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利用还原钙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中间包覆盖剂

李茂康 , 张炯明 , 罗衍昭 , 宋炜 , 宋高阳

钢铁研究学报

针对利用还原钙生产中的产物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中间包覆盖剂展开研究.中间包覆盖剂的熔化温度是覆盖剂设计的一项最重要参数,也是衡量一种覆盖剂是否可行的前提.利用Factsage 6.3计算软件作为指导,通过熔点测定试验完成了利用还原钙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中间包覆盖剂实验室研究,确定了熔化温度为1300~1400℃的中间包覆盖剂的合理配制方案:ωcaO=40%~45%、ωCaO/ω Al2O3=1.0~1.3、ωSiO2≤9%、ωMgO=5%~7%、ωCaF2=2%~10%、ωFeO+ωMnO≤1%、ωNa2O≤6%.并同时对还原钙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的中包覆盖剂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高碱度 , 覆盖剂 , Factsage 6.3 , 还原钙渣

超低碳钢铸坯皮下气泡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王坤 , 张炯明 , 王立峰 , 王猛 , 罗衍昭

上海金属

重点分析了超低碳钢铸坯皮下气泡缺陷产生的原因.超低碳钢铸坯皮下气泡是导致其热轧盘条表面产生结疤、翘皮、折叠等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影响后续拉拔和镀铜细丝的表面质量,更严重的将导致断丝问题.通过对钢液中气泡产生原因和[C]、[O]对应关系的理论分析,将超低碳钢钢液中的氧活度稳定控制在80 μg/g以下,能够有效降低超低碳钢铸坯皮下气泡缺陷产生的几率,保证其成品盘条表面质量的稳定,满足了高端用户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超低碳钢 , 铸坯 , 皮下气泡

热轧工艺对超低碳IF钢卷渣和面翘皮缺陷的影响

罗衍昭 , 焦会立 , 庞在刚 , 李海波 , 倪有金 , 赵林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321

从热轧工艺角度对超低碳IF钢热轧卷表面卷渣、面翘皮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热轧工艺参数对该类缺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卷渣、面翘皮缺陷发生率随入炉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在炉时间加长,缺陷发生率降低。卷渣及面翘皮缺陷随出炉温度的增加基本呈现发生率下降的趋势,但从Minitab数据分析显示出炉温度影响不大。入炉温度和在炉时间对卷渣、面翘皮缺陷影响更大。

关键词: 超低碳钢 , 卷渣 , 面翘皮 , 热轧工艺

小方坯连铸末端电磁搅拌综合控制模型

吴炼 , 张炯明 , 刘志明 , 魏小东 , 罗衍昭 , 肖超

钢铁研究学报

为解决连铸生产过程中因拉速、过热度等工艺条件频繁波动而导致铸坯凝固末端发生变化,使得末端电磁搅拌(FEMS)难以产生稳定良好的搅拌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FEMS综合控制模型.此模型通过在线凝固传热模型计算得到FEMS安装处的坯壳厚度SF,然后采用基于目标坯壳厚度控制的二冷模型调节二冷水量使SF 保持稳定,并根据不同的SF调节FEMS的电流和频率,使FEMS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优值.采用射钉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机模拟及现场应用的结果表明,在160 mm× 160 mm小方坯连铸机上,此综合控制模型能够使FEMS安装处的坯壳厚度保持稳定,目标坯壳厚度设定为52 mm时,有效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

关键词: 连铸 , 末端电磁搅拌 , 二次冷却 , 目标坯壳厚度 , 综合控制

铁水预处理脱硫渣铁回收再利用

江腾飞 , 朱良 , 刘风刚 , 赵晓东 , 罗衍昭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210

铁水预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脱硫渣铁中铁和硫较高,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目前国内各大钢铁企业都致力于脱硫渣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介绍了迁钢公司二炼钢转炉回收利用脱硫渣铁工艺,并对生产数据进行了总结,加入8 t脱硫渣后平均增硫为0.0136%,转炉出钢硫质量分数高,LF精炼需要深脱硫处理,精炼工艺造渣料电耗都有所增加,生产周期延长.从整体分析,转炉回收利用脱硫渣铁能够提高金属铁收得率,降低炼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脱硫渣铁 , LF精炼 , 铁水预处理 , 成本

优化保护渣提高超低碳IF钢表面质量

罗衍昭 , 季晨曦 , 邓小旋 , 潘宏伟 , 曾智 , 崔阳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373

通过优化调整保护渣成分,保护渣熔点由1222降至1188℃,黏度由0.26提高到0.32 Pa·s,并进行工业试验,利用Aspex对铸坯不同部位大于2μm的夹杂进行检测,发现铸坯边部和1/4宽、1/2宽、1/2厚度位置夹杂物均有所降低,同时热轧板卷表面临时封锁率由4.51%降低至2.55%.对采用改进保护渣后铸坯中不同部位夹杂物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了保护渣吸附不同质量分数Al2O3夹杂后,保护渣熔化温度、黏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当添加Al2O3为12%时,保护渣A熔化温度最高至1259℃;保护渣B熔化温度为1203℃,保护渣A与B的黏度分别为0.79和0.59 Pa·s,黏度过大不利于吸附Al2O3夹杂.

关键词: 超低碳钢 , 保护渣 , Al2O3夹杂 , 黏度

连铸工艺对超低碳钢表面线状缺陷的影响分析

罗衍昭 , 刘柏松 , 苑鹏 , 高攀 , 倪有金 , 裴兴伟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60063

从连铸工艺包括拉速、水口浸入深度、浸入水口出口角度、保护渣性能对超低碳钢热轧卷表面线状缺陷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现场工业试验,分析了连铸工艺参数对该类缺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将230 mm×1 600 mm断面铸坯,拉速由1.2 m/min降低至1.1 m/min,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由130 mm加深至145 mm,水口出口角度由15°增加到18°,均可对抑制浇铸过程液面波动及提高超低碳钢板卷表面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将超低碳钢保护渣黏度由0.306 Pa·s提高至0.364 Pa·s,熔点由1 089℃降低至1 062℃,可使超低碳钢热轧板卷线状缺陷发生率由8.86%降低至4.49%.

关键词: 超低碳钢 , 线状缺陷 , 连铸工艺 , 保护渣

连铸结晶器水口不同浸入深度的数值模拟

罗衍昭 , 张利君 , 李海波 , 崔阳 , 倪有金 , 裴兴伟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65

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对结晶器浇铸1 200 mm×244 mm断面铸坯在不同浸入深度下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针对结晶器1 200 mm×244 mm断面下,当浸入深度为110mm时,自由液面的最大速度为0.166 m/s,波高为2.4mm;当浸入深度增加至130 mm后,自由液面速度有所降低,为0.127m/s,但当浸入深度在130~170mm变化时,自由液面速度波动不明显.液面波动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浸入深度分别为130、150、170 mm时,液面波高分别为1.98、1.89、1.49mm,整体变化不大.不同浸入深度在结晶器内上旋流钢液大部分温度为1516~1518℃,下旋流钢液温度基本为1514~1516℃,比较均匀,影响不大.

关键词: 浸入深度 , 数值模拟 , 结晶器流场 , 温度场

镀锡基板线状缺陷控制

庞在刚 , 罗衍昭 , 陈斌 , 青靓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087

采用扫描电镜对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造成镀锡基板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保护渣卷入和氧化铁皮残留.通过对镀锡基板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得出:控制连铸过程铝损不大于0.0050%、液面波动控制在士2.5mm、控制板坯入炉温度不小于200℃,合理控制连浇炉数,增大拉矫破鳞机弯辊插入深度,可以大幅减少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的产生.

关键词: 镀锡基板 , 表面线状缺陷 , 氧化铁皮 , 保护渣卷入

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表面裂纹分析

刘志明 , 张炯明 , 罗衍昭

钢铁

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研究,并与使用同批次连铸坯冷装热轧无裂纹的钢板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是铸坯冷却或加热过程中Cu、As低熔点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与热装热轧板相比,冷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小,直径在10μm左右,而热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大且不均匀。热轧板析出物尺寸在15~25nm之间,裂纹源处较基体多,大量细小的Nb(C,N)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热送热装 , 热轧板 , 表面裂纹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