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时效行为

刘东雨 , 高倩 , 李宝让 , 刘静静 , 侯世香 , 韩钰 , 陈新 , 马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综述了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时效行为.微量元素Cu促进时效进程,减轻停放效应,提高峰值强度,Zr减缓时效进程,改善合金的耐热性,适量稀土对合金的性能产生好的影响.6xxx系铝合金导体材料的使用状态为β?相起主要强化作用的过时效状态.要开发出高电导率中强度铝合金导体材料,必须深入研究低Mg+ Si含量的Al-Mg-Si-RE铝合金时效行为.

关键词: 铝合金 , 导体材料 , 时效 , 合金元素

两种Ni基喷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马光 , 于艳爽 , 俞宏英 , 孙冬柏 , 樊自拴 , 孟惠民 , 王旭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AC-HAVF喷涂技术在水轮机叶片材料0Cr13Ni5Mo不锈钢上制备Ni67、Ni60/WC涂层,对两种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冲蚀磨损、空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Ni-Fe固溶体以及Cr0.19Fe0.7,Ni0.11,Cr26C3,CrB2等相组成,Ni60/WC涂层中还含有WC、M6C(Ni2 W4C或Fe3W3C)等硬质相;涂层与基体结合很好,两种涂层的孔隙率都很低,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和硬度;两种涂层的冲蚀磨损性能优异,磨损失重约为0Cr13Ni5Mo基体的20%,较基体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耐空蚀性能较差,低于基体,耐空蚀性能有待提高.

关键词: AC-HVAF , Ni基涂层 , 微观结构 , 冲蚀性能 , 空蚀性能

AC-HVAF喷涂Ni60/WC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马光 , 孙冬柏 , 樊自拴 , 王国刚 , 刘胜林 , 孟惠民 , 俞宏英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3.029

利用活性燃烧高速燃气(AC-HAVF)喷涂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上制备了Ni60/WC复合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Fe-Ni固溶体以及Cr0.19Fe0.7Ni0.11,WC,M6C(Ni2W4C或Fe3W3C),Cr26C3,CrB2等相组成;涂层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的孔隙率约为2.5%;WC,M6C,Cr26G3,CrB2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涂层中,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200~800 nm;涂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平均硬度为685HV;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其磨损体积是0Cr13Ni5Mo不锈钢的1/8.8,平均腐蚀速度是0Cr13Ni5Mo不锈钢的1/2;涂层的磨损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涂层硬度以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AC-HVAF , Ni60/WC复合涂层 , 微观结构 , 耐磨性 , 耐蚀性

热喷涂与熔覆技术制备镍基涂层的空蚀性能

王国刚 , 孙冬柏 , 王勇 , 马光 , 樊自拴 , 俞宏英 , 孟惠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6.025

利用热喷涂和等离子熔覆技术分别制备了镍基涂层,采用SEM、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失重分析法对空蚀前后的涂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旋转圆盘空蚀实验机上进行了空蚀实验.SEM结果表明,等离子熔覆涂层与基体结合为冶金结合,内部组织致密,缺陷少;热喷涂涂层由堆积的变形粒子组成,与基体多为机械结合,涂层具有层状叠加组织结构,其中孔隙较多.Ni基熔覆涂层表现出较好的耐空蚀性能,其失重量与对比不锈钢接近.X射线衍射分析空蚀后的熔覆涂层表面物相发生了变化,空蚀前后的熔覆涂层截面硬度表明,镍基涂层的在空蚀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软化.热喷涂涂层由于内部结合力较低,特别容易被空蚀微射流或冲击波过程所破坏.

关键词: 空蚀 , 镍基涂层 , 超音速火焰喷涂 , 直弧等离子冶金熔覆

含钌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操齐高 , 郑晶 , 贾志华 , 马光 , 李银娥 , 姜婷 , 王轶

金属功能材料

热电材料是能够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其转换效率取决于材料的热电优值ZT.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钌基合金的晶体结构特征及其热电性能,论述了钌掺杂对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了含钌热电材料研究现状.

关键词: 热电材料 , , 热电性能 , 进展

两种AC-HVAF喷涂WC涂层微观组织以及耐蚀性研究

马光 , 王国刚 , 孙冬柏 , 樊自拴 , 俞宏英 , 孟惠民 , 王旭东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8

利用AC-HAVF喷涂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上制备了WC-10Co-4Cr,WC-12Co涂层,并利用XRD,SEM,电化学以及盐雾实验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以及耐蚀性.结果表明:两种涂层相组成与其粉末一致,未出现其他喷涂技术普遍存在的W2C以及W,AC-HAVF喷涂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WC的分解;两种涂层都很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孔隙率低;电化学以及盐雾实验发现,WC-10Co-4Cr涂层的耐蚀性好于WC-12Co涂层,并较基体0Cr13Ni5Mo不锈钢有较大的提高,粘结相中Cr元素的加入以及孔隙率低是WC-10Co-4Cr涂层耐蚀性优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AC-HVAF , WC-10Co-4Cr , WC-12Co , 微观组织 , 电化学 , 盐雾

常化处理对薄规格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

何承绪 , 杨富尧 , 严国春 , 孟利 , 马光 , 陈新 , 毛卫民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54

利用EBSD和XRD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不常化2种工艺对薄规格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工艺条件下的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织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经过常化处理的样品初次再结晶组织中{411}<148>和{111}<112>织构组分比不常化样品的低, 但Goss织构组分比不常化样品的高; 常化处理的样品二次再结晶织构多为锋锐的Goss织构, 磁性能优异, 而不常化处理的样品二次再结晶织构多为Brass织构和偏Goss织构. 此外, 经过常化处理样品的初次再结晶组织中Goss取向晶粒周围分布的20°~45°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高于不常化处理样品. 2种样品初次再结晶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差别并不明显, 均为20 μm, 而且整体晶粒尺寸分布也相近. 常化处理对最终磁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主要体现在提高冷轧前Goss取向“种子”的比例以及优化再结晶组织中Goss取向晶粒周围的织构环境.

关键词: 薄规格取向硅钢 , 常化 , 织构 , 再结晶 , 低温热轧板

常化处理对薄规格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

何承绪 , 杨富尧 , 严国春 , 孟利 , 马光 , 陈新 , 毛卫民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54

利用EBSD和XRD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不常化2种工艺对薄规格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工艺条件下的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织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过常化处理的样品初次再结晶组织中{411}<148>和{111}<112>织构组分比不常化样品的低,但Goss织构组分比不常化样品的高;常化处理的样品二次再结晶织构多为锋锐的Goss织构,磁性能优异,而不常化处理的样品二次再结晶织构多为Brass织构和偏Goss织构.此外,经过常化处理样品的初次再结晶组织中Goss取向晶粒周围分布的20°~45°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高于不常化处理样品.2种样品初次再结晶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差别并不明显,均为20 μm,而且整体晶粒尺寸分布也相近.常化处理对最终磁性能有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冷轧前Goss取向“种子”的比例以及优化再结晶组织中Goss取向晶粒周围的织构环境.

关键词: 薄规格取向硅钢 , 常化 , 织构 , 再结晶 , 低温热轧板

户外高压隔离开关用银石墨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抗硫性能

陈川 , 卢春民 , 稂耘 , 叶志国 , 陈宜斌 , 李广宇 , 马光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606012

使用电沉积法在纯铜基体上制备了银镀层与银石墨复合镀层,采用中性盐雾(240h)和抗硫化物变色试验(0.5h)研究了银镀层与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及抗硫性能.研究表明:复合镀层表面未出现腐蚀点与腐蚀坑,按GB/T6461-2002,其耐蚀性达到中性盐雾试验10级标准;复合镀层在1 mol/L 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与银镀层相比略有降低;抗硫试验前后,复合镀层中的银均无明显的色泽变化,其抗硫性能优于某国产触头镀层与Siemens触头镀层的.

关键词: 银镀层 , 银石墨复合镀层 , 电沉积 , 耐蚀性 , 抗硫性

电流密度对电沉积银石墨复合镀层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叶志国 , 何庆庆 , 稂耘 , 陈宜斌 , 刘磊 , 陈川 , 马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8.041

使用电沉积方法在铜基表面制备了银石墨复合镀层,研究了沉积电流密度对银石墨复合镀层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镀层的石墨面积分数随着沉积电流密度的上升而增大;沉积电流密度对自腐蚀电位的影响不大,沉积电流密度的增加使得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在0.1~0.5 A/dm2范围内,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复合镀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当沉积电流密度为0.3 A/dm2、搅拌速度为420 r/min时,复合镀层的磨损率最小,为8.13×10-14 m-3/N?m.该条件下制备的触头触指分合10000次后,在触头的面状低副摩擦中,其镀层厚度迁移量小于2μm;在触指的线状高副摩擦中,其镀层磨损量小于10μm.

关键词: 高压开关 , 电流密度 , 银石墨复合镀层 , 耐蚀性 , 耐磨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