6.30μm和0.98μm,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碳钢在浸泡开始时,表面有一层钝化膜,阻抗谱为单容抗弧;继续腐蚀,碳钢从钝化转变为活化,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溶解不断进行.

关键词: 碳钢 , 混凝土模拟溶液 , 腐蚀深度 , 电化学行为

(110)晶面全择优取向镀锌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杜楠 , 舒伟发 , 赵晴 , 陈庆龙 , 王帅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两种添加剂对碱性锌酸盐体系中锌电沉积行为和镀锌层织构的影响,探讨制备(110)晶面全择优取向镀锌层的电沉积工艺条件,并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110)晶面全择优取向镀锌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剂A阻化锌的电沉积,有利于镀锌层(110)晶面择优取向;添加剂B对锌电沉积阻化作用和镀锌层的择优取向的影响不明显;基础镀液同时加入添加剂A和添加剂B,阻化作用最大,二者的协同作用可以获得(110)晶面全择优取向镀锌层.(110)晶面全择优取向镀锌层相对于呈随机生长的镀锌层自腐蚀电位正移了146 mV,腐蚀电化学阻抗值提高约7倍,镀锌层的结构影响其耐蚀性能.

关键词: 电沉积 , 循环伏安 , 全择优取向 , 耐蚀性 , 电化学阻抗

用电阻法测试45钢在硫酸中的腐蚀深度

李新义 , 杜楠 , 冯长杰 , 庞宇 , 李晓刚

材料保护

采用新型电阻法研究了棒状45钢在0.1,0.3,0.5 mol/L H2SO4液中腐蚀后的电阻与腐蚀深度的关系,建立了腐蚀深度与电阻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用该关系式计算出的腐蚀深度精度可达0.07 μm;在测量范围内(腐蚀深度<217.25 μm),新型电阻法计算与测量出的腐蚀深度差值小于3.25 μm,平均差值为2.39 μm.试样丰径较小时,用新型电阻法计算的腐蚀深度误差更小;试样半径较大时,用传统电阻法计算的腐蚀深度误差更小.

关键词: 土壤腐蚀 , 电阻变化 , 腐蚀深度 , H2SO4 , 45钢

钛合金表面氟化物-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叶君 , 杜楠 , 王力强 , 尹茂生 , 周国华 , 王帅星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2.008

目的:研究一种钛合金化学转化工艺,增强钛合金表面防护能力及其与涂层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TC1钛合金氟化物-磷酸盐转化工艺,采用SEM,EDS,XRD分析膜层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同时测试转化膜的有关性能。结果在Na3 PO440 g/L,NaF 15 g/L,酸度调节剂A 25 mL/L,pH控制在4.4~4.6之间,温度30益条件下,可在TC1钛合金表面获得均匀一致的灰色转化膜。转化膜由许多细小的球状晶粒组成,主要相成分为Na3 TiOF5及Na2 TiF6。转化膜的摩擦系数仅为0.3~0.5,明显低于TC1基体。转化膜与TB06-9底漆的干性附着力为0级,浸泡48 h后的湿态附着力仍可达1级,远远好于TC1基体。结论氟化物-磷酸盐转化膜可以降低TC1钛合金的摩擦系数,提高其与有机涂层的附着力。

关键词: 钛合金 , 转化膜 , 摩擦系数 , 附着力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结构对化学镀Ni-P镀层结合性能的影响

冯长杰 , 王琦 , 周雅 , 赵晴 , 杜楠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1.5.008

在TC4钛合金上制备微弧氧化不同时间的氧化膜,然后进行化学镀Ni-P镀层,利用SEM、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和热震试验,研究不同微弧氧化膜结构对钛合金化学镀Ni-P镀层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时间的增加,微弧氧化膜表面的粗糙度增大,表面微孔逐渐变大,孔口先变成敞开形式然后慢慢缩合,最后变成凹槽状.微弧氧化时间由3min增加至15min,化学镀Ni-P镀层与微弧氧化膜的结合性能逐渐降低,临界载荷由21.5N减少至8.5N,且化学镀层表面划痕特征由裂纹向镀层剥落发展.微弧氧化时间由15min增加至60min,化学镀Ni-P镀层与微弧氧化膜的结合性能逐渐增加,临界载荷由8.5N增加至大于40N.热震试验结果表明,微弧氧化3min,7min,15min的试样热震1次时,化学镀Ni-P镀层发生严重的剥落,且在冷却过程中化学镀镍层剥落的顺序为15min,7min,3 min的试样,30min的试样热震2次剥落,60min的试样热震28次才剥落,与划痕实验的结果一致.建立了不同微弧氧化时间,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结构模型,讨论了不同微弧氧化膜结构与化学镀镍层的结合强度.

关键词: 微弧氧化膜 , 微观结构 , 化学镀Ni-P , 钛合金 , 结合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