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敏
,
熊佳庆
,
廖大刚
,
李浩
功能材料
废弃蚕茧中提取并制得易溶性丝胶蛋白(SS)粉末,玉米淀粉(MS)作填充剂,与PVA经水相共混和反复冻融制备了不同配比SS/PVA/MS复合凝胶膜。经红外检测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分别以去离子水和模拟体液(SBF)为介质,考察了SS/PVA质量比及MS含量对膜材料力学性能、溶胀性和降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S/PVA质量比为3/7,MS含量为18%时,膜的断裂伸长率为最优,拉伸强度可达到较优水平,而通过对MS含量和SS/PVA质量比的调整,可以达到调节复合膜降解速率的目的。
关键词:
丝胶
,
PVA
,
玉米淀粉
,
凝胶膜
,
降解速率
梁列峰
,
翁杰
,
刘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制得桑蚕丝胶(SS)/壳聚糖(CTS)/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共混膜结构,结果表明,CTS与PVA在共混膜中具有良好的互容性;SS的引入使SS/PVA膜出现鳞状分散团聚,模拟体液降解实验发现,不同组分的共混膜的降解速度有显著差异,通过组分配比可控制膜降解速度,为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了新素材.
关键词:
壳聚糖
,
丝胶
,
聚乙烯醇
,
共混膜
,
组织工程支架
陈天华
,
张华峰
材料导报
蚕丝不仅是重要的纺织原材料,还是食品、化工、生物医学与轻工业等领域的新材料.综述了蚕丝新材料的研发现状,着重探讨了丝素、丝胶的新用途,展望了蚕丝新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蚕丝
,
丝素
,
丝胶
,
新材料
,
新用途
谈衡
,
王泽
,
叶霞
,
卢雅琳
,
雷卫宁
,
窦琳
,
潘明英
,
孙志娟
,
姜燕
材料保护
水基润滑液是实现绿色制造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对蚕丝的润滑性能研究报道较少.为此,在蒸馏水中加入生丝分离出的丝素和丝胶,制备了2种水基润滑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丝素的结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丝胶的结构;采用微摩擦仪评价2种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流变仪评价其流变性.结果表明:蒸馏水中添加丝素和丝胶颗粒均能提高其润滑性,且丝素的润滑性能优于丝胶;随着载荷增大,蒸馏水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丝素和丝胶水基润滑液摩擦系数均逐渐增大;随着滑动速度增大,3种体系摩擦系数均逐渐减小;蒸馏水中添加丝素和丝胶后仍为牛顿流体,但黏度增大.
关键词:
水基润滑液
,
丝素
,
丝胶
,
摩擦性能
,
流变性能
张青松
,
薛蕊
,
李学伟
,
陈莉
,
韩美玲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半互穿网络技术和原位自由基聚合将生物相容性和吸水性优良的丝胶蛋白(SS)引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硅酸镁锂(Poly(NIPAm-LMSH))纳米复合凝胶网络,制得高溶胀度和快速响应的SS/Poly(NIPAm-LM-SH)纳米复合凝胶,研究了丝胶含量对纳米复合凝胶的孔洞形态、溶胀动力学、结晶结构、相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后的SS/Poly(NIPAm-LMSH)水凝胶呈多孔结构,孔洞尺寸为20~30μm,孔壁薄,为1~4μm,且随丝胶含量增加而由多面体结构变为狭长形的层状结构.相比于溶胀平衡的纯纳米复合凝胶,丝胶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其溶胀度,溶胀初期属于Non-Fickian扩散,37℃10 min内即可失去90%的水.丝胶在凝胶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SS/Poly(NIPAm-LMSH)纳米复合凝胶的Tg为141~144℃,最大热分解温度为365~373℃,质量残留率随丝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纳米复合凝胶
,
丝胶
,
异丙基丙烯酰胺
,
孔洞形态
,
溶胀度
张思敬
,
王永平
,
敖凤娇
,
赵俊学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7.2015121801
以蚕丝丝胶(SS)为基材,通过接枝2,5-二硫二脲制备了改性丝胶生物吸附剂(SO),探讨了影响生物吸附的因素,并对比研究了不同体系中生物吸附剂对Ag+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 1.0-6.0范围,吸附率随着pH升高而增大.相同条件下,SO吸附容量和吸附率明显优于SS,在单组分Ag+溶液中,pH5.0时,SO和SS对Ag+的吸附率分别为96.2%和57.8%,吸附容量分别为20.8 mg·g.和12.5 mg·g-1.在三组分(Ag+-Cu2+-Zn2+)及五组分(Ag+-Cu2+-Zn2+-Ni2+-pb2+)溶液中,SO对Ag+显示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pH5.0时,SO对其它金属离子很少吸附,而对Ag+的吸附率分别高达95.8%和93.7%;SS尽管对其它贱金属离子吸附率也较低,但其对Ag+的吸附率仅为25.4%和23.7%.吸附动力学表明,吸附剂对Ag+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活化能Ea(SO)=43.23 kJ·mol-1,Ea(SS)=59.32 kJ· mol-1.吸附热力学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的自发过程.25℃吸附平衡时,Ag+在固液两相的分配系数为KDθ (SO)=5111.KDθ (SS)=273.SO对Ag+吸附机理主要为配位作用,粒子内扩散为吸附过程的速控步骤.
关键词:
丝胶
,
2,5-二硫二脲
,
改性
,
选择性吸附
,
银