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化学复合镀(Ni-Cu-P)-PTFE工艺

吴玉程 , 黄新民 , 蒋劲勇 , 鲍春燕 , 韩栋 , 邓宗钢 , 邱世洵 , 朱绍峰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1999.01.003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Cu-P)-PTFE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控制温度在78~85℃,PTFE的添加量为15~20 g/L,Ni2+/Cu2+=5.6~6.9,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能够镀覆表面质量良好的(Ni-Cu-P)-PTFE复合材料,工艺稳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 (Ni-Cu-P)-PTFE , 制备工艺

热处理对Ti6242S钛合金组织性能及探伤的影响

马驰 , 史栋刚 , 雷锦文 , 韩栋 , 赖运金 , 张国栋 , 雷力明 , 王凯旋 , 张丰收

材料开发与应用

采用固溶时效及退火两种工艺对Ti6242S钛合金大棒材进行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坯料尺寸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探伤杂波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效态Ti6242S钛合金大棒材越靠近心部初生α含量越高,而退火态显微组织中等轴初生α相含量较固溶时效态更高;普通退火处理后蠕变性能较差,固溶时效态综合性能最好;固溶时效处理后大棒材水浸探伤底波的均匀性略有提高,而普通退火无此效果.

关键词: Ti6242S钛合金 , 热处理 , 组织和性能 , 超声波探伤

镍基合金板带加工技术及应用发展现状

韩栋 , 张永强 , 雷文光 , 毛小南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5.014

我国镍合金加工水平整体落后,国家急需的镍合金板带材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且受到国外极大制约,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等多方面差距明显,大力发展我国的镍基合金产品成为材料加工制造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就国内外镍基合金材料制造加工技术(尤其是板带轧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梳理,以促进我国镍基合金材料制造加工装备水平的提高从而满足日益广泛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 镍基合金 , 板带 , 装备 , 工艺

两种Ti-Al-Sn-Zr-Mo-Si系近α型钛合金的性能对比研究

贾蔚菊 , 赵恒章 , 韩栋 , 洪权 , 毛小南

钛工业进展

以具有典型组织状态的Ti60和Ti834两种近α型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这两种合金600℃×100h热暴露前后的室温拉伸性能以及这两种合金经激光冲击强化后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Ti60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明显高于Ti834合金,而塑性相对较低;经600℃×100 h高温热暴露以后,Ti60和Ti834合金的强度变化均不大,而塑性均急剧降低;激光冲击处理后再经热暴露,Ti60合金和Ti834合金的塑性均进一步降低,可见激光冲击处理对近α型高温钛合金的热稳定性能是不利的.

关键词: Ti60合金 , Ti834合金 , 热稳定性能 , 激光冲击

锻造工艺及后续热处理对TC11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邓瑞刚 , 杨冠军 , 毛小南 , 张鹏省 , 韩栋 , 张拓燕

机械工程材料

分析了常规锻造和特种锻造及后续热处理对TC11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锻温度为950℃时,TC11钛合金经特种锻造得到网篮组织,其锻态及热处理后的性能均优于常规锻造的(等轴组织);终锻温度为950℃时,两种锻造方式得到的钛合金性能均优于980℃的(等轴组织);TC11钛合金经950℃特种锻造后再结合高温均匀化和双重退火处理,得到的片状编织组织可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 锻造工艺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常见的钛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分析及未来发展

韩栋 , 张永强 , 雷文光 , 毛小南

钛工业进展

概括总结了钛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的三种建立途径,分别介绍了并联概率模型、多项式模型、Arrhenius方程、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本构模型、Johnson-Cook模型、Zerrilli-Armstrong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钛合金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结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变形行为建立本构模型,统一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及模型形式,依据具体实验条件修正本构模型,建立精确高效的计算系统将成为钛合金本构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钛合金 , 热变形 , 流变应力 , 本构模型

冷壁装置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纳米碳管

韩栋 , 乔生儒 , 邓波 , 李玫

材料导报

采用冷壁装置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纳米碳管,以乙炔(C2H2)为碳源气体,研究了2种催化剂(镍、铁)、3种基底、3种稀释气体、3种稀释气体和碳源气体流量比以及温度对CVD法生长纳米碳管的影响,用SEM和TEM分析了产物的形貌.结果表明,镍催化活性高于铁的催化活性.与石墨和纯铁基底相比,以单晶硅基底生长的纳米碳管纯度更高,管壁更干净.3种稀释气体和碳源气体流量比(2/1、10/1、19/1)中,以流量比为10/1时生长纳米碳管效果最好.3种稀释气体(氨气、氢气、氮气)中,以氨气最好.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有利于碳的有序排列,但生长的碳纳米管直径增大.当基底为单晶硅、催化剂镍膜厚度为20nm、氨气气氛、生长温度为850℃时,得到了近似定向生长的纳米碳管.

关键词: 冷壁CVD , 纳米碳管 , 催化剂 , 基底 , 稀释气体 , 流量比 , 温度

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表征2D-C/SiC的拉伸蠕变损伤

吴小军 , 乔生儒 , 侯军涛 , 韩栋 , 李玫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6.04.006

真空条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1300℃和1500℃进行了高温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到0、0.5h、2h、10h、25h、50h中断试验,用SEM观察表面形貌,用盒维数法计算试样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同时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由于2D-C/SiC特有的蠕变损伤形式,所形成的损伤尺度都较短,其分形维数介于0~1之间.用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都可表征2D-C/SiC的蠕变损伤,两种损伤参量所描述的蠕变损伤总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即蠕变开始阶段损伤发展较快,随后进入缓慢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分形维数表征的损伤持续单调增加;而用弹性模量衰减表征的损伤在该阶段出现先下降随后升高的现象.以基体裂纹为主要损伤形式的条件下,分形维数主要反映蠕变试样局部的损伤,而弹性模量衰减反映的是蠕变试样整体的损伤.

关键词: 2D-C/SiC , 拉伸蠕变 , 损伤 , 分形维数 , 弹性模量

2D-C/SiC缺口试样的拉伸行为

侯军涛 , 乔生儒 , 韩栋 , 吴小军 , 李玫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6.05.010

研究了具有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厚3 mm宽4 mm,缺口半径2 mm,缺口深0.6 mm)的二维正交编织C/SiC试样在室温空气中与高温真空下拉伸行;测量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初始模量和电阻;并用SEM观察断口.结果表明,2D-C/SiC材料除室温下缺口试样的拉伸强度低于光滑试样外,高温下两者基本相当,两者都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也基本一致.高温下缺口试样拉伸强度与光滑试样相当说明,该材料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室温时对应力集中敏感.缺口试样的断裂应变要远小于光滑试样的断裂应变.2D-C/SiC材料缺口试样基体裂纹开裂应力随着试验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缺口试样的相当模量高于同一温度下光滑试样的弹性模量,两者都随着试验温度上升而增加,在1 100℃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电阻表征的损伤大体上随载荷增加而增加,1 300℃和1 500℃条件下,较小载荷范围内有下降现象.从室温到1 500℃,所有断口中与载荷方向垂直的纤维束断裂面平整,平行于载荷方向的纤维束断面参差不齐.2D-C/SiC复合材料总体上仍属于脆性断裂,局部上有纤维或纤维束内小的纤维集团拔出,吸收了较多的能量,存在增韧机制.

关键词: 缺口 , 2D-C/SiC , 高温拉伸 , 电阻 , 损伤

3D-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模量和电阻的变化

杜双明 , 乔生儒 , 纪岗昌 , 韩栋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2.05.009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250 MPa、应力比R=0.1和频率为60 Hz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0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94%以上,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可作为表征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有效参量.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 拉-拉疲劳 , 损伤 , 共振杨氏模量 , 电阻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