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丁桂英 , 姜文龙 , 王静 , 汪津 , 王立忠 , 韩强 , 王红梅 ,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4.015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它不仅可以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也是未来照明技术的有效光源.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可以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理论上可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 %,而在近几年倍受关注.文章介绍了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按多发射层、多重掺杂单发射层、单重掺杂单发射层以及基于激发二聚体和激基复合物发射4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 磷光材料 , 掺杂 , 敏化剂

电压对有机蓝光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姜文龙 , 王静 , 丁桂英 , 汪津 , 王立忠 , 韩强 , 王洪梅 ,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3.001

介绍了结构为ITO/40 nm 4,4',4"-t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5 nm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x nm 4,4-bis(2,2-diphenyl vinyl)-1,1-biphenyl(DPVBi)/y nm 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40 nm 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0.5 nm LiF/Al的器件,其发光光谱的半峰宽在电压由2 V变为12 V时,由140 nm变为70 nm,器件发光的峰值波长由456 nm变为444 nm的规律.半峰宽变窄是由于随着电压的升高,被Rubrene俘获的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越过Rubrene层,在DPVBi中与注入的空穴形成激子而复合发光的概率的逐步增加所造成的.峰值波长蓝移是由于激子的形成区域随着电压的增加逐渐由DPVBi层移向NPB层造成的.器件峰值波长的这种变化对器件的色度改善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峰值波长 , 蓝移

利用C-545T超薄层多层结构的白光器件

丁桂英 , 姜文龙 , 汪津 , 王静 , 王立忠 , 常喜 , 张刚 , 王红梅 ,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8.02.019

为了探讨(3-545T超薄层的发光特性,设计了结构为:ITO/2T-NATA(20 nm)/NPBX(20 nm)/C-545T(d nm)/BCP(8 nm)./Alq(40 nm)/LiF(0.5 nm)/Al的绿光器件.结果表明,随着C-545T层厚度d的增加,器件的亮度和效率均下降,这是由于C-545T染料的浓度淬灭效应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基于C-545T超薄层为发光层之一的多层结构的白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PBX(30 nm)/Rubrene(0.2 nm)/NPBX(5 nm)/DPVBi (20 nm)/NPBX(4 nm)/C-545T(0.1 nm)/Alq(30 nm)/LiF(0.5 nm)/Al.在驱动电压为16 V时,其最大亮度达到12 320 cd/m2,对应的色坐标为(0.32,0.40),在电压为4 V时,最大光功率效率达到了3.45 lm/w.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超薄层 , 效率

凹凸棒土改性及其在环境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于志新 , 逯子扬 , 赵晓红 , 李春香 , 潘建明 , 闫永胜

硅酸盐通报

凹凸棒土独特层状、链式结构赋予它特殊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本文主要从凹凸棒土的改性研究及其在环境中水处理的应用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凹凸棒土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各类环境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凹凸棒土产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凹凸棒土 , 改性 , 环境 , 水处理

不同载体负载的Pd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比较

毕玉水 , 赵晓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纳米Pd催化剂.以CO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了载体差异对催化剂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载体对Pd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影响较大,以分子筛为载体的Pd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优于金属氧化物担载的催化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空速及加湿条件等对催化剂CO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利用XRD和XPS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体相结构和表面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空速的增加而降低.XRD和XPS结果证实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其表面活性Pd物种的状态有较大差异,分子筛载体利于活性Pd物种向催化剂表面迁移,这种作用以及Pd物种的高分散与催化剂的活性直接相关.

关键词: 载体 , Pd催化剂 , CO氧化 , 活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