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形变机理及应变硬化行为

万响亮 , 李光强 , 周博文 , 马江华 , 徐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Fe-17Cr-7Ni采用77%冷轧和700℃退火100 s工艺获得纳米晶(<100 nm)/超细晶(100~500 nm)和部分粗晶(>1 μm)组成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组织,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00 nm.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形变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这种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939 MPa和1098 MPa,伸长率高达38.8%.分析应变硬化率曲线表明拉伸过程中形变分为四个区间.结合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结果,发现形变过程中粗晶奥氏体先转化为形变马氏体,随后纳米晶/超细晶奥氏体转变为形变孪晶,表明这种高强度高塑性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形变机制为TWIP和TRIP复合形变机制.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形变机制 , 应变硬化 , 奥氏体稳定性

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氢转移有机卤化物脱卤

康汝洪 , 马江华 , 何书美 , 于海涛 , 刘新会

催化学报

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剂,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负载PdCl2和其它金属盐制成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MXn, 用于催化有机卤化物脱卤. 与负载型单金属催化剂PVP-PdCl2相比, PVP-PdCl2-CdCl2和PVP-PdCl2-HgCl2对氯代芳烃脱氯有高得多的催化活性和脱氯选择性,且偶联副产物显著减少; 以对氯苯胺为底物时,双金属催化下的反应时间缩短为单金属催化下的1/8, 而脱氯产物收率提高25倍; 底物为对氯甲苯时,双金属催化下的偶联副产物仅为单金属催化下的1/390. 用IR和TEM技术对PVP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双金属协同脱卤作用.

关键词: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 双金属催化剂 , 有机卤素化合物 , 脱卤作用 , 氢转移试剂 , 钯催化剂

V2O3、Al2O3添加剂对碳化铁生成的影响

何强 , 李光强 , 吴仕慈 , 马江华

钢铁钒钛

在1 023 K用热重法结合XRD分析,研究了V2O3、Al2O3添加剂对混合气体(H2+CHI)还原铁矿石制备碳化铁的影响.研究表明:V2O3对还原反应和碳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碳化铁的生成率和稳定性.当V2O3含量在1%以内时,随着V2O3的增加,铁矿石还原速率逐渐加快,碳化速率也提高,促进效果明显;当V2O3含量高于1%,试样还原速率和碳化速率均比1%时略小.Al2O3对还原和碳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碳化铁的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铁矿石 , 碳化铁 , 添加剂 , 三氧化二钒 , 三氧化二铝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细化对形变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万响亮 , 李光强 , 周博文 , 马江华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8.005

利用相逆转变原理采用冷变形使得亚稳奥氏体转变为形变马氏体,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退火分别获得纳米晶/超细晶和粗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拉伸实验得到不同晶粒尺寸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形变组织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特征。结果表明:高屈服强度纳米晶/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形变孪晶获得优良塑性;而低屈服强度的粗晶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效应,得到良好的塑性;两组具有不同形变机制的奥氏体不锈钢拉伸断口均为韧性断裂。形变机制由形变孪晶转变为形变诱导马氏体归因于晶粒细化导致奥氏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晶粒细化 , 形变机制 , 力学性能 , 奥氏体稳定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