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壳聚糖-铜离子有序凝聚体的形貌

王彬 , 蔡继业 , 冯倩 , 杨培慧 , 梁志红 , 曾谷城 , 孙彩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2.002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自然风干后的壳聚糖絮凝剂富集铜离子后的样品在非接触模式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未完全脱水时,由壳聚糖-铜离子形成的胶粒有较规则的排列.脱水后的样品中,壳聚糖-铜离子胶粒进一步聚集,形成较为规则的由一些小颗粒堆积而成的环形凝聚体.铜离子被络合的过程可能类似于以颗粒为组成单元的螺旋盘绕过程.而浓度较大的样品中则形成由胶粒组成的规则圆盘,其直径在35~50 μm之间.

关键词: 壳聚糖 , 铜离子 , 形貌学 , 原子力显微镜

高分子基质作用下草酸钙的仿生合成

马豫峰 , 蔡继业 , 杨培慧 , 夏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依据生物矿化基本原理,利用硫酸软骨素(CS)作为调控基质,在动态环境下诱导草酸钙凝集结晶,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RD研究其在高分子体系中聚集生长的过程及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高分子基质调控下,草酸钙聚集成由六个正三角形组成的薄状六边形晶体,其精细结构体现为球晶的紧密堆积,并存在局部生长缺陷.结晶过程主要受成核机制控制,也受缺陷机制的影响.其本质是高分子官能团与Ca2+之间存在着静电匹配作用和高分子基质与晶体空间构型互补的结果.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索 , 草酸钙 , 原子力显微镜 , 仿生合成

GSH、L-Cys和6-MP诱导纳米金聚集行为的分析与应用

孙桂敏 , 梁晓青 , 杨培慧 , 蔡继业

材料导报

利用纳米金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光谱研究了谷胱甘肽(GSH)、L半胱氨酸(L-Cys)和6-巯基嘌呤(6-MP)3种巯基化合物与纳米金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3种巯基化合物均能诱导纳米金聚集导致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红移.聚集后的纳米金对介质环境(如溶液极性)的变化较敏感,其吸收峰随着加入分析物的极性变化有规律地红移,并且吸光度也线性下降.可根据波长的红移或吸光度变化确立定量关系,可望用于分析对象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 纳米金 , 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 , 谷胱甘肽 , L-半胱氨酸 , 6-巯基嘌呤

不同电极上血红素对青蒿素的电催化还原

杨培慧 , 陈晓翔 , 周志军 , 蔡继业

催化学报

在含20%乙醇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介质(pH=7.2)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比较了血红素对青蒿素还原的催化作用. 由于血红素和青蒿素加合物的形成及血红素中Fe2+的催化作用,青蒿素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的还原过电位分别降低了0.32和0.09 V,还原活化能分别降低了62.1和17.6 kJ/mol. 还比较了血红素和配合物EDTA-Fe3+对青蒿素的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EDTA-Fe2+的催化作用远低于血红素. 进一步证实了血红素在青蒿素的药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青蒿素 , 血红素 , 电催化还原 , 循环伏安法 , 银电极 , 玻碳电极

壳聚糖自组装复合修饰血红蛋白的研究

马豫峰 , 蔡继业 , 杨培慧 , 陈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和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与组装循环数在云母基底上制备了壳聚糖/血红蛋白复合膜,并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以去离子水为溶剂的血红蛋白溶液与pH为5.5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复合制备的三循环膜结构紧密,壳聚糖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能较好地达到平衡.体现了壳聚糖与血红蛋白之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壳聚糖对血红蛋白进行修饰来改进其作为血液替代品的缺陷方面作了一些基础性的探讨.

关键词: 壳聚糖 , 血红蛋白 , 自组装复合膜 , 原子力显微镜

牛血清白蛋白稳定水溶性纳米锗的制备、表征及其形成机理

尹华斌 , 张林 , 杨培慧 , 蔡继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在水溶液中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稳定剂制备水溶性良好的纳米锗颗粒,提供了一种合成蛋白质修饰的纳米锗材料的新思路.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度分析及能谱分析(EDS),对制备的纳米锗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探讨各实验条件变化对纳米锗形貌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纳米锗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球形纳米锗颗粒平均粒径约为60nm,分散性良好,调控诱导出了方形和棒状的纳米锗材料.本研究方法简单、可控且重复性好,BSA做稳定剂大大提高了纳米锗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同时改善了纳米锗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拓展纳米锗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 纳米锗颗粒 , 生物相容性

Eu2+在多铝酸钠体系中的发光

刘应亮 , 周光梅 , 冯德雄 , 杨培慧 , 石春山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6.022

应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的多铝酸盐,并研究了Eu2+在体系中的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Na1+xMgAl11-xO17体系在整个组成范围内保持Na的β-Al2O3结构不变,而对于Na1.67-2xBaxAl10.33O17体系,在x=0.30附近体系结构发生转变,x<0.30,体系形成Na的β-Al2O3结构的固溶体,x>0.30,体系形成Ba的β-Al2O3结构的有序体;与体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相对应,Eu2+的发射能量和发光强度产生相应的变化,在Na的β-Al2O3中Eu2+存在高、低能两种发射中心;通过系列化研究,获得了新的组成的、具有β-Al2O3结构的荧光体Na0.67Ba0.50Mg0.67Al10.33O17:Eu2+, 在较低的掺杂浓度(0.05mol)下可以产生较强的发光.

关键词: 多铝酸钠 , β-Al2O3结构 , Eu2+发光

铜(Ⅱ)诱导双氢青蒿素过氧键断裂的电催化作用

黄连喜 , 何琰琳 , 杨培慧

催化学报

双氢青蒿素(DHA)的过氧键是抗疟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部位,过氧键的催化断裂将影响其药物活性.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DTA-Cu(Ⅱ)催化DHA过氧键的断裂,考察了酸度和扫描速率对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催化作用的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含20%乙醇的B-R 缓冲溶液(pH=7.2)中,一定浓度的EDTA-Cu(Ⅱ)使DHA于-0.681 V (vs SCE)处的还原峰峰电流上升,峰电位正移,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还原特征.当EDTA-Cu(Ⅱ)浓度为5.0×10-6 mol/L,DHA浓度为5.0×10-4 mol/L时,DHA的还原过电位降低了94 mV.与相同浓度的EDTA-Fe(Ⅲ)和血红素相比,EDTA-Cu(Ⅱ)具有更明显的催化效果,能催化DHA过氧键断键,从而影响DHA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 过氧键 , 断裂 , 电催化还原

青蒿素与DNA作用的电化学机理

蔡怀鸿 , 杨培慧 , 蔡继业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4.011

在体积分数为20%乙醇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pH=7.4)中,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青蒿素与DNA的相互作用.电化学研究表明,DNA的存在能导致青蒿素在银电极上-0.672 V处的还原峰电流下降,峰电位正移.通过对比双链DNA(dsDNA)和单链(ssDNA)与青蒿素作用,得出青蒿素可嵌插到DNA分子中,形成非电活性的复合物.电化学方法可计算出DNA与青蒿素的结合比为1:4,结合常数为3.6×104.电极过程的电化学参数表明,DNA作用前后,α、β值变化不明显,进一步证实了该复合物是非电活性;Ks值变小,表明二者作用后受扩散控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青蒿素对DNA分子发生嵌插作用.通过光谱滴定法可计算二者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同样获得1个DNA结合4个青蒿素分子,结合常数为4.0×104,与电化学方法测定结果相吻合.实验数据显示,青蒿素进入细胞内有可能与细胞核中DNA结合,诱导细胞凋亡.

关键词: 青蒿素 , DNA , 循环伏安法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